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在马邑燃起的战火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军臣欺凌和折磨小公主的事被在汉匈之间从事贸易的聂壹知道了。聂壹告诉了王恢。王恢是主战派,聂壹是他借贸易之名派去刺探匈奴情报的。王恢的算盘打得很精,通过聂壹去匈奴贸易,既能从中获利,又能源源不断地获取匈奴的情报,一旦汉朝与匈奴绝交开战,他就有建功立业的资本。
王恢得知公主在匈奴受到虐待,非常气愤。聂壹也想建功立业,从一个走私商变成朝廷命官,从体制外进入体制内。他向王恢献计说,匈奴因为刚和亲不久,对汉朝的警惕心不高,而且对边民很信任,如果将公主受虐一事上报朝廷,说服朝廷下定决心用武力抗击匈奴,由他去引诱军臣率领匈奴人进入边境,届时汉军在边境设下埋伏,可将他们一举歼灭。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王恢上次在朝廷辩论中输给了韩安国,内心有些不服气,见聂壹出了这样一个好主意,他心里很高兴,决定轰轰烈烈地干一场,以图青史留名。
在朝廷上,王恢通报了公主在匈奴受虐一事,痛斥军臣野蛮无礼。这激起了满朝文武的愤慨。主战大臣们纷纷要求给匈奴人一点颜色看看,王恢趁机向刘彻推荐聂壹。
聂壹讲了公主在匈奴的遭遇,还有他在匈奴的见闻。他对匈奴的习俗、上下关系、人事纠纷、军队建制、战斗能力、作战方式等如数家珍,这些都是刘彻感兴趣的。最后,他悲愤地请求刘彻征讨匈奴,他愿意为国出力,尽其所能。
刘彻没有当场表态,事后私下找来王恢和聂壹,对他们说:“你们说要打匈奴,这个仗该怎么打?”王恢提出了在马邑设伏的方案:现在汉朝正与匈奴和亲,匈奴必无防备,如果在马邑设置伏兵,让聂壹引诱军臣率军进入马邑,可一举击杀匈奴。
刘彻想了想,又征询了身边重臣的意见,觉得此计可行,就着手实施。
公元前135年6月,刘彻任命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统辖诸将;任命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太中大夫李息为材官将军;大行王恢为将屯将军,总计征发30余万车骑兵,前往马邑附近,准备伏击匈奴大军。
根据刘彻的授意,韩安国将汉军分为5路:韩安国、李广、公孙贺三人各率领一队人马,分别埋伏于马邑旁边的句注山中,负责伏击匈奴大军的主力;王恢和李息各率领一队人马潜伏在代郡,负责在伏击战打响后截击匈奴人的辎重,配合追击匈奴败兵。
部署军队的事情完成了,剩下的事情就看聂壹能不能将匈奴大军引诱到伏击圈了。
聂壹前去拜见军臣,军臣对他并不陌生。先前,汉朝关闭边境互市,导致匈奴贵族日常使用的奢侈品奇缺,贵族们很不满,多亏了类似聂壹这样的走私商人及时帮助他解决了这个问题,大家的情绪才得以平息下来。因此,军臣对聂壹是心存感激的。军臣见了聂壹,问他这次带来了什么宝贝。
汉武帝刘彻像
聂壹说他是来寻求保护的,汉朝打击走私,马邑县令和县丞平时对他搜刮盘剥,拿了他很多好处费,现在却不给他提供保护,导致他手中的一大批货被扣在马邑。家人也被扣留,他是只身逃出马邑城的,请求军臣收留他,帮他报仇雪恨。聂壹说,他是一个商人,不关心两国政治,一心只想发财,汉朝对他无情,他也对汉朝无义,他愿意潜回马邑,杀死马邑县令和县丞,将长城关隘打开,放匈奴人入关,然后杀向长安。
军臣见聂壹说得那样悲情,丝毫没有怀疑。他有一段时间没有进入中原了,现在手头也紧,能趁机去抢一把也是件好事,如果能打到长安,把汉朝一举征服,那就再好不过了。
于是,军臣派聂壹潜回马邑刺杀马邑县令和县丞,他召集了十多万骑兵,悄悄地向马邑周边聚集,只等聂壹将马邑县令和县丞杀掉后打开长城关隘,匈奴人就从马邑进入长城内,大肆侵犯汉朝。
聂壹回到马邑,杀了一名囚犯,将囚犯的脑袋挂在马邑城头,派人对匈奴说马邑县令和县丞已被刺杀,他已经完全控制了马邑,专等匈奴大军到来。
为了防止军臣中途变卦,不按照他的预期设想进入伏击圈,聂壹又叫人把马邑的牛羊马等牲畜全放到野外作为诱饵。
军臣率领十余万匈奴骑兵南下,悄然向马邑靠近。很快,匈奴大军就来到离马邑100多里的武州塞。军臣见牛羊遍野,却无人放牧,心里大喜。因为,这意味着聂壹杀死马邑县令和县丞后,城里一时陷入混乱,牛羊没有主人,成群地跑到野外吃草。不过,大喜之后,他还是有些怀疑。毕竟成群的牛羊一下子逃到百里之外,还是让他有些难以理解。于是,军臣下令大军停止前进,派出小股部队前去侦察。
凑巧的是,匈奴兵抓获了正在巡视的汉朝雁门尉史。军臣见他是汉朝的巡逻官员,想杀了他,没想到这个尉史为了活命,将汉军在马邑埋伏的情况和盘托出。军臣大惊,于是他赶紧下令撤军,直至走出边境,他才惊魂未定地说:“我得到尉史,这是天意,是上天让他把这个情况报告我的。”于是,他封那个尉史为“天王”。
由于之前汉朝军队之间有约定,单于进入马邑城后,再纵兵士攻杀。如今单于未到马邑,马邑附近的汉军无一出击,而汉朝将军王恢的军队埋伏在代郡,负责攻击匈奴的辎重,追击败兵,听说单于大军已回,兵卒多,也没有率部出击。
刘彻认为,王恢是这次伏击战的主要划策者,看见单于大军退却却不敢出击,贻误了战机,因而杀了王恢。
脱险后,军臣单于回想起这件事,对刘彻恨得咬牙切齿。不过,愤恨之余,军臣也有几分欣慰和自信:伏击我匈奴大军这样的军国大事,居然让一个小小的雁门尉史知道得一清二楚;派人来诱骗我,居然找了个忽视放牧细节的外行人。看来刘彻并不比他的先辈们强。想到这些,军臣决定寻机率军翻越长城,狠狠地教训一下刘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