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怀心思的较量

冒顿利用韩王信等人劫掠中原,收获颇丰,囤积了一大批财物,在塞外养精蓄锐,以逸待劳,等着刘邦再次来与他厮杀。不过,他没有等来刘邦率军前来,却等来了汉朝使者刘敬。

冒顿以为刘敬是以议和为名前来刺探匈奴军情的,没想到刘敬带来的却是和亲的消息。他没有想到,也觉得不可思议。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可冒顿是何等聪明的人,他当然不会拒绝刘邦的“好意”。既有美女侍候,又不用上马征战,就有人主动送上供奉单于庭开销的物资,这种买卖太值了。至于做汉朝皇帝的女婿,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他的年龄比汉朝皇帝要小近30岁。再说,娶谁家女儿不做人家女婿呢?

冒顿答应了和亲条件,让刘敬回长安告诉汉朝皇帝准备嫁妆,过段时间将公主和嫁妆送过来,并警告刘敬:如果耍花样,他将率领匈奴大军去长安迎娶公主。

阅读 ‧ 电子书库

汉高祖刘邦像

韩王信、王黄、赵利等人得知和亲消息,意识到如果两国真的结成友好邻邦,他们免不了“兔死狗烹”的下场,便鼓动阏氏和他们一起去见冒顿,劝说冒顿不要被刘敬的花言巧语所迷惑。他们说,堂堂单于要女人匈奴内可以随便挑,要财物,他们愿意充当先锋,南下中原去抢。

冒顿哈哈大笑,告诉韩王信等人:“你们以为本单于是傻子?告诉你们,他送女人,我照收不误;送钱财,照收不误;南下中原,照旧进行不误。和亲不能阻挡我越过长城!”

韩王信曾经长期跟随刘邦,知道刘邦不会轻易服输,和亲无非是缓兵之计,为将来大规模反击战争争取时间。他对冒顿说:“我们不能被和亲的政策所迷惑,要积极主动地分化汉朝的力量,将汉朝内部反对刘邦的诸侯势力拉拢过来。”

冒顿觉得有道理,命韩王信负责去分化瓦解和拉拢汉朝的各诸侯。韩王信告诉冒顿,代王刘喜被吓跑后,刘邦册封尚未成年的儿子刘如意为代王,后来又改封刘如意为赵王,改封刘恒为新代王,任命陈豨为相,统率代郡的军队防御匈奴,可以派人去策反陈豨。冒顿同意了韩王信的建议。

不久,刘敬将汉朝公主送到草原,还带来了丰厚的嫁妆,说汉朝皇帝以后每年都会送给匈奴大量粮食、丝绸和钱财,并要求与匈奴缔结为“兄弟之国”。冒顿对文字条约没有什么兴趣,对实际利益更为关注,看到如花似玉的汉朝公主和丰厚的嫁妆,当即签订了汉匈友好协定,同意双方休战。

刘邦暂时缓和了与匈奴的关系,开始集中力量加强内部统治,恢复生产,发展国力,翦灭异姓诸侯王。异姓诸侯王人人自危,反叛接二连三。可刘邦不辞辛苦,一次次征战,一一将他们消灭。

刘邦翦灭异姓诸侯刺激了陈豨的神经。客观地说,陈豨身为代相,在北部边疆防御匈奴是卓有成效的,无论是韩王信还是冒顿,都不敢大举进攻代郡。但是,当他看到刘邦消灭了一个又一个异姓诸侯,除掉了一个又一个功臣,就开始担心自己的命运。毕竟他也位居列侯,与淮阴侯韩信私人关系不错。这时,投降了匈奴的韩王信又多次派王黄等人潜入长城内,对他晓以利害,希望他识时务。陈豨权衡利弊后,决定起兵造反。

公元前196年8月,陈豨举起造反大旗。

第二年春,韩王信征得冒顿同意后,率领匈奴骑兵到参合陂,接应陈豨的叛军,并派部将王黄、曼丘臣等人率军直接去援助陈豨。由于汉匈已经和亲,冒顿不便出面,就留在单于庭,幕后指挥。

刘邦原以为忍辱和亲,可以换得几年和平,没想到冒顿玩两面手段,表面上与汉朝和亲、结为兄弟之国,暗中却怂恿汉朝的反叛分子暴动,分化和肢解汉朝。

气愤之余,刘邦决定同样采取两面手段对付冒顿,一边维持表面的汉匈和睦关系,一边毫不手软地镇压叛臣,加强边防建设。于是,他不顾年老体衰,下诏亲征陈豨。

出征前,刘邦做出了理智的判断:陈豨叛变是匈奴和韩王信挑唆的结果,要打击陈豨,也要打击匈奴和韩王信,但匈奴强大,汉军暂时无力与之决战,要尽量避免与匈奴军交锋,而要集中力量消灭韩王信。

刘邦率军大张旗鼓地前去攻打陈豨,同时派柴武率军前往参合陂迎战韩王信,双方展开了激战,柴武率军攻下了参合陂,斩杀了韩王信。

得知韩王信被杀,刘邦立即率军向陈豨发起了进攻。陈豨实力不强,加上失去了韩王信的支援,打不过刘邦大军,大败而逃。侯敞、王黄、张春、曼丘臣等叛将相继被擒杀,陈豨率领残部逃入山林。刘邦令樊哙率军紧追不舍。第二年冬天,樊哙斩杀了陈豨。

刘邦以为,平定陈豨之乱后,针对异姓诸侯王的军事行动可以告一段落。但是,他没有想到陈豨之乱会牵扯出另一个异姓诸侯王,一个和他交情非常好的诸侯王——燕王卢绾。

卢绾是沛县丰邑人,与刘邦是同乡好友,两人同一天出生,儿时在一起读书,关系很好。刘邦做泗水亭长时,因为私自放走了戍卒,四处躲藏,逃避官司,卢绾追随在他身边,从不相离。刘邦在沛县起兵后,卢绾以宾客身份相随,此后一路升迁。至楚汉战争时,卢绾官至太尉,封长安侯。卢绾可以随时出入刘邦的寝宫卧室,与刘邦的亲密程度远远超过了萧何、曹参等人。

公元前202年,燕王臧荼谋反被刘邦镇压。随后,卢绾被封为燕王。

公元前196年秋,陈豨在代郡造反。刘邦亲率大军至邯郸,从南向北攻打陈豨。燕王卢绾也率军自东北方向攻打陈豨。陈豨抵敌不住,派遣王黄向匈奴人求救。卢绾也派张胜出使匈奴,并在匈奴境内散布流言,说陈豨已经战败。他的本意是让匈奴不要发兵援助陈豨,可没想到原燕王臧荼的儿子臧衍也逃亡到了匈奴,还趁机策反了张胜。

他说:“您之所以能在燕国得到重用,是因为燕国与匈奴接壤,您通晓匈奴的语言和习俗。燕国之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有其他诸侯屡屡造反,天下征战不休。您为了燕国而消灭陈豨,但陈豨被消灭以后,下一个被灭亡的,就该轮到燕国了。为何不让燕国暂时放过陈豨,并且和匈奴联合起来呢?如此一来,局势和缓,燕国就能长期存在;即使朝廷想强力削夺燕国,燕国也有安全保障。”

张胜见他言之有理,就暗中劝匈奴帮助陈豨攻打燕国。张胜的意图是留下陈豨,在陈豨、匈奴以及卢绾之间造成“连兵不决”情势,迫使汉朝不敢对燕国采取军事行动。

卢绾不知其中的原因,怀疑张胜勾结匈奴谋反,上书朝廷,请求灭张胜的九族。

不久,张胜从匈奴赶回,向卢绾说明了他那样做的原因,卢绾才如梦初醒,于是又上书刘邦,说是其他人想谋反嫁祸张胜,张胜是被冤枉的。从此,张胜往来于匈奴和燕国之间,成为卢绾和匈奴人之间的线人。

与此同时,卢绾又派范齐出使陈豨,劝陈豨不要与刘邦进行阵地战,用运动战与刘邦周旋,四处骚扰,与燕国“连兵勿决”。不久,陈豨一个部将投降了刘邦,将此事和盘托出。

刘邦就派使臣传召卢绾,卢绾称病不去。刘邦又派辟阳侯审食其和御史大夫赵尧传召卢绾,并借机调查他的部属。卢绾十分恐惧,闭门谢客。他对近臣说:“现在不是刘姓而做王的,只有我和长沙王吴芮。去年春天,朝廷族灭了淮阴侯韩信,夏天又诛杀了彭越,都出自吕后的计谋。现在皇帝有病,政事皆决于吕后。吕后这个妇人,专门想找借口诛杀异姓诸王和有功大臣。”近臣将这些话透露给了审食其,审食其回去将此事报告给了刘邦。这时,刘邦又从投降汉朝的匈奴人那里得知了张胜在匈奴活动的情况,就判定:“卢绾果然造反了!”

公元前195年3月,刘邦以樊哙为将军,率军攻打燕国。随后,刘邦命令周勃取代了樊哙的职位。

卢绾得知汉军前来征讨,不愿与汉军交锋,将他的宫人、家属、步骑数千徙居到长城下。这时,刘邦已经病重,卢绾想等刘邦病好之后,亲自入朝谢罪。但是,一个月后,即公元前195年4月,刘邦病逝。卢绾知道吕后不会放过他,就率军逃到了匈奴。

这时,冒顿扶植的陈豨、韩王信、王黄、曼丘臣等人已死,正愁找不到在中原的代理人,见卢绾来降,心中大喜,封他为东胡卢王。

但卢绾在匈奴过得很不开心,经常为蛮夷所侵夺,思归心切,却又归途无门,在匈奴待了一年多,便郁闷而死,终年6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