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第一节 乾顺亲政,皇权巩固
梁氏擅权的终结和乾顺亲政主要是依靠了辽国的力量和支持,所以乾顺亲政后,与辽国的关系处得很近,进一步加强了与辽的依附关系。公元1099年(夏永安二年,辽寿昌五年)二月,辽国西面招讨使所辖的拔思母部发动叛乱,辽屡次出兵讨伐均没成功,乾顺在辽的请求下出兵助讨。十一月,乾顺向辽请婚,意在消除因梁太后之死而造成的两国之间的隔阂,希望通过联姻的方式进一步巩固辽夏关系,但辽道宗拒绝了乾顺的请婚。
公元1100年,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辽的依附关系,乾顺派汉宫殿前太尉李至忠,秘书监梁世显去辽朝进贡,并再次向辽请婚。辽帝问乾顺的品性如何?至忠回答道:“秉性英明,处事谨慎,是个出色的人。”辽帝赞许,但并没当场答应求婚之事。直到公元1103年(夏贞观三年,辽乾统三年),辽天祚帝才答应了乾顺的求婚,并于1105年,封宗室女南仙为成安公主嫁与乾顺,联姻后的辽夏关系更加密切。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乾顺亲政当年,令大将结讹遇领兵数万在神堆及波济立、鲁逊埋等险要处驻营扼守。延钤辖张诚、刘安率军对其发动突袭,大败结讹遇,斩首四千级,收降四百余人。面对宋朝咄咄咄逼人的军事压力,初掌大权的乾顺决定改变梁氏集团期间对宋主战的政策,派嵬名律令持书到熙河与宋议和,经略史孙路将书上交宋延,宋哲宗以孙路擅自接收西夏的议和文书为由,将孙路降职,拒绝了与夏的议和。
公元1099年三月,急于与宋议和的乾顺派使者到辽国寻求帮助,希望辽国出面调和。辽派签书枢密院事萧德崇、礼部尚书李俨入献玉带赴宋,上书为宋与西夏和解。宋哲宗以西夏反复无常、屡犯边境、杀掠吏民为由拒绝与之议和。乾顺闻知辽国出面,宋朝也不理会,大怒,辽国使者刚出宋境,乾顺就派令王皆保率兵突入府州境内,大肆杀掠。知州折克行率兵出战,大败夏军,生擒皆保。八月,宋军展开报复行动,熙河军深入西夏境内,杀死仁多保忠的弟弟仁多洗忠。初执政的乾顺数次与宋交兵没有占到便宜,九月,乾顺派使者向宋上谢罪表,辩称西夏国侵扰宋境是由梁太后和梁乞逋挑起的,现在梁氏已死,一些奸臣已经被诛,希望得到宋朝的谅解,恢复两国的和平友好关系。宋哲宗初步答应只要西夏人不再来犯,则宋朝也不再出兵过界,并令乾顺严戒缘边首领,不得再滋扰边境。
但是,由于宋和西夏两国连年烽火不熄,极度缺乏互信,注定双方和谈会一波三折。就在乾顺上谢罪表不久,乾顺再次派遣二千精骑出浮图岔,进犯镇戎军。闰九月,西蕃羌酋心牟钦毡、罗结聚集数千人围攻湟州,并派人请求乾顺出兵相助。乾顺命仁多保忠及达摩等率兵十万前往湟州,西夏军首先派兵烧毁了湟州城外的炳灵寺桥和星章峡栈道,对湟州四面围攻,接着出兵攻破南宗堡,擒获守将刘文,西夏军兵临湟州城下。保忠令西夏军猛攻,连续围攻十六日,还是没能破城。宋将苗履、姚雄、李忠杰率部前来增援,保忠见宋军来势汹汹,荡起滚滚烟尘,遂仓皇率众渡湟水而逃。
乾顺一边不停地与宋兵锋相见,一边不停地上表求和。十一月,乾顺派遣令能(官名)嵬名济等再次向宋朝上誓表,再次强调母党梁氏的侵宋之罪,并保证以后一定严戒缘边首领不得再出兵滋扰宋朝边境。好事多磨,双方终于达成和议。宋哲宗遣使赐西夏银器五百两、衣帛各五百匹,并恢复对西夏的“岁赐”。
初掌大权的乾顺进一步依附辽国,并使两国的关系得到了加强,同时也与宋暂时达成了和解。在稳定外部环境的同时,乾顺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巩固自己的统治,开始对国内军政大动手术。
在梁太后擅权期间,由于大将仁多保忠领兵在外,梁太后的亲信嵬名阿吴已死,曾给梁后出谋划策的大将嵬保没、陵结讹遇两人,成了乾顺出气的替死鬼。乾顺将梁后之死怪罪在二人头上,下令将这二人杀掉。
梁氏擅权时期,西夏的军政大权掌握在梁氏母党、仁多氏和嵬名氏皇族三大家族手里。如今母党梁氏已经败亡,只有仁多保忠尚统兵在外。蔡京听说仁多保忠与乾顺有矛盾,有心归附宋朝,于是蔡京命熙河路主帅王厚(著名的熙河开边主帅王韶之子)招降仁多保忠。王厚说:“保忠虽然有意归附,但是他的部下却没有人响应。”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招仁多保忠一人,如果他的部下不来,那也没什么用。但是蔡京不听,下诏急令王厚马上行动。
王厚无奈,只好派自己的弟弟暗中去寻保忠,谈妥内附之后,王厚的弟弟在回来的路上不小心被西夏巡逻兵抓获。乾顺得知后大惊,设计令人将仁多保忠召之牙帐,夺了他的兵权。仁多保忠被夺了兵权,但是蔡京还不死心,再次命王厚将他招降。王厚表示没必要招降保中,但刚当宰相不久的蔡京急于做出点政绩,不听王厚劝告,再次派人以重金利诱仁多保忠归附。面对蔡京如此露骨的招降行为,乾顺闻之大怒,派数千精兵前往宋朝的延、渭、庆三州,四处烧杀掳掠,以报复宋朝。
亲近梁后的大将被处死,三大家族之一的仁多保忠也被解除兵权。皇族嵬名氏的权力得到极大加强,乾顺的皇权也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剪除异己之后,乾顺接下来的一大动作是,仿照汉人的分封制度,对嵬名皇族宗室进行大范围的分封。
公元1103年,乾顺封其庶弟察哥为晋王。察哥是乾顺同父异母的弟弟,史称:“雄毅多权略。”可以说察哥是元昊之后西夏最优秀的军事家,少年时就能拉二石多的劲弓,可以洞穿重甲。随仁多保忠围攻湟州时,在宋军援军赶来,西夏军溃退至湟水的危急时刻,察哥一箭正中急追的苗履副将,宋兵惊骇不敢上前,使慌乱的夏军得以渡河退去。在西夏有“一箭退宋兵”的英勇佳话。察哥不但勇猛无比,而且极具谋略。由于当时宋军采取堡垒加浅攻的战略,令西夏军很是被动,在和宋朝的战斗中胜少败多。察哥向乾顺谏言,他十分精辟地论述了宋夏两国军队的长短,建议西夏军学习宋军的长处。乾顺对此极其赞赏,由于察哥精通兵法,是西夏皇室中难得的将才,因此,乾顺让他执掌兵权。
公元1120年(夏元德二年)十一月,乾顺又封宗室景思子仁忠为濮王,次子仁礼为舒王。景思是秉常的旧臣,在秉常被囚禁期间,曾成功阻止了罔萌讹对秉常的暗害。乾顺视其为保护秉常的功臣加以封王,仁忠和仁礼精通蕃汉文字,乾顺授仁忠礼部郎中,仁礼为河南转运使。
乾顺对宗室成员的分封,使得皇族的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对稳固皇权统治、维护西夏国家的统一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后来分封范围从仅限于皇室成员扩大到异姓,甚至扩大到外戚,随着被分封的割据势力的加强,对西夏皇权的统治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最终导致了外戚任得敬擅权分裂夏国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