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少年英杰,志在王霸

元昊生于公元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五月五日。其母为惠慈敦爱皇后卫慕氏。元昊小字嵬理,西夏语“惜为嵬,富贵为理”,小名的意思是“珍惜富贵”。史书载:“性雄毅,多大略,能创物始。”在元昊尚且年幼时,有一次李德明遣使臣到宋用马匹换取物品,因得到的东西不合他的心意,盛怒之下就把使臣给斩首了。元昊对父亲的这种举动十分不满,劝诫父亲说:“我们戎人本来就对一些宋朝的物品不了解,如今换到了不着急用的东西也不是他的错,你将他杀掉,以后谁还会愿意帮我们去做这件事?”

李德明见年仅10余岁的儿子就有这种见识,十分器重。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少年元昊,身高五尺有余,面圆鼻高,豪气逼人。平常喜欢穿白色长袖衣,头戴黑冠,身佩弓矢。出入带百余骑兵护卫,自乘骏马,前有两名旗手开道,后有侍卫步卒张青色伞盖相随,耀武扬威。他幼读诗书,精通佛学,通晓蕃汉语言,尤喜读兵书,对当时流行的《野战歌》、《太乙金鉴诀》一类兵书,更是手不释卷,专心研读,精于其蕴。宋朝边防名将曹玮听闻其事迹,想一睹真容,听说元昊经常在榷场出现,暗中前去几次却没有遇见。后来派人偷画了元昊的图影,曹玮见其状貌不由惊叹:“真英勇也!”断定此人日后必为大宋劲敌。

元昊成人后,对先辈称臣于宋,特别是依赖宋朝的恩赐而改变本民族的生活习惯十分不满。屡次向父亲进谏不要向宋称臣,李德明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我们用兵已久,已经疲惫不堪,我们族大约有三十年过安稳生活,这要得益于宋朝给的恩德,我们不能辜负宋。”

但元昊并不这样想,他自小就表现出了与他父亲不同的志向。

李元昊崭露头角是1028年进攻甘州(今甘肃张掖)回鹘政权的战争,这年元昊二十四岁。以甘州为中心的回鹘政权和占据西凉的吐蕃都是宋朝得以联络而挟制党项的盟友,李德明继位之初为了巩固初生的西夏政权,决定先取河西走廊以稳固后方的策略。曾数次出兵,都无功而返,于是决定采取隔绝其和宋朝联系的措施,以限制回鹘的发展。

经过对回鹘部二十年的围困,回鹘政权的势力得到极大削弱。李德明再次派儿子元昊西攻回鹘。元昊接受了西攻回鹘的重任后,认真研究了前六次进攻回鹘失败的原因,决定采取率精兵发动突袭、重兵攻城的战术,使回鹘可汗还没来得及集合兵力,甘州城即被攻破。甘州回鹘可汗夜落隔通顺王仓猝出逃,留在城中的后妃子女家属都被元昊掳获。

阅读 ‧ 电子书库

李元昊彩塑人像

甘州之战后,凭借卓越的战功,李德明册立元昊为太子,同时为元昊向辽求婚。辽兴宗以宗室之女封为公主,下嫁元昊,并封元昊为附马都尉,爵西夏国公,派兵护送公主至兴州。元昊亲率数万骑兵迎亲,驻屯在府州境内,宋朝知府惟忠深知元昊的谋略,便下令部众严加防范,不准妄动。元昊以受惊的马匹奔入宋营,试控对方的虚实。惟忠命兵士将马擒住,不为元昊的试探所动。元昊知道对方防备严密,便引兵绕过宋营去迎亲。

公元1032年,元昊率军进攻凉州。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一开始扬言进攻宋朝边境的环庆二州,吸引宋军西北边防力量向这一带集中,以此麻痹吐蕃的防备,然后出奇兵突袭凉州,一举成功。同年十月,李德明卒,葬于嘉陵。元昊称帝后,追谥其为光圣皇帝,庙号太宗。元昊于十一月嗣位,宋朝政府封他为特进、检校太师兼侍中、定难军节度使、夏银绥宥静等州观察处置押蕃落使、西平王等。至此,鹰派好战分子元昊完全掌管了党项部的军政大权。

元昊攻破吐蕃六谷部盘踞的凉州后,六谷部所属一部分吐蕃部落退居到青海的湟水流域,投奔于另一个吐蕃部族角厮啰。角厮啰,吐蕃语“佛子”的意思,为吐蕃赞普之后。宋朝想利用角厮啰的势力牵制元昊,于是授角厮啰为宁远大将军、爱州团练使。授温逋奇为归化将军。第二年,又进封角厮啰为保顺军节度观察留后。

公元1032年七月,元昊为了巩固后方,派大将苏奴儿率兵进攻猫耳城(今青海西宁东北,大通河东南),被吐蕃兵击败,苏奴儿被俘。同年九月,元昊亲自率兵围攻猫耳城,攻城一月不克。元昊派人向吐蕃守将诈称和谈,然后令士兵隐藏城门两旁,待吐蕃派人出城谈和时,元昊率士兵蜂拥而入,迅速攻占了猫耳城,并下令屠城。

公元1035年,角厮啰发生内乱,国相温逋哥囚禁角厮啰,角厮啰设法逃出邈川,然后集结士兵杀死温逋哥,并徙居青唐城(今青海省西宁市)。元昊乘角厮啰发生内乱之机,出兵围攻青唐城,角厮啰命大将安子罗率十万吐蕃军队断绝元昊退路,元昊率军苦战二百余日终于打败了安子罗。但由于元昊军深入敌后,粮草补给困难,致使士兵因饥饿冻死者过半,而不得不撤军。大军回撤渡宗哥河时,安子罗暗中派人决水,西夏士兵被淹死者甚众,幸存者大溃而逃。

宗哥河之败使元昊感到十分恼怒。同年十二月,又亲率大军进至河湟。角厮啰自知寡不敌众,屯兵于鄯州(今青海西宁境),坚守不出。元昊主动进攻,在渡湟水时,在河水浅的地方插标识为记,以便撤军时渡河。但被角厮啰侦知,于是便暗中派人把渡河标识移植到河水深险之处。元昊对角厮啰的进攻被击败,士兵在仓皇撤退之时,寻找标识过河,结果溺水而死者大半,失去辎重无数,仅留得残兵剩卒保护元昊逃回。

李元昊又一次遭受惨败,角厮啰数次以奇计打败元昊,此后,元昊再不敢轻易涉足其境。

后来,角厮啰因妻妾争宠而再次发生内乱。角厮啰初娶李立遵的女儿李氏,生有二子名叫瞎毡和磨角毡。后来又娶乔氏,生子董毡。李立遵死后,李氏逐渐失宠,后被贬斥为尼,囚禁在廓州。瞎毡暗中结连母党李巴全策划携带其母逃奔宗哥城,瞎毡盘踞在河州,磨角毡占据邈川,集众形成一支独立势力,不受角厮啰制约。元昊闻知角厮啰父子不和,乘机派人用重金贿赂磨角毡的谋主、首领郢城俞龙,郢城俞龙带领万余人归附元昊。从此,角厮啰一蹶不振,势力逐渐衰落。

元昊和角厮啰的几次较量中,他发现对方士兵所穿铠甲的锻造技术非常高超,自己所带领的士兵有时连续射好几箭都不能将对方的士兵射死,于是他就想法引进了这种先进的锻造技术。宋代科学家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里有对这种铠甲的描写是这样的:“青堂羌善锻甲,铁色青黑,莹彻可鉴毛发,以麝皮为綇旅之,柔薄而韧。”当时在镇戎军官府保存了一副这样的铠甲,用柜子珍藏着,把它作为宝物相传。名将韩琦作泾原路统帅时,曾经取出来试验过。在距离铁甲五十步远的地方,用强弩来射它,不能射进去。曾有一支箭射穿了铠甲的甲片,原来是射中了它穿带子的小孔,箭头被钻孔刮削,铁都被反卷起来了。当时,这种先进的冷锻法制造铠甲的技术传入西夏后,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冶炼技术水平。

宋咸平初年,瓜州(今甘肃安西)、沙州(今甘肃敦煌)归义军政权发生内部叛乱,节度使曹延禄被其族子曹宗寿杀害。曹宗寿当权后,面对战乱的险恶处境,派人将瓜、沙二州各处佛教寺院中收藏的佛教经典,佛家度谍,寺院契约、账目,善男信女施主朝拜佛事的状、疏、发愿文、写经、佛画、档案文书,以及各类书籍统统收集起来(约四五万件),运送到莫高窟,藏在了一个洞窟中封存起来,并在洞口绘制了壁画,以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献不被战火损毁。从西夏占领瓜、沙二百余年,下至元、明、清历时近千年,到清末的光绪二十六年(1900),被一个无知而又贪婪的小道士在清理流沙时无意中发现了,这才使得埋藏在洞窟中近千年的数万件珍贵文书重见天日,这就是震动世界学坛的敦煌藏经洞的发现。伴随着藏经洞在无意中被发现,在国外探险家的疯狂盗窃掠夺下,里面的绝大部分文物不幸流散到世界各地,仅剩下少部分留存于国内,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

阅读 ‧ 电子书库

西夏文物:石雕力士志文支座

在元昊攻占甘州时,当时隶属甘州回鹘的沙州回鹘分部瓜州王曹贤顺(曹宗寿之子),率兵前往甘州救援,曹贤顺看到甘州城已陷,且元昊军势正盛,便表示愿意归附。在李德明同意接受归附后,曹贤顺率兵重回瓜州。公元1036年,元昊率军攻取瓜、沙两州,又回师占领肃州(今甘肃酒泉),使得党项的统治领域“东据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拥有三十多州,号称“万里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