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崛起的刘启

公元前148年春,军臣在安静了十几年后,又忍不住手心发痒,想派兵翻越长城实施抢掠。但当他来到长城脚下,却惊奇地发现汉朝边境已悄然发生了变化:长城边塞上驻屯了一批很有战斗力的军队,更有一批让匈奴军队畏惧的名将坐镇。

原来,刘启含泪送别亲生女儿后,就发誓要改变这一现状,不能匈奴一南下,就忙着送公主过去。他一边积极发展经济,积蓄实力,一边着手培养和提拔一批战将驻守边塞。结果,一批名将脱颖而出,例如,李广、程不识和郢都等人都是名垂青史的名将。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郢都出任雁门太守,整军经武,严加防备。匈奴兵每次进犯雁门,必遭迎头痛击,惨败而去。匈奴兵对他畏惧如神,以致他去世后,匈奴人也不敢进犯雁门。匈奴人只敢在草原上用树枝扎成郢都的人像,用乱箭飞射泄愤。

李广更是留下了“飞将军”的千古美名。当初,匈奴入侵上郡时,李广率百余骑兵与匈奴数千骑兵相遇。汉军士兵想掉转马头往回奔,李广阻止他们说:“我们离自己的大军有数十里之遥,现在如果以百骑逃走,匈奴人追上来,万箭齐发,我们立刻就会毙命。我们不如留下来,匈奴人必然以为我们是汉朝大军抛出的诱饵,引诱他们上钩,不敢攻击我们。”

于是,李广率部不退反进,一直走到离匈奴不到2里的地方才停下来。匈奴军队看见这一小股汉军竟然敢跑到自己面前下马解鞍躺在草地上休息,实在是摸不着头脑。

阅读 ‧ 电子书库

李广像

想来想去,他们果然如李广所料,认为面前这些汉军是汉朝大部队抛出的诱饵,后面必然有埋伏。

见匈奴人不敢前进,李广心里有底了,这时,一名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出阵瞭望,李广飞身上马冲上去,立即将那名匈奴将领射杀,然后镇定自若地回到队伍中休息。

这时天色已晚,匈奴士兵始终不敢进攻。到第二天早上,李广一觉醒来,才发现匈奴兵已经在夜里逃走。

除了培养和提拔将领外,刘启做得最出色的一件事,就是继续刘恒时期的政策——招募、徙民充实边地,大力发展养马业。在汉朝和匈奴和平的十几年里,汉朝的军马养殖颇具规模,属于官府的马匹就达到了40万匹。也就是说,汉朝可以组建起一支规模庞大、成建制的骑兵部队。有了庞大的骑兵部队,汉朝对付匈奴人就有底气了。

刘启非常重视骑兵建设。他将骑兵分为轻骑兵和重骑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轻骑兵基本无甲,武器以弓箭为主,骑乘较矮小灵活的战马;重骑兵身着铠甲,武器以戟、矛和环首刀等近战武器为主,骑乘高大健壮的战马,用于冲锋陷阵。这是汉军与匈奴军长期战争学习匈奴骑兵的成果。

十几年前,军臣将汉朝玩弄于股掌之间,对刘启咄咄逼人,而刘启不得不低声下气与他和亲休战。如今军臣和他的匈奴依然强大,但刘启不再理会他,一副兵来将挡的架势。汉军将士依托长城,严阵以待,一个个脸上布满了杀气。军臣这才意识到汉朝已经不是先前的汉朝,刘启已经不是十多年前的刘启。军臣率领匈奴大军在长城边上逗留了一阵,见无机可乘,只好退兵而去。

通过开关市,很多匈奴贵族已经习惯了使用汉朝的物品,向往汉人的生活,而中行说那一套不准用汉人的服装、不准吃汉人的饮食,让他们非常难受,觉得在匈奴生活非常压抑,因而一些人非常向往中原,渴望到中原定居。

公元前147年,不满军臣统治的匈奴徐卢、仆黯、范代和邯郸等小王和部落首领率众归降了汉朝。刘启忍辱负重十几年,总算有了点收获。连一些匈奴贵族都认为汉朝比匈奴更有前途,刘启怎能不兴奋呢?他不仅很大度地收留了那些昔日屠杀汉人的匈奴贵族,还封他们为列侯,让他们享受更为豪华奢侈的生活。

刘启这样做,只是想借此向匈奴贵族展示仁慈和大度,希望有更多的匈奴贵族脱离军臣,投奔汉朝。

越来越多的匈奴贵族离开军臣,投向了汉朝的怀抱。军臣很恼火,立即采取严厉的措施,加强对匈奴贵族的控制,但怎么控制也阻止不了匈奴贵族投降汉朝的脚步。

公元前145年,匈奴东胡王卢他归降了汉朝,被封为亚谷侯。卢他就是被刘邦逼反、逃入匈奴的前燕王卢绾的孙子。

匈奴贵族接二连三地投靠汉朝,这是匈奴由盛转衰的危险信号。

军臣不得不重新评估汉朝的实力,以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挽回匈奴的颓势。但经过乐观评估之后,他不由得流了一身冷汗。以前,匈奴人之所以不把汉朝军队放在眼里,是因为汉朝没有成建制的骑兵部队,军队以步兵为主,而匈奴每个人都有马骑,甚至一个人有好几匹战马,因此匈奴军队能凭着超强的机动能力,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弄得汉军防不胜防,疲于奔命。如今汉朝“庶众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属于官方的马匹就达数十万之多,且不说民间尚待征发的马匹。汉人的马甲和马鞍也得到了充分改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崇尚骑射,这意味着汉朝能组织起与匈奴骑兵同样优秀出色的骑兵部队。正因为如此,如今他们在匈奴人面前才有了空前的底气,而这种底气的膨胀,就意味着汉朝人要雪洗当年的耻辱,向匈奴人报仇雪恨。

军臣不肯坐以待毙,决定将敌人扼死在骨骼尚未健壮之前。在匈奴东胡王卢他投降汉朝后,军臣精心准备了一年,于公元前144年亲自率领匈奴大军大举进攻了上郡的汉军养马场,企图夺取汉朝的战马,让汉朝建立强大骑兵部队的希望落空。

这一战非常激烈。汉军死了2000多人,但军臣没有达到战略目的。汉朝援军很快赶来,摆出一副和他决战到底的样子,他只好撤军而去。

但军臣不死心,公元前142年又率军攻进雁门郡。雁门军民奋起抵抗。这场战斗同样惨烈,雁门郡太守冯敬战死,匈奴人也付出了重大伤亡,虽然攻克了雁门,终因无力继续南侵,不得不屠城泄愤后撤走了。

虽然两次入侵都没达到战略目的,但军臣还是有收获的。他发现,汉军虽然英勇,誓死作战,但大批援军到来后,战马成群,却无力向北追击。他认为,匈奴在军事上继续对汉朝保持着优势。毕竟汉人是农耕民族,并不是有了战马,就能成为优秀的骑兵。

匈奴人才是天生的骑兵,汉朝士兵要想成为优秀的骑兵,还需假以时日。因此,刘启没有看到汉朝骑兵马踏塞北的那一天。

公元前141年,刘启带着遗憾死去,他16岁的儿子刘彻继位,即汉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