第二节 一手经济,一手军事

李德明与宋达成和谈后,集中力量向河西走廊开拓,掠吐蕃骏马,收回鹘精兵。当时在河西地区有两大势力:一是盘踞西凉的吐蕃六谷浑部,另一大势力是甘州回鹘部。

回鹘,又称回纥,也就是今天新疆维吾尔人的祖先。回鹘在唐时实力最为强大,到五代时期,逐渐衰落。宋朝时期,回鹘主要分为甘、沙、瓜、西州四部,其中以盘踞在甘州地区的回鹘势力最为强大,其族分布范围广,并有一支精锐的军队。同时甘州回鹘也最靠近夏州,对夏州地方政权造成严重威胁。甘州(今甘肃张掖),史书上说甘州本国东至黄河,西至雪山,有小郡数百,甲马甚精习,境内水草丰美,宜农宜牧,物产丰富,尤其盛产良马。此外,甘州回鹘还是西域诸国和大宋之间往来贸易的必经之路。早在李继迁时代,就对其垂涎已久,不停地发动对回鹘的入侵。甘州势力较弱,所以一直向宋朝示好,意图拉拢宋朝共同对抗党项部,曾多次配合宋朝出兵攻打党项部。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鉴于甘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为夺取甘州,李德明先后多次对回鹘用兵。公元1008年(大中祥符元年)三月,李德明派张浦率数千骑兵对甘州做了一次试探性进攻,以便摸清对手的实力。甘州可汗夜落纥率兵抵御,击败了张浦的进攻。同年三月,李德明召集了党项万子等四君主以其全族兵力进攻六谷部吐蕃势力,命他先取西凉的六谷部,然后进攻甘州。

万子等诸部军抵达西凉,见六谷兵势强盛,不敢进攻。万子率兵转而向甘州进攻,回鹘提前侦查到情况,在路上埋下伏兵,故意示弱不与斗,引万子军入伏,等万子部军进入伏击圈,回鹘兵四面冲过来掩杀,万子诸部兵被斩杀殆尽,只有首领万子一人侥幸逃回。战后,回鹘首领将被俘的万子部首领带到山后,指着俘获的粮草说:“你们这些狐鼠,只看重眼前小利,我可不是这样的人。”于是命人将所获粮草全部烧掉,并将所有俘虏全部斩杀。

八月,李德明亲自带兵攻打甘州,回鹘坚守,德明见攻不下,便率军退却,回鹘兵出城追击,德明部阻挡不住,越过沙漠才得以逃命,再次惨败而归。

九月,绥、银大旱,灵、夏等州发生大面积饥荒。德明遣使赴宋上表求粟百万斛。宋朝廷内部进行议论,有的说德明刚与宋讲和竟敢违背和约,主张降诏责之。宰相王旦表示他们狮子大开口,不能轻易给他们,如果他们想要,可以让他们自己率兵来取。德明得诏后,惭愧不已,于是向宋朝要粮之事就此打住。后人评论此事说,救灾本常事,但要粮百万就少见了,没有要到就主动不要了更是少见。看样子,初生的少数民族政权,还不晓得怎么与宋朝打交道。

党项习俗以不报仇为耻,而党项与回鹘又是世仇,德明更是愤恨数次出兵都没有取胜。公元1009年(大中祥符二年)四月,李德明再次派张浦率两万骑兵进攻回鹘,回鹘可汗夜落纥集结兵马迎战,两军对垒半月,夜落纥派甘州守将翟符守荣乘夜突袭张浦军营,张浦再次败还。张浦是一名出色的谋臣,但亲临战场指挥杀敌似乎不是他的强项,少有的几次带兵出战均以失败告终。不甘心失败的德明,于同年12月,再次率三万大军亲征,行军路上,突然在白日里看到恒星。史书说德明“精天文,通历法”。如今行军路上见此异象,以为大不吉,于是半路退兵。

在此插一段,占卜术在党项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占卜的目的是问吉凶、决疑难。方法有四种:“炙勃焦”,即用艾草烧羊胛骨,以胛骨上被灼裂的纹路来判断吉凶祸福;“擗算”,擗竹于地以求数,计算数目以定吉凶,类似汉族的折蕃草占卜;“咒羊”,即夜里牵来一只羊,焚香祷告,于野外焚烧谷火,次日晨屠羊,视其肠胃通则吉,羊心有血则不吉;“矢击弦”,用箭杆敲击弓弦,听其声而占算战争胜负和敌至之期。占卜辞中用地支计日,可能是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党项人作战忌晦日,重单日。打了败仗后,隔三已复至其处,捉人马或缚草人埋于地,众人以箭射之,表示对亡灵的超度,称之为“杀鬼招魂”。

李德明连续五次出兵进攻回鹘均以失败告终,且损失惨重。德明与部下商议,张浦认为回鹘可汗善于用兵,而且回鹘兵精将强,加上当地的复杂地势,不宜一味强攻。德明决定放弃对回鹘强攻,改为利用自己占据灵州的有利位置,掐断甘州和宋朝的联系。于是他令凉州守将苏守信截断甘州回鹘向宋朝进贡的路线,抢掠回鹘派往宋朝的贡使。公元1016年(宋大中祥符九年)冬天,苏守信死,他的儿子罗麻未经李德明的任命就继承了父亲的职位,部下不服。甘州可汗夜落隔乘凉州内乱派兵攻取了凉州。李德明屡次进攻甘州不得,现在凉州又被甘州回鹘袭取,回鹘成为夏州地方政权最大的威胁。此后,德明多次图谋夺回都未成功。

直到公元1028年,李德明派儿子李元昊率三万精兵发动突袭,才攻取了甘州。

甘州东据黄河,西阻弱水,南跨青海,北控居延,地势十分险要。李德明占据甘州后,凭借其地理位置,达到了制约西北诸部的目的。瓜州(今甘肃瓜州县东)的王贤顺,深感西夏势力强大,便主动率众投降了德明。

公元1014年(宋大中祥符七年)七月,张浦去世了。张浦的死对夏州地方政权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德明悲痛不已。后来元昊称帝建国后,追封张浦为银州伯。

自从李德明计杀潘罗支,并顺势攻下凉州后。潘罗支的儿子厮铎督重新集结吐蕃诸部,又夺回了凉州。公元1007年(宋景德四年),就在刚与宋签订合约不久,李德明迫不及待的调集兵力攻打吐蕃六谷部。厮铎督急忙派人向回鹘部求援。在厮铎督严阵以待,回鹘兵强势来援的不利形势下,德明见不能胜,遂引兵而退。

公元1011年(宋大中祥符四年),李德明派大将苏守信率兵三万攻打西蕃祥丹族,目的是孤立吐蕃六谷部。厮铎督联合吐蕃各部共同抵御来袭,结果打败了苏守信带领的军队。

公元1115年(宋大中祥符八年)三月,德明以西盐不通,西夏境内困顿为由,上表宋朝廷请求开通盐禁。宋朝廷议回复西夏惟有遣子弟到宋朝当质子,否则绝不解除盐禁。德明不答应遣子弟到宋朝当质子,于是宋继续禁盐。

公元1032年(明道元年)九月,李德明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命元昊攻打凉州,此时的回鹘势力衰退,又无外援,元昊顺利攻占凉州。凉州终于重回德明手中。凉州的取得对夏州地方政权来说意义重大。

德明对甘、凉二州前后用兵25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终于实现了其父李继迁提出的“西掠吐蕃健马,北收回鹘锐兵”战略构想,为以后的长驱南牧,对宋的入侵打下了基础。夺取甘、凉二州,使得夏州地方政权的军事实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扩大了其统治区域,初步征服了河西,也为西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德明在位期间,由于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内发展经济上,对外主要进攻叶蕃、回鹘了,所以除了与宋、契丹偶尔有点小摩擦外,基本上与两国都处于和平状态。天禧二年七月,叶蕃别种可汗并里尊向契丹朝贡,由于必须要经过夏境,契丹令借道夏州,并令里尊派人前来请求德明让其通过,但德明拒绝了。天禧四年五月,契丹以借道被德明拒绝,且夏不向其朝贡为由,亲自率大军五十万,以打猎为掩护,直扑夏境内凉甸,德明率兵将契丹军击退。德明击退契丹军队后,点集兵马,做好了更加严密的防备。次年七月,契丹见夏的进奉使一直没来,怕引起边患,于是下诏谕意与夏讲和,德明也正在担心契丹的再次入侵,于是亦向契丹称臣纳贡如初。契丹特意遣使册封德明为尚书令,晋大夏国王。两国的关系再次修好。

宋与夏在此期间保持了良好的贸易往来关系,并发生了一件比较有趣的故事。阿遇是西夏的观察使,因为与其子不合,他的儿子投奔到了宋朝的麟州。公元1029年(天圣七年)五月,阿遇率领所属军队大肆掠夺麟州境内的宋朝民户,以胁迫宋朝交出自己的儿子。麟州官员被迫放回了他的儿子,但阿遇违背协议,拒不交出所掳财物。麟州安抚使令牙将张岊前去诘问,阿遇理屈词穷,但就是不交还财物。张岊完不成任务也不走,阿遇留张岊用餐,席间阿遇用佩刀挑起一块羊肉递给张岊,张岊张嘴就咬住了刀上的肉,阿遇复取出弓箭,搭箭引弓对准张岊作势要射杀他。张岊神情自若,照吃不误。阿遇将箭一扔抚其背说:“真男儿也!”第二天,阿遇约张岊一起去狩猎,两只野兔在马前窜出,张岊瞬间连发两箭将之击毙,阿遇彻底惊服。将所掳掠的财物全部归还。时年张岊年仅18岁,由此名传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