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和亲,不得已的选择
刘邦在白登山被冒顿围困7天,回到平城,原本想一战而活捉冒顿的雄心壮志早已化作一缕青烟飘去。他认为,凭目前汉朝的实力根本不能把匈奴怎么样,这次能成功脱险已经是奇迹,汉朝当务之急是恢复经济,巩固政权,而不是在边疆上与匈奴旷日持久地征战。战争需要庞大财力作支撑,需要政通人和,只要汉朝经济实力强大了,国内稳定了,人口增多了,战马增多了,有了大规模的骑兵部队和先进武器,到时再解决匈奴问题,就水到渠成。刘邦决定,暂停汉匈之战,命令樊哙留下,平定代地,修缮长城,加强守备,抵御匈奴,自己率军回到长安。
冒顿听说刘邦回到长安,也率军回到单于庭,他任命韩王信为将,统领一支骑兵,经常去侵扰长城边塞。虽然汉军守备森严,他们攻不下长城,但也让汉军疲于应付。他要让刘邦时刻感到害怕。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经过短暂休息后,冒顿又派人攻打赵国故地,朝着代郡发起了进攻。代王刘喜(亦称刘仲)是刘邦二哥,听说匈奴大军前来,心想三弟如此了得,尚且被围困在白登山达7天之久,凭他那点本事,哪里是匈奴人的对手?没等匈奴大军攻到代郡城下,他就弃守封地,逃回了长安。汉军群龙无首,不战自溃。匈奴军趁机发起进攻。这一战,匈奴又占据了云中、雁门、代郡等53个县。
一番烧杀抢掠后,冒顿不得不考虑起如何处理这些土地的问题。这些地方地处长城内侧,是农耕区,匈奴人不便在这里放牧,否则会遭到当地老百姓的反抗和汉军的猛烈反击。更要命的是匈奴人长于野战、运动战,不善于守城,汉军反击,匈奴骑兵势必又要弃长用短与汉军战斗,那样将会给匈奴军队造成重大损失。不过,这些要塞之地又不能弃之不守,否则下次翻越长城就会付出更大代价。冒顿思来想去,决定扶植中原傀儡,将新夺得的土地交给韩王信、王黄、赵利等人,让他们向匈奴上交贡赋,一旦匈奴想南侵,又可让他们充当开路先锋,可谓一举两得。
匈奴人频频地在边境骚扰,如今又侵占云中、代郡、雁门等地数十县,这让刘邦很揪心。他知道,这时用军事手段解决边疆问题很不现实,当务之急是改变频繁发生战争的局势,让双方的关系缓和下来,留出时间,积蓄财力、物力,逐渐建立强大的骑兵部队,增强战斗力。但是,如何才能让双方的关系缓和下来呢?
此时刘邦想起了刘敬。从白登山解围回到长安后,刘邦就下令将刘敬释放,封他为关内侯。刘邦召来刘敬,问他匈奴频频侵扰,可有什么办法对付。
刘敬想了想,想到了和亲的办法。他建议刘邦把吕后唯一的女儿鲁元公主下嫁给冒顿,跟匈奴结成姻亲,为休养生息争取时间。听了刘敬的话,刘邦点了点头,说要召集群臣商议此事。
单于和亲印
刘敬明白刘邦的用意,他知道任务还没完成,必须在朝廷上说服众大臣,此事才能最终定下来。
不久,刘邦将众大臣召集起来,说匈奴屡屡犯边,此事该如何处理。
刘敬准备充分,抢先发言,主张与匈奴和亲。
他的话音刚落,立即遭到一部分大臣的坚决反对。
刘敬据理力争说:“和亲不是畏战,而是争取时间,发展国力。公主到匈奴必然被立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如此则冒顿在,为子婿;冒顿死,则外孙为单于。哪有外孙与外祖父相抗衡的道理?我认为,和亲之策可以不战而让匈奴臣服。”
叔孙通当即反驳:“大汉一统海内,威震天下,平城之战只能算是平手,将来争战,谁胜谁负或未可知。现在无缘无故地送公主给匈奴,岂不贻笑后世?况且,冒顿豺狼成性,杀他的父亲,娶他的后母当老婆,刘敬所谓必然重视汉朝公主之说太天真。冒顿之子将来必然以冒顿为榜样,他的父亲可以杀他的祖父,又怎么能指望他尊敬他的外祖父?将来,他若以外甥的身份要求皇上分封他中原一块土地,朝廷又如何应对?”
叔孙通说到了要害之处,其他大臣纷纷附和。
但是,这些人并不知道,刘敬的言论事先已得到了刘邦认同,代表皇帝的意思。刘邦见那么多人攻击刘敬,忙替刘敬解围,说:“贪婪是人的本性。匈奴人虽然贪婪,但没什么见识,很容易满足。如果能用一个女儿去争取二三十年和平发展的机遇,朕也不惜一女儿。在没有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前,刘敬所说的,也不失为一种办法。”
叔孙通生性耿介,接过刘邦的话说:“从冒顿灭东胡这件事上看,这个人一贯擅长给别人下套,怎么会轻易上别人的套?事实终将证明,和亲虽能解一时之急,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边患问题!”
刘敬反驳说:“叔孙通博士的话不无道理,但眼下匈奴气焰正旺盛,大汉刚从战乱中诞生,试问,你们谁对匈奴有必胜的把握?我补充一句,我主张和亲,并不认为两国从此就会相安无事,摩擦是难以避免的,但我相信,这必然能为两国边境带来相对安宁。我们可以抓住时机修复边防,发展国力,待等到国力强盛,时机成熟,再予以匈奴致命反击,一举解决边患。和亲只是权宜之计,不是永久之策!”
刘敬这话说到了刘邦的心坎儿上。这时,汉朝所要做的事情很多,国力恢复问题,解决异姓诸侯王问题,都需要时间。
但尚武的樊哙却不以为然,他豪言愿率军出征,收拾匈奴。一时之间,群臣议论纷纷,难以决断。刘邦只好以毋庸置疑的口吻说:“既然没有更好的策略,就暂取和亲之策。诸位爱卿以和亲为耻是对的,朕也认为这是奇耻大辱,但身为人主就要敢于受国之垢,朕必须忍辱负重,也希望大家知耻而后勇,同心同德,把大汉的国力提升上去,积蓄力量,以求将来一战成功,扫除边患。”
樊哙心有不甘,回家后继续唠叨。樊哙的妻子是吕后的亲妹妹,听说要把鲁元公主嫁给冒顿,立即进宫将和亲之策告诉了吕后。
吕后是个很强势的女人,心想,男人们都解决不了的事,却要让她唯一的女儿去解决,太不公平了,立即跑到刘邦那里哭闹不止,刘邦没有办法,只好在宗室中选了一位貌美女子,将她册封为公主,嫁给冒顿。
和亲政策决定了,还必须派人前往匈奴促成此事。既然刘敬是和亲政策的策划者,那就让他去完成这件事情吧!于是,刘邦派刘敬作为和亲大使,出使匈奴,招冒顿做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