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第三节 任氏父女搅动下的西夏乱局
仁孝即任西夏皇帝后,尊任得敬的女儿任氏为皇太后,任氏并非仁孝的生母,但因她贤惠而被仁孝封为太后。仁孝继位不久,夏国发生萧合达叛乱,任得敬率兵干脆利落的将其平叛。接着又发生饥民暴动,任得敬再次受命,残酷的镇压了各路农民起义。后,他因军功被授予翔庆军都统军,封西平公。
任得敬在西平府(灵州)出任西平王后,居功自傲,在镇任意诛杀,听不进僚佐劝谏。渐渐地开始不满足于做封疆大吏,自以为战功卓著,认为应该入朝参政。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公元1147年(夏人庆四年)五月,任得敬使人上书朝廷请求入朝。仁孝准备答应他的要求,但是御使大夫热辣公济进谏让仁孝提防任得敬,说他并非同族,不能保证是否忠心,所以让仁孝观察他。中书令濮王仁忠也极力反对,仁宗于是没有答应任得敬的请求。任得敬见使人上表不成,又暗中令自己的女儿任太后授意朝中重臣替他说好话,任太后摄于中书令濮王任忠的刚正不阿,一直不敢在朝中提起此事。
公元1148年(夏人庆五年),王仁忠死。公元1149年(夏天十一月盛元年)七月,任得敬以金银珠宝贿赂宗室晋王察哥,请他促成自己入朝之事。晋王察哥在乾顺时战功显赫,仁孝时更是手握重兵,权倾朝野,任得敬投其所好,百般谄媚,二人十分投机。在察哥的斡旋下,仁孝最终答应了任得敬入朝为尚书令。此后任得敬越来越受宠于仁孝,次年十月,又被任命为中书令。
公元1156年(夏天盛八年),晋王察哥去世,任得敬更是毫无顾忌。加之仁孝又以任得敬为国相,他得以执掌西夏的朝政大权,更是有恃无恐,为所欲为,专横跋扈,肆无忌惮地结党营私。他陆续安排其弟任得仁为南院宣徽使,任得聪为殿前太尉,其侄任纯忠为枢密副都承旨。
任氏家族仪仗任得敬的权势,滥用职权,贪赃枉法,网罗亲党,朝中众臣也是敢怒不敢言,有几个敢直言相谏的,非罢即免,或是遭受排挤,不得重用。秘书监主事王举弹骇他们,被罢了官。大臣蕃汉学教授斡道冲也因直言相谏得罪任得敬,结果二十年不得志。御使中丞势辣公济因上书弹骇任得敬,任得敬大怒,想暗中将其除掉,仁孝为了保护他,令他解职归田。
任得敬的倒行逆施,无法无天,连他的女儿任太后也看不下去,觉得他屡戒不听,实在令人担忧。
公元1160年(夏天盛十二年)三月,任得敬又被册封为楚王,打破了西夏不封异姓为王的先例,任得敬出入的仪仗也与仁宗皇帝无二。手握重兵而又把持朝政的任得敬越来越不把仁孝放在眼里,他对仁孝的尊儒崇佛十分反感,他上疏仁孝说,“治国要节俭,俗贵要有权衡。我国在戎夷地瘠的地区,人们耕获很少,过得很清贫。如今设那么多滥竽充数的官职,这不是浪费吗?希望陛下将这类官都罢免了。”仁孝听后并没有采纳。
公元1165年(夏天盛十七年),任得敬征民夫10万人,大筑灵州城,以翔庆军监军司署为基础,营建新的宫殿。欲将仁孝安置在瓜、沙偏远一带,自己窃居兴、灵这些西夏腹地而且经济文化发达之地。任得敬深知,在夏国境内,已无人能阻挡其分裂行为了,关键是邻国金的态度。
公元1116年(夏天盛十八年)二月,任得敬以旧属夏国的庄浪族作乱为由,向金国报告将出兵讨伐,金世宗没有同意。十月,任得敬派兵袭击了归附金国的庄浪族。次年三月,夏国遣使贺金国成春节,以得敬弟武功大夫任得仁为贺节使,打算趁机打探金世宗对袭击庄浪族的反应。同年十二月,任得敬生病,仁孝遣使到金朝为他请医。金世宗派名医医好任得敬的病后,任孝遣谢恩使任得聪赴辽致谢,任得敬也附表并送礼物致谢。金世宗洞察到任得敬进表附送礼物之意,对夏国使臣表示遂辞谢不受。
任得敬知道了金朝的态度后,感觉到了危险,便转而向南宋寻求支持。公元1168年(夏天盛二十年)五月,任得敬遣密使至四川,约宋宣抚使虞允文发兵夹攻西蕃以为已助。七月,任得敬又派使者持帛书赴四川相约出兵,使者被夏巡逻兵所获,报与仁孝。仁孝大惊,但并没声张,而是暗中将帛书送往金国,引起金国对任得敬的不满。
任得敬篡国的步伐越来越快,公元1170年(夏乾祐元年)四月,任太后死,任得敬更是无所顾忌。五月,他公然向仁孝提出“分国”的要求,威逼仁孝将夏国一半国土分给他,在任得敬的胁迫下,仁孝只好将夏国西南路和灵州罗庞岭(即罗庞山,在灵州西)划归任得敬,号“楚国”。
接着,任得敬又逼迫仁孝派遣左枢密使浪讹进忠、翰林学士焦景颜到金国为自己请求册封,焦景颜抗议不去,但是仁孝不许。金世宗感到事情很反常,他对夏使和大臣说:“我们国家有一国之主,为什么要无故分国与他人?这是权臣的胁迫和掠夺,并不是非夏主的本意。况且夏国已经称藩已久,一旦迫于贼臣,我身为四海之主,怎么能容这种事情发生?你若不能自正,我就要出兵讨伐。”当即退还了夏国贡物,并给仁孝下了诏书,诏书中说了自己的态度。
任得敬见得不到金的册封,心里害怕起来,便与他的弟弟任得仁、任得聪等密谋图变。仁孝在金的支持下,也在暗中聚集兵马。于是,借助辽国的力量除掉母党的一幕,再次在西夏上演。
公元1170(夏乾祐元年)年八月三十日,仁孝在金国的支持下,命族弟仁友设计杀死任得敬,并诛其党羽,次年十一月,在外驻防的任得敬的侄子任纯忠,逃往金国边境,被当地部族杀死。至此,外戚任得敬擅权分国的阴谋彻底失败。任得敬被诛后,仁宗任命被压制了二十年之久的斡道冲为中书令,不久,又进为国相,在斡道冲的执政下,夏国又转危为安了。斡道冲任国相10余年,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朝中文臣多奉斡道冲为师。死的时候,家里除数架书籍外,没有其他的私蓄,仁孝令人在学宫中画了他的图像,让后人世世代代祭奠他。
任得敬分国阴谋的失败,使夏国避免了割据分裂,巩固了西夏的封建统治。任得敬之所以能得寸进尺,发展到篡权分国的地步,与仁孝推行文治,以仁治国有极大的关系,可以说是仁孝姑息养奸的结果,同时也暴露出了西夏皇室军事权力过于削弱。乾顺时期,曾大力消除贵族豪酋的兵权,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到仁宗时,随着西夏国家经济的繁荣和封建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再加上长期无战事,使得新兴的党项贵族日益陷入封建腐朽的生活方式中,那种尚武的战斗精神日益被消磨。仁孝的崇儒尊佛,实行科举取士,进一步削弱了夏国统治集团的统治力量,才使得任得敬这样的地方军阀专权蛮横,为所欲为。
总的说来,在仁孝统治的五十四年中,西夏的经济繁荣,国力昌盛,西夏的疆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包括今宁夏、陕西的北部、内蒙古的西南部、青海的东北部、新疆和蒙古国的一部分地区。然而,由于仁孝的崇儒尚文,削弱了党项民族的尚武精神,他重文轻武的执政思想最终使得西夏的国防实力日益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