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永乐之战,秉常复位

五路伐夏的最终无功而返,使得宋朝君臣一直耿耿于怀。大战过后,双方一时都无力再发动大规模作战,宋、夏围绕边境城寨展开了你来我往的厮杀争夺。公元1082(夏大安八年)五月,梁氏点集大军,令都统军妹精嵬、副统军讹勃遇领军数万入侵环庆,攻掠淮安镇。守将张守约同各路兵马掩击,大败夏军,杀死夏正副统军,并俘获大量夏军铜印,器械等。七月,梁氏对淮安之败怀恨在心,集十二监军司大军出没烟峡,兵至镇戎,故意装作犹豫不前。三川寨巡检王贵以为夏军胆怯,便率军过壕沟主动进攻夏军,夏军兵分两路掩杀,王贵大败而逃。

李宪总结上次伐夏失败的原因,针对分兵造成的失败教训,李宪上书宋神宗,建议集合各路人马,集中攻击西夏要害,边攻击边筑城、逐步推进直捣兴、灵。种谔则主张经营横山地区,向宋神宗面奏:“横山绵延千里,有很多马,适合种庄稼,不如在那里做一个防御点,休养生息,待日后讨伐之用。”沈括同样建议经营横山,他的建议是直接在夏西八十里筑古乌延城。神宗最终同意了沈括的建议,并派徐禧、内侍押班李舜举前往与沈括相议。徐禧到达延鄜与沈括会晤后,改变了沈括原先提出的在古乌延城筑城,提出在永乐筑城的战略构想,后来,徐禧执意在永筑城,并把种谔调往延州。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公元1082年(夏大安八年)八月,徐禧发蕃汉军民二十多万人,仅用十四天就筑好了永乐城,城池三面阻崖,表里山河,气象雄壮,宋神宗赐名“银川寨”。鉴于永乐城的险要,西夏派统军叶悖麻、咩讹埋等率三十万大军驻扎在泾原以北,伺机夺取永乐。闻知永乐城修好,夏军出动数千士卒渡无定河前来攻城,但渡河后不战而退。徐禧以为夏军胆怯不敢攻城,遂不加防备,徐禧令大将曲珍、景思宜等领兵万余镇守,自行带中军,右虞侯军,右军返回米脂。

横山对西夏极其重要,宋朝称之为西夏的右臂,永乐地处险要,严重威胁了西夏的横山地区。宋军保护筑城的大部队刚刚撤离,西夏屯驻泾原北的30万大军就倾巢出动,前来夺城。徐禧闻讯,刚开始还不信,以为筑城之时夏军尚不敢来攻,现在城修好了,夏军更不敢来。等到大将曲珍一再急报徐禧才信以为真,于是留沈括守米脂,自已同李舜举等率领仓促拼凑起来的一万余士兵前往永乐城,并列阵于永乐城外。

九月九日,西夏大军在大将叶悖麻和咩讹埋的率领下抵达。老将曲珍建议,先将军队撤入城内,以避敌锋,徐禧不听。西夏军十数倍于宋军,徐禧却令宋军列阵城下,去和西夏军队野战。大将高永能见西夏军队尚未齐集,便提出乘西夏军队列好阵势前向其发起攻击,徐禧又不听。

西夏以精锐铁鹞子抢渡无定河,曲珍和高永能又建议乘敌半渡攻击才有机会取胜,否则西夏铁鹞子过了河恐怕难以对抗,徐禧又加以拒绝。西夏精锐渡过河,列好阵势向宋军发起猛烈攻击,徐禧令宋军王牌骑兵选锋骑兵队数千人迎战,很快被优势夏军击溃。宋军被迫退守城内,永乐城被夏军团团包围。

接着夏军又攻下水寨(宋军在此打了水井,专门给永乐城供水用),切断了宋军的水源。宋兵饮水很快用尽,由于永乐城平地突起,地势虽险,但“掘井不及泉”,士卒渴死了一大半,有些士兵甚至绞马粪汁解渴。

众将见城不能守,高永能劝徐禧尽出金帛招募敢死队与西夏军血拼,或许能有七八成士兵突围成功,曲珍也劝徐禧趁现在还有些实力弃城突围,徐禧却表示城池十分重要,不能丢弃。此时西夏军在以残暴著称的仁多家族的首领仁多零丁的率领下,近乎疯狂的攻城。

留守米脂的沈括,本应率兵来救,叶悖麻怕其前去救援,派了万余兵力南攻绥德,以牵制沈括部。绥德城内三百羌众暗中内应,沈括得知后,回兵绥德城内,将内应者全部处死,及至沈括再引军永乐,已错失救援良机。李宪率熙河军远道来援,受到西夏军队阻击不能前进。鄜延道总管种谔因为怨恨徐禧,以手中只有老弱残兵为由,竟未予以援救。

徐禧见情况危急,派吕文惠前去夏军营谈判,西夏军嫌弃吕文惠是小将,拒绝与谈,提出让大将曲珍前来。徐禧认为曲珍总令军政,去的话风险太大,景思宜自告奋勇前去谈判,因言语不和,被西夏扣留。夏军继续猛攻,西夏人在城下叫嚣:“汉人怎么还不投降,已经三天没有水了吧。”

徐禧听了把自己水壶里仅剩的一点水倒下去说:“无水?你看这是什么?”

西夏军大笑道:“就这些了吧。”

九月二十日突降大雨,夏军一边更加猛烈不顾生死的攻城,一边派一万多人拿着铁锹冒着矢石箭雨狂挖墙体,新城多处溃塌,永乐城被西夏军攻破。攻占永乐后,夏军又兵临米脂城下,耀兵三日而还。

此次大败,宋军损失惨重,死者将校数百,精兵一万多人,连筑城的近二十万民夫也被西夏军屠杀。徐禧、李舜举、高永能等皆死于乱兵之中,仅有四将逃免。这次战争的惨败原因,主帅徐禧负有主要责任。宋神宗得闻败讯,涕泣悲愤,食不下咽。早朝时,他又对辅臣痛哭,使得辅臣不敢抬头看他。

灵州、永乐两次惨败,宋朝兵民役夫以及边境归附熟羌竟有六十万人死于争战,花费更是巨万不可胜数。此后,宋朝再也没有力量组织对西夏的大规模作战了。

此后西夏又乘胜多次发动对兰州的进攻,但均被击败。公元1083年二月,梁乙埋出动三十万大军大举进攻兰州,迅速攻占兰州城外东、西两关堡。守将李浩闭城坚守,令钤辖王文郁募集敢死队七百人,乘夜下城突袭夏军大营,夏军惊慌溃退,争相渡河逃窜,溺死了很多人。

梁氏囚禁秉常以来,为了转移国内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屡屡挑起战争,不但内部矛盾没有得到缓解,反而使西夏境内,特别是银、夏一带的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加上宋朝因两国战争而停止“岁赐”、断绝“和市”,使西夏境内物资匮乏、物价暴涨、官怨民恨、人民生活饥寒交迫,引起党项和汉族人民的强烈不满。迫于压力,公元1083年(夏大安九年)闰六月,梁太后与梁乙埋决定让秉常正式复位。

秉常复位,深知宋朝经过连年战争也是疲惫不堪,自恃夏军数次大胜宋军,便向宋上表请求归还所占领土。遭到宋神宗的拒绝。夏国大将仁多零丁等建议再次发兵侵宋。公元1084年(夏大安十年)正月,秉常调集河南诸监军司全部兵力,号称八十万众,大举进攻兰州。宣庆使李宪提前加强了防备,秉常亲自督阵攻城,夏军昼夜急攻,矢如雨雹,十天都没能攻破,夏军粮草将尽,变留下城外数万夏军尸体,解围而去。四月,宋泾原路经略使卢秉派大将彭越孙等攻取了葫芦河。秉常闻知后大惊,派都统军叶悖麻、副统军咩讹埋率大军围攻安远寨。安远守将吕真等率军奋勇抵抗,将数万夏军斩杀殆尽,并杀死都统军叶悖麻和咩讹埋。此战夏军元气大伤,宋军也算报了永乐之仇。

西夏另一大将仁多零丁,指挥作战极其凶悍,数次出兵攻打兰州,其不要命的视人命如草芥的攻城战法,令宋军心有余悸。以致宋神宗都说“此贼凶悍”,并重金招募能人来杀他。

1084年十月,仁多零丁率兵十万进攻泾原路,纵火焚烧草积,蕃、汉民众被烧死者众多。接着挥军围攻第十六堡,部下对其不惜命的攻城战法多有怨言,攻城之时多出工不出力,十万大军面对一个小小的十六堡久攻不下。泾原路经略使卢秉乘机派大将姚麟、彭孙率精锐在夏退军必经之地静边一带设伏。零丁撤退经过时,面对突然杀出的宋军,零丁吓得大喊:“这些兵是从天而降!”他的部下一见中伏,加上本就对零丁的残暴心怀怨恨,结果弃主将一哄而散,零丁毫无悬念地战死。

秉常亲政后,数次大举入侵宋境,均遭惨败,更是损失数员大将。在梁氏的建议下遣使入贡,试图修复与宋的关系。公元1086年(夏大安十一年)二月,梁乙埋死,梁太后立梁乙埋之子梁乞逋为国相,梁氏姑侄继续把持朝政。十月,梁太后病死,梁氏集团势力大减。梁氏集团与保皇势力之间的斗争更加激烈尖锐。分管西夏左右厢兵的统帅、皇族仁多保忠公开与梁乞逋对抗。公元1087年(夏天安礼定元年)七月,秉常在长期的忧愤中死去,年仅26岁,庙号惠宗,墓号献陵。秉常卒后,由其年仅三岁的长子乾顺继位。西夏重又步入母党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