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第三节 立国之时,强邻环伺
西夏立国前后,与西夏政权并存的周边民族政权,主要有位于西夏东南地区的宋、东北地区的辽、南部地区有吐蕃和大理、北方的蒙古诸部落、西部地区的高昌等小国。其中主要是以夏、宋、辽这三国的关系为主,与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为次要关系。后来辽被金所灭,又演变为夏、金、宋三国之间的关系,西夏末期,蒙古以强势姿态闯入三国关系之中,又变为“四国演义”。
处于强国夹缝状态下的西夏在其政权存续期间,面对复杂的周边环境,巧于利用国与国之间的矛盾,时战时和,不断的攀强弃弱,使得相对弱小的西夏政权得以长时期存在和发展。下面主要介绍一下西夏立国后,西夏所面临的周边局势。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宋朝(960~1279年),分为北宋(960~1127年)和南宋(1127~1279年),合称两宋。公元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了后周政权,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史称北宋。赵匡胤自公元963年起采取“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方针,用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先后平定后蜀、南汉、南唐、北汉等地方政权,初步完成了国家的统一,结束了自唐中期以来的地方割据混战局面。鉴于一些将领和节度使手握重兵,会危及皇权的统治,宋太祖赵匡胤听取宰相赵普的建议,以杯酒释兵权,削夺禁军宿将及藩镇兵权,使兵、将分离,并以文臣出任州县长官。这些措施确保了皇权的稳固,但同时也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宋朝在统一了中国大部分地区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重视经济的思想一直贯穿于宋朝历代统治时期。这些优先发展经济的措施,使宋朝的社会经济文化与唐代相比有了巨大的发展。北宋时期已经大量开采金、银、铜、铁、煤等矿藏,出现了世界史上最早的制造工厂。此外,宋朝的矿冶、造纸业、制瓷业、纺织业、航海也高度发达,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活字印刷、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都出现在宋朝。
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增强,宋朝辉煌的文化也是百花齐放。诗词歌赋、杂技曲艺,书法绘画等都得到了飞速发展。宋朝更是出现了一批灿若星辰、大家耳熟能详的文人骚客,如苏轼、欧阳修、范仲淹、陆游、岳飞、文天祥、沈括、辛弃疾、李清照等。著名的唐宋八大家,宋朝就占了六位。词是宋朝文化的代表之一,著名词人更是不胜枚举,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苏轼,他的《明月几时有》更是达到了此词只应天上有的高度。而四大书法家苏轼(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其书法作品之登峰造极,更是令后人难以望其项背,就连大奸臣秦桧也能习得一手妙笔。宋代的山水画更是代表了中国画的最高艺术成就,著名画家有范宽、许道宁、米芾、夏圭、马远、李唐、赵佶等。其中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最是为人所知。宋朝的理学(新儒学)也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代表人物是著名的北宋二程:程颐、程颢。
宋朝灿烂的物质文化,开明的社会环境,令无数的古今中外学者对其充满了崇敬和向往。著名学者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英国著名史学家汤因比曾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表达了对宋朝极大的向往。余秋雨先生也曾说过:“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如历代封建统治王朝一样,随着经济的繁荣,各种社会矛盾也越来越突出。除了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的阶级矛盾,还有不断激化的民族矛盾。西夏建国后,与辽结成联盟,使宋腹背受敌,在与辽、夏的长期对抗中,由于军事上的连续失利,使得宋朝的经济大受打击,以至于民力殚竭,国用乏匮。在严重的内忧外患侵袭下,为了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困境,宋神宗时期,曾起用王安石推行新法,但在保守势力的阻挠下,最终失败。北宋末期,统治极度腐朽,宦官乱政,一面对内大肆剥削,一面疯狂的对外用兵,更加速了宋王朝的覆灭。公元1127年,金军攻入开封,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北宋灭亡。
西夏东北方向的辽是以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的国家。公元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正式称帝建国,都城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其统治区域东至于海,西至金山(今阿尔泰山)、流沙(今新疆白龙堆沙漠),北至胪朐河,南至白沟,幅员万里。
辽的经济与西夏类似,以畜牧业为主,境内经济发展不平衡。辽太宗时期,辽国从石敬瑭的手中取得了燕云十六州的统治权。燕云十六州的失去,对宋朝影响极大,不但使宋朝北边门户大开,更重要的是宋失去了北方天然的牧马基地,失去了优良战马的供给,宋的骑兵部队发展受到很大局限,直接导致了最后被草原铁骑所灭。辽国占领燕云十六州后,则以此为基础,开始了不断的南侵。辽圣宗时期,圣宗即位之初年幼,掌握实权的萧太后不断发动对宋的入侵。公元987年,辽军攻至澶州城下,宋真宗被迫与其签订了影响深远的“澶渊之盟”,按照约定,宋朝每年要向辽国进贡绢十万匹,银十万两。辽国依靠宋朝大量的“岁赐”,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改善和发展,迅速达到了辽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经过辽圣宗和兴宗(1031~1055年)的盛世之后,辽国开始迈入衰退。公元12世纪前后,辽国统治日益腐朽,对统治区域内的各族人民残酷压迫和奴役,随着女真族的逐渐兴起,辽国的统治受到严重威胁。女真族的武力抗争,迅速地将辽帝国推向了历史的深渊。公元1125年,辽天祚帝被金军俘虏,辽国灭亡。
吐蕃在其赞普松赞干布时期崛起,唐安史之乱后,吐蕃乘机占领唐朝的大片土地。八世纪后期,吐蕃逐渐达到鼎盛。九世纪中叶,吐蕃发生内乱,实力衰落,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状态,接着又爆发奴隶起义,沉重打击了吐蕃奴隶主的统治,开始进入封建农奴制时期。十世纪时,在甘青地区逐渐兴起了两个吐蕃族地方政权,一个是六谷地区的潘罗支统治的吐谷浑部落,西夏建国后不久就将其吞并;另一个是河湟吐蕃之一部腽末人角厮啰,在宋初兴起,建立了以青唐城(今青海西宁角厮啰)为统治中心的地方政权,后来又建设临谷、宣威、宗哥和邈川四城。
角厮啰系吐蕃赞普之后。他统治时期,经济繁荣。农业也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青塘城北的湟水流域,土地肥沃,灌溉便利,粮食产量较高,部族富庶。他们的畜牧业更是发达,角厮啰人饲养的名马驰名华夏,是与宋贸易和向宋进贡的主要品种。手工业也有一定的发展,如冶铁器、雕银器、织毛毯、酿酒业和采盐业等,特别是以冷锻工艺锻造的甲胄,更是“强弩射之不能入”。
角厮啰时,丝绸南路青海古道重新兴旺,对过往使者和商人加以保护。角厮啰还继承吐蕃传统文化并有发展,崇尚佛教并大建佛寺,佛教僧侣的地位很高。
此外,角厮啰还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角厮啰本人更是一位优秀的军事统帅,通过联宋抗夏,数次以奇计大败西夏元昊,使其声威大震,河陇诸部纷纷归附,强盛一时。据一些专家考评,被列为世界名著的伟大史诗《格萨尔王传》的主人公格萨尔王的原型就有角厮啰影子。
再来说说回鹘人。回鹘人迁徙到高昌城后,在此建国,史籍称为高昌回鹘。他们的国王名为亦都护,是幸福之主的意思。国势最盛时,统治区域北达阿尔泰山,南越罗布泊,西南至喀什。境内除汉人和回鹘人之外,还有南突厥、北突厥、大众熨、小众熨、样磨等民族。民众大多信奉佛教。高昌地处天山南路的北道沿线,为东西交通往来要冲,是中原地区与波斯、阿拉伯等地区的交通中转站。高昌回鹘与宋、辽来往密切。
大理位于西夏南部,是以白族为主体建立的一个封建制政权。公元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灭南诏建国,国号大理。大理佛教盛行,国内寺庙林立,有“妙香国”之称。大理政治上与宋朝保持友好关系,与宋朝贸易频繁,大理盛产良马,是宋朝军马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与宋贸易的主要物品。大理的手工业很兴盛,冶铁业水平甚高,生产的刀剑、甲胄也非常有名。公元1253年,大理为元所灭,元在其故地设立云南行省。
在以上各地民族政权林立的状况下,宋朝无疑是疆域最大,人口最多,封建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国家。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中华民族大统一的趋势下,宋王朝并没有完成一统天下这个历史使命,反而在数百年的时间里形成了宋、夏、辽、金的对峙割据。而处于强邻环抱中的新生西夏国将会演绎出什么样的精彩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