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谅祚英年早逝,母党再度擅权

毅宗谅祚亲政后,为了稳固西夏的政权和加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公元1061年,谅祚亲政当年,就派使臣与宋朝议定,恢复旧界,将讹宠时期所侵宋朝耕地全部归还,并在边界设立寨堡,双方人民都不得在边地耕作。此后于公元1063年(夏拱化元年),上表宋朝请求恢复榷场贸易,宋朝于公元1069年,答应重开榷场,恢复与西夏的贸易往来。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党项民族自唐初内迁西北以后,就与当地的汉族杂居,深受汉族文化影响,而且西夏境内汉族人口也占多数,大量汉族人在西夏各级官僚中任职,因此为了取得汉族地主阶层的支持,谅祚的第一个重大改革措施就是去蕃礼从汉礼。

公元1061年十月,刚刚亲政不久的谅祚下令停止使用蕃礼,改用汉礼,要求国人改穿汉族服饰,并派遣使者去宋朝请求“欲以汉礼迎侍朝廷使人”。公元1062年四月,谅祚遣使向宋朝上表求赐太宗御制诗章、隶书石本,欲建书阁收藏。并献马50匹,求赐《九经》、《唐史》、《册府元龟》。宋仁宗仅允赐《九经》,并发还所献马匹。公元1063年,谅祚改用汉姓,恢复唐朝所赐李氏。

谅祚亲政之初的上述政策,表现了他对汉族文化的亲近和向往,这与谅祚个人经历和生活环境也是分不开的,与谅祚有深厚感情的乳母高怀正、毛惟昌的妻子及后来深受谅祚宠爱和信任的高怀正和毛惟昌都是汉族人,还有辅助谅祚亲政的皇后梁氏也是汉族人。当然这些汉化政策的实施,更重要的还是为了适应和满足当时西夏日益发展的封建经济的需要。这些汉化措施的推行,加速了西夏的封建化进程。

谅祚时期,西夏的中央官制基本上沿袭了元昊时期的制度。谅祚亲政次年,增设蕃汉官职,汉族官职增设各部尚书侍郎,南北宣徽使及中书学士等官。使得西夏的中央官制,比元昊时期更为完善。在调整完善官制的同时,谅祚还十分重视人才,尤其是汉族知识分子,更是加以重用。对那些在宋朝不得意的和前来投奔西夏的汉族知识分子,量才加以重用。公元1065年,谅祚在宋秦凤路俘虏汉人苏立,授以汉官。陕西文人景询犯罪逃至夏国,谅祚以景询为学士,参与国事。很多史载的记录,都形象地说明了谅祚对汉族知识分子的厚爱和重视。

公元1062年五月,谅祚仿照宋朝制度调整监军司,改监军司为军,以威州(今宁夏同心境)监军司为静塞军,绥州(今陕西绥德)监军司为祥祐军;左厢监军司为神猛军,于西平府(灵州)设监军司,由翔庆军总领。谅祚对监军司的调整,可以使地方军政分立,文武官员互相牵制,对加强中央集权,稳固西夏的边防具有一定的作用。

谅祚在加强国内统治的同时,也开始了对吐蕃诸部和宋边境的虏掠。

公元1062(夏单都六年)年八月,谅诈趁辽与角厮啰不和,乘机引西蕃兵进攻青唐,后惨败而归,因担心角厮啰来侵,派兵在古渭州筑城堡,加强防守。公元1063年(夏拱化二年),宋朝河州刺史王韶进攻熙河,降服了洮河以西的吐蕃各部,西使城(今甘肃定西西南)首领禹藏花麻不愿降宋,又受到宋军攻掠,遂把西使城及兰州一带地区献给夏。为此谅祚出兵支援,并以宗室女嫁禹藏花麻,封他为驸马。同年五月,夏州党项贵族邈奔见吐蕃势盛,屡次击败夏国,就以陇、珠、阿诺等三城叛附角厮啰,后因得不到角厮啰的重用,恼怒之下于九月又逃回夏国,并请谅祚出兵收复归附吐蕃的三城,谅祚出兵又被击败,仅收降丁五百余帐。1066年(夏拱化四年)二月,谅祚升西使城为保泰军,任命附马禹藏花麻为都统军驻守该地。同年,谅祚又招诱了临近西使城的河州吐蕃瞎毡的儿子木征附夏。次年,吐蕃首领拽罗钵等也率部众投附谅祚。

公元1064年(夏拱化二年)正月,宋仁宗死,英宗即位。夏毅宗谅祚遣使臣吴宗到宋朝祭吊宋仁宗,并贺英宗继位,宋朝的引伴使高宜因礼仪的事情和吴宗争吵起来,高宜出言不逊说:“应该带领一百万兵进入贺兰巢穴。”而后宋朝下诏给夏毅宗指令,让他以后要对使臣进行精挑细选。

吴宗回去将此事报与谅祚,谅祚认为这是宋朝有意侮辱夏国使者,深以为耻,决定以武力维护自尊。同年七月,谅祚点集兵马,密谋入侵泾原路。泾原路副总管提醒权经略使陈述古加强防备,述古不听。谅祚派兵十万分兵攻掠泾原诸州,俘虏熟户八十余族,杀死宋军弓箭手数千,掳掠人畜万余。

在与宋交战期间,西夏派往宋朝的使节依旧不绝。毅宗力图在三国关系间为夏国寻找一个支撑点,既不与宋朝闹翻,以免宋朝彻底断绝岁赐和贸易,让辽朝有机可乘,同时又必须向宋朝显示夏国的实力和尊严。

公元1066年(夏拱化四年)九月,谅祚亲自率领数万大军进入庆州(今甘肃庆阳),围攻大顺城(今甘肃华池东北),大顺城是范仲淹任庆州知州时修筑的。环庆经略使蔡挺得知西夏军来攻,下令沿边人户坚壁清野,然后进入城堡,坚守不出。又事先令人在城堡周围护城河中布满铁蒺藜,西夏军人马渡水多被铁蒺藜所伤,进攻迟滞。夏军围攻大顺城三日,未能攻下。谅祚身穿银甲,头戴毡帽,亲自率兵督战,同时又分兵围柔远寨(在今甘肃华县)、焚烧屈乞(在今甘肃庆阳北)等村庄,并在段木岭(在今庆阳北)建栅寨。柔远副总管张玉率重兵把守,组织敢死队三千人夜间突袭夏军大营,夏军惊慌而逃。蔡挺命令蕃官赵明率蕃兵会同官军联合抵抗。赵明带领800名弓弩手埋伏在城外,乘谅祚督战攻之时,宋军箭如雨下,夏军死伤不可胜数,谅祚也被流矢射穿铠甲,西夏军见皇帝受伤,无心恋战,纷纷败退。

谅祚在攻宋大顺城时中箭逃回不久,同年十月派遣使向宋朝“请时服”,又请岁赐。受到宋朝谴责之后,于公元1066年(拱化五年)十一月,再次遣使向宋朝纳贡谢罪,保证今后各守封疆,不会点集人马进行侵犯,像以前一样和平相处。

次年正月,宋神宗继位,于三月答应了夏的请和,赐夏银五百两,绢五百匹。

正当谅祚周旋于宋、辽、吐蕃诸部之间,在内政外交上颇有建树,西夏也渐渐度过危机,慢慢走向正轨之时。公元1067年冬天,21岁的谅祚因伤势过重,不治而死,谥为昭英皇帝,庙号毅宗,墓号安陵。夏毅宗谅祚刚满周岁即登位,在位20年,但实际执政只有7年。在他亲政期间采取的一些重要政治改革措施,对巩固西夏政权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一些所谓“正统”的史学家们对他的评价并不高,说他“好色灭伦”、“凶忍好淫”、“过酋豪大寨,辄乱其妇女”。这些评论未免偏见过重了些,在当时西夏正在向封建化迈进的过程中,党项族的婚姻性爱习俗还比较原始,没有中原地区那么多禁锢。谅祚尊用汉礼以改蕃俗,求中朝典册用仰华风,却为元昊建国经营时从未有过的新趋向,这是民族融合过程中汉族影响加强的表现。

公元1067年对宋、夏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头。夏毅宗死后,西夏复入母党干政的黑暗历史时期。这一年,宋朝宋神宗即位,当时宋朝统治面临一系列危机,庞大的军队需要大量的军费开支,官僚机构更是臃肿不堪以致政费繁多,加上每年给辽和夏的大量岁币,使得北宋的财政面临崩溃。神宗面对内忧外患乱局,励精图治,想要一雪前耻。上台之初,即重用王安石,推行新法,希望通过锐意变革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随着变法的推行,宋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外态度也转为强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