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和亲宦官的报复
老上继位之初,汉匈两方正处于书信往来、冰释前嫌之际,刘恒将原本嫁给冒顿的公主送给了老上。
不过,这次和亲,汉朝损失巨大。这倒不是因为失去了一位宗室女和大量财物,而是因为和亲队伍中出现了一位汉奸。他熟知汉朝的底细,死心塌地投靠匈奴,辅佐老上带领匈奴进一步强大起来,给汉朝带来了巨大威胁。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汉朝送嫁给匈奴单于的公主虽然是宗室女册封的,不是皇帝的亲生女儿,但出嫁的礼仪排场跟皇帝的亲生女儿出嫁无异,每次随公主去匈奴的宫女和宦官必须按礼制配备。毕竟汉匈习俗不同,饮食起居、自然环境有很大差异,总不能让公主孤零零的一个人在匈奴。于是,一批垫背的奴婢也要跟着和亲公主去草原。当时,草原上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连和亲公主都免不了有少年夭折的,那些奴婢的命运就可想而知。
这次随公主和亲的奴婢中有个太监叫中行说。按照常理,太监是皇家奴仆,皇帝安排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没有任何条件可讲。但中行说不是一个服服帖帖的人,当领头太监安排他随公主出塞时,他当即表示不去。领头太监说不去不行,这是皇帝的命令。
中行说反驳,你不要拿皇帝的命令来吓唬我,派谁去不是你一句话吗?既然你拿皇帝的命令来压我,那我也告诉你,如果真要我去,我无话可说,但你听好了,我将来会成为汉朝的心腹大患,你真逼我去,我一定会让你付出代价的。领头太监没有在乎他的狠话,坚决要中行说随公主去匈奴。
中行说认为他被逼到了绝境,便下决心要报复汉朝。到匈奴后,中行说马上就投靠了老上单于,替他出谋划策,对付汉朝。老上单于从父亲那里继承了匈奴,正愁无法更有效地对付汉朝,现在有长年在汉朝皇宫、熟悉汉朝一切的中行说主动替他谋划,老上单于视之为“天赐”,非常宠幸中行说,视他为心腹。
当时,匈奴人没有文字,没有书籍,许多事都靠口头转达约定,个人的智慧和知识主要来自于见闻和老一辈的口口相传。而中原人除了这些,更多的是通过阅读古人的书籍,广泛地吸取前人的智慧来丰富自己的见闻,提高自己的见识。因此,中原人在智慧,尤其是在谋略上往往比匈奴人更有优势。
中行说在汉朝皇宫里做太监时,读了不少书,精通谋略权术,对汉朝人的行事和思维方式非常熟悉。如今,他一心要帮助匈奴压制汉朝,对匈奴单于来说,当然无异于天赐福音。
在老上支持下,中行说开始在匈奴推行改革,强化了匈奴的民风和优秀传统。
当时,匈奴经济文化十分落后,日用物质非常缺乏。匈奴人见了汉朝制造的那些精美物品,一个个叹为观止,因而在物质上崇尚汉朝的习气在匈奴很快蔓延开来。他们穿着汉朝进贡来的锦衣,吃着具有浓厚中原风味的美食,喝着中原的美酒佳酿,很多人恨生在塞外,一心向往中土。很显然,汉朝通过和亲,每年送给匈奴大量财物,腐化了匈奴贵族,汉朝在日常生活方式上正同化着匈奴人。这种趋势是汉朝愿意看到的。只要他们养成了中土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再辅之以教化,把匈奴人变成汉人不是没有可能。
对匈奴来说,这是个危险的信号。虽然短视的匈奴贵族们浑然不觉,但中行说一语点醒了梦中人。
中行说对老上说:“匈奴的人口不如汉朝的一个大郡多,之所以能保持强大,全在于服饰、饮食与汉朝不同,在经济上不必依赖汉朝,如今单于改变匈奴旧俗,推广汉朝的饮食服装,这些东西在匈奴人看来很珍贵、也很多,但是,对于地大物博的汉朝来说,不过是它总数的十分之一二而已,根本伤不了他们的元气,长此以往,匈奴人就会人心思动,早晚要归化于汉朝。中原人通过和亲同化游牧民族,是常用的一种手段。例如,以前中原的晋国和戎狄结亲,用美酒佳肴和女乐换取戎狄的马匹、毛皮等东西,让他们享受这种腐化生活,结果几十年后,戎狄成了晋国的附属,心甘情愿地出人出力替晋国打仗卖命。汉服不适合在马上穿,美酒佳肴吃了就没了,对匈奴没什么好处。相反,匈奴人日渐沉迷于中原的锦衣玉食,会逐渐丧失自己的优势……”
老上采纳了中行说的建议,开始采取措施,阻止匈奴人汉化。他按照中行说的建议,让士兵穿着汉服在荆棘丛中策马奔驰,结果丝织的汉服变成了破布条,以此向匈奴人证明汉服不及匈奴的服装坚固完美;又将汉朝的食物全部扔掉,以证明匈奴的饮食更方便美味。随后,老上宣布:“得汉食物皆丟弃之;得汉衣物皆撕裂之。”
为了帮助匈奴人提高民族认同感和自信心,中行说还在汉匈双方的书信往来上做文章。以往汉朝皇帝在致匈奴单于信的开头都要写上一句:“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而中行说则要求匈奴致汉朝的国书要比汉朝的长一寸,所用的封印全部加大,在国书的开头傲慢地写上“天地所生、日月所置的匈奴大单于敬问汉朝皇帝无恙”后,再写其他内容,以此显示匈奴单于比汉朝皇帝高贵一等,提高匈奴人的自尊心和民族认同感。
汉朝使者来到匈奴,只要想一展辩才,中行说就会正告他们:“只要保证汉朝送给匈奴的礼品量足数够、品种齐全、质量优良就行了,何必要多费口舌呢!如果品种不齐全、质量粗劣,等到庄稼成熟时,匈奴铁骑就要放马奔驰,践踏你们的庄稼,夺取你们的财物。”
为了帮助匈奴富国强兵,中行说不惜将汉朝的管理经验传授给匈奴人。在匈奴,每年秋季,单于与各部落酋长要会面,举行秋社,核查各部落一年户口增减和牲畜繁殖情况,以便核实军队数目和征收赋税。中行说将汉朝先进的赋税计算和征收、管理知识传授给匈奴官吏,这样匈奴人也掌握了中原的一些先进数学知识。他还帮助匈奴完善司法体系,树立单于的权威,建议老上加强对匈奴贵族的约束,进一步加强王权。在每年的龙城大会上,各路官吏都要向单于禀报这一年来自己辖区的各项事宜,包括各位贵族是否有越轨谋叛的嫌疑等。
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巩固了老上的统治,使匈奴的实力蒸蒸日上。中行说又建议老上先威胁一下汉朝,索要一些好处,然后集中力量进攻老冤家月氏,积蓄力量,最终与汉朝决战。
公元前166年,老上亲自率领14万匈奴骑兵,大举南侵汉朝。匈奴军进攻朝那、萧关,杀死了汉朝北地郡都尉孙卬,掠走人口、牧畜、财物无数,还纵兵焚毁了刘恒的回中宫。此外,匈奴的斥候率领骑兵还攻到了汉朝的雍州、甘泉,迫近了汉朝首都长安。
汉文帝刘恒像
刘恒大惊,连忙以中尉周舍、郎中令张武为将军,率领千乘战车、10万骑兵守护长安,又任命昌侯卢卿为上郡将军、宁侯魏修为北地将军、隆虑侯周灶为陇西将军、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成侯董赤为前将军,征发战车骑兵前往迎击匈奴大军。
老上在塞内留居一月有余,见汉军大举前来,不想跟汉军决战。待汉军快到前线时,他就率领匈奴人退到了塞外。汉军虽然追出了塞外,却不敢深入追击,只好无功而返。
这一战,老上算是开心地耀武扬威了一把:匈奴人所获颇丰,又全身而退,十分惬意。此后,他们又屡屡进入汉朝边境,杀掠非常多。汉朝的云中郡、辽东郡受害最深,被杀虏的有1万多人。
刘恒深以为患,却又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只好一边派人加强边塞防守,一边派使者前往匈奴示好,许以和亲和“岁贡”。老上接受了汉朝讲和的要求,汉匈奴双方正式相约以长城边塞为界,互不侵犯。
公元前162年,刘恒又派人将和亲公主送到老上那里。汉匈双方暂时又进入了和平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