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第一节 帝国灭亡后的那些党项才俊
西夏灭亡后,党项人在整个元蒙时期,都活跃在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统治机构之中,而且党项人多身居要职,在元朝的统治机构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元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以“西夏之弟多俊逸”而大量启用西夏人担任要职。西夏灭亡后的这些党项才俊对元蒙统治的卓越贡献,既是西夏的延续,也是西夏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夏遗民不但为元朝提供了大量的优质兵源,而且还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军事将领,如察汗、普里钤部、塔出、木花黎、李祯、李恒等。察汗早在西夏灭亡前夕,就投降了蒙古军队为其所用,史载他们武勇过人。投降蒙古后,在攻破甘州之时,成吉思汗欲将全城军民坑杀,在察汗的极力劝阻下,才使得成吉思汗最终只下令处死顽抗的三十六名夏人。在最后进攻中兴府时,夏主率军民坚守,成吉思汗派察汗前去成功说服夏主投降。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成吉思汗死后,蒙古诸将商议将夏主杀掉,接着决定复屠中兴,又是在察汗力谏下,最后只杀掉顽抗的夏人,之后,察汗亲自入城,招抚西夏遗民。察汗还在蒙古西征、灭金和进攻南宋中都有随军出征,并屡立战功。多次受到蒙古君王的嘉奖赏赐,官至以都元帅兼领尚书省事。此外,还有西夏的贵族李祯,投元后为元的高级军事顾问。元太宗命皇子阔出伐宋时告诫他:凡是军中事物,一定要先问李祯之后再实行。
蒙古军队攻破灵州时,李恒的祖父拒绝投降被蒙古军杀害,李恒的父亲李惟忠当时年仅七岁,亦求同死。蒙古人对这个小孩的行为感到惊奇,就没有杀他,并将他献给了蒙古宗王移相哥收养。
移相哥继承王位后,命其为尚书断事官。李恒兄弟十三人,他排行第四,自幼聪颖,气质非凡,移相哥妃非常喜欢他,就收了他为养子。
公元1262年,忽必烈继承帝位后,李恒因告发李璮谋反而被捕入狱,后李璮阴谋败露被诛。世祖忽必烈嘉奖其忠诚,授予淄莱路奥鲁总管,佩金符。公元1270年,被任命为宣武将军、益都淄莱新军万户。从此,李恒开始追随蒙古铁骑踏上了征伐南宋的征程。
追随李恒出征的党项人中还有察汗的孙子塔里。李恒率军连破樊城、襄阳、鄂州、汉阳等地,因功升迁为明威将军等。接着又擒获宋朝大将高世杰,后升为左副都元帅,从都元帅逊都台出江西,一路追逐南宋宰相文天祥至空坑,获其妻女,降众达二十万。接着又在梅岭大败宋军。
公元1278年,李恒任蒙古汉军元帅。公元1280年,拜资善大夫、中书左丞,行省荆湖。任内,下令禁止掳掠民众为奴,赈恤灾民。李恒一生数经百战,攻下一百多座城池,为元灭南宋立下了赫赫战功。公元1284年,在随皇子镇南王脱欢远征安南(今越南境内),班师回朝时,李恒殿后,膝中毒箭,后伤重去世。
大量的党项优秀军事指挥人才,在元朝的对外扩张中建立了功勋。还有的党项人参与到元朝平定内乱的活动,并在镇压各民族地区的反抗斗争和起义中立下无数战功。
党项人不但在军事领域获得杰出成就,而且在元蒙时期的政治活动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元朝初期在中央与地方统治机构中任职的比较有名的,如翰林学士高智耀,是夏献宗时期的右丞相高良惠的孙子,为元朝翰林学士,元世祖呼高知耀为高秀才而不叫其名,这位西夏大儒死后,他的孙子高纳麟,在元顺帝时是其重要的八大谋臣之一。
中兴路兴民总管朵儿赤,因经营西夏营田有功,而受到忽必烈的嘉奖。还有位居显赫的南台御史中丞亦力撤合、湖广行省平章李恒、江南释教都总统杨琏真伽、宣政院使杨暗普、知枢密院事暗伯等等。元朝中期,党项人星吉为人公廉明决,以精敏著称;元顺帝贴睦耳时,亦怜真班“性刚正,动有礼法”,曾为甘肃行省平章政事,其兄阿乞刺任甘肃行省左丞。
余阙(1303~1358年)是元朝末年的党项人中的杰出代表,“兼资文武”,“有古良将风烈”。余阙字廷心,唐兀人,余阙是河南乡试左榜第二名,公元1333年(元统元年)癸酉科会试第二名,殿试榜眼,也是甘肃科举史上唯一的“榜眼”。他不仅是元末著名的大诗人、儒学家,还被《元史》称为:“元末天下第一臣。”是元朝元统元年(公元1333年)进士,曾为辽、金、宋三史修撰,累官至监察御史。余阙为政严明,治军与兵士同甘苦,有古良吏风。余阙留意经术,五经皆有传注,文章气魄深厚,篆隶亦古雅,著有《青阳山文集》四卷传于世。
公元1352年,红巾军起义,元朝任命余阙代理淮西宣慰副使、都元帅府佥事,分兵镇守安庆。余阙一到任即开仓赈济灾民,整顿军马,他所率领的军队“皆夏人,人面多黎黑,善骑射”。
进城不久,余阙就亲率数千精锐出城与围城的义军陈友谅军大战,他冒着矢石箭雨,突入敌阵,连斩义军十三员大将,攻破义军围城寨栅数十寨。自此,余阙坚守安庆前后长达七年,历经大小数百战。
公元1358年正月,陈友谅调集大军,乘数千战舰出洞庭湖口,蔽江而下,树栅塔飞楼急攻安庆。正月初七,安庆最终被义军攻陷,余阙尤率众血战,身中数矢。义军将其重重包围,余阙见大势已去,遂拔剑自刎,以身殉国。余阙妻蒋氏、妾耶律氏、耶卜氏及子德臣、女安安、甥福童闻余阙死,亦投井自尽。后人将该井命名为“风节井”,并建“一家人”亭于井旁。元朝廷赠余阙为淮南行省平章,追封夏国公,谥忠宣。
元末顺帝时期参与镇压红巾军起义的党项人主要还有星吉、亦怜真班、高纳麟、福寿、卜颜铁木儿等。党项贵族福寿,年仅十五岁时就出入在皇帝周围,深得顺帝信任,曾连续五次升迁至同知枢密院事,公元1351年,在镇压刘福通起义时立下战功,时任淮南行省平章政事,后担任江南行台御史大夫。公元1356年,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克南京,福寿以身殉职。还有著名的卜颜铁木儿,于公元1353年率军与红巾军激战江南多地,后会合多路元军攻破天完都城蕲水(今湖北浠水),俘获徐寿辉将相四百余人。
在元蒙时期为官的党项人大多不畏权势,刚正不阿,敢言真谏,廉洁自律。元朝初立之时,高智耀建议忽必烈“仿前代置御史台以纠肃官常”,被采纳。忽必烈决定命阿塔海率兵十万东征日本,满朝文武不敢上言劝阻,惟独党项人昂吉尔上疏力争“请罢兵息民”,忽必烈没有采纳,东征最终惨败而返,劳民伤财。元初,丞相阿合马之子忽辛为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倚仗父亲丞相之位,在位期间贪赃枉法,党项人亦力撒合不惧其势,上疏揭露其罪行,追讨赃银八十万锭,忽辛也因罪被杀。元未,余阙为湖广行省左右司郎中期间,湖南平章宣慰,以婆律香赠送余阙,余阙发现香异常沉重,拒绝接受。装香的匣子里果然藏有黄金。余阙严于律己,秉公无私之举,令一些贪官污吏闻风丧胆。
党项人也对元朝时期的文化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党项人多次向元朝统治者建议亲崇儒士,以儒治国。公元1238年(元太宗窝阔台十年),李祯会同察汗攻下淮甸时,即奏请“寻访天下儒士,令所在优赡之”。在忽必烈初期,儒士的地位极其低下,战争中俘获的儒士一般都被斥为奴,分给一些高官将校驱使。高智耀针对这一情况,屡次上书以提高儒士的地位,以及以儒治国的重要性。经过高智耀的反复劝说,元世祖忽必烈下令赎免淮蜀被俘的三百多儒士。从此,儒术在元开始被重视起来。
后来元朝实行科举取士,使得大量的儒术人才活跃在元朝的统治机构中。党项人也多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公元1333年,余阙中进士的这一年科举考试中,党项人进士及第者多达八人,在色目人中占取士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居首位。除了余阙外,参与修撰宋、金二史的还有党项学者斡玉伦徒,刘沙刺班、纳麟等。以文学著称的党项人并著有文集的还有孟昉、王翰、甘立、贺庸昂吉、迈里古思等人。
当这些党项遗民为新的统治者竭力奉献的同时,客观上也加速了党项民族自身的最终消亡。无论是留在西夏故地的党项人,还是在元朝各地为官的抑或是被迁徙到各地的普通党项人民,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由于政治上的需要和生活环境的改变,他们的生活习俗和语言文字都在不知不觉中被同化和改变,以至于整个党项民族最终彻底地消失于茫茫历史长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