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阴山,匈奴永远的痛
刘彻收复了河南地后,顶住了匈奴人的疯狂报复,稳定了边疆。但他没有就此打住,又把下一个攻击目标指向了阴山地区。
阴山在河南地北边,由西向东横亘,是一条庞大的山脉。那里山谷绵延,水草丰美,是匈奴的生息繁衍之地。匈奴单于的单于庭就设在阴山南麓。据史籍所称,匈奴失掉阴山后,过之者无不痛哭。可见阴山对匈奴生存的重要性。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河南地本是阴山南麓的屏障,如今河南地为汉人所夺取,匈奴单于庭就等于直接暴露在汉军的攻击矛头之下。失去河南地之后,匈奴之所以立即发动了大规模报复行动,一是想夺回河南地,二是想打乱汉军部署,阻止他们大举进攻阴山。不过,这并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汉朝已经崛起,而且变得异常强大,而风烛残年的军臣已经不再有力挽狂澜的机会了。
公元前126年冬,军臣在忧愁和愤懑中死去,而他的长子左贤王於丹还未来得及登基、接掌他的单于之位,就得到了得到敌军逼近的消息:他的叔父左谷蠡王伊稚斜谋反了。於丹根本不是伊稚斜的对手,经过一场混战,忠于於丹的匈奴军队被击败,於丹在悲愤中率领残部投靠了汉朝。
刘彻见匈奴内讧,又见於丹来投降,心情大好。刘彻知道於丹是匈奴正统,留下他,汉朝对匈奴作战,可以视为替於丹恢复单于之位而战,更多几分正义,可以进一步分化和瓦解匈奴人。于是,刘彻痛快地接纳了於丹,封他为涉安侯。可惜刘彻的如意算盘还没来得及实施,於丹就死了。好在被关在匈奴的张骞等人,趁着匈奴内乱之际顺利逃回了汉朝,并带回了西域各族人民与汉朝通使结盟的愿望。这也让刘彻大受鼓舞。
伊稚斜得到了很多匈奴贵族的支持,当上单于之后,立即着手树立他作为卓越统治者的英雄形象。他下令匈奴军队准备向汉朝发起大规模进攻。
公元前125年夏、秋,匈奴数万骑兵先后攻入代郡、雁门,杀了代郡太守共友,造成两地汉朝军民死伤被掳各1000余人。
第二年,匈奴又分别派遣3万骑兵攻入代郡、定襄、上郡,汉朝军民又损失了数千人。
面对伊稚斜的进攻,刘彻不得不重新衡量对手,部署兵力。他暂时放弃了征服西南夷的计划,倾全国之力与匈奴较量。他改变策略,决定全面防御,重点反击。
在匈奴各部的进犯中,右贤王表现最积极。于是,刘彻把重点反击的目标对准了右贤王。
公元前124年,刘彻任命卫青为统帅,率领汉朝精锐计10余万人去偷袭匈奴右贤王部。
为了麻痹匈奴人,卫青派李息和张次公率军从右北平出发,进攻匈奴左贤王的领地,实施战略牵制,他本人则率领主力直接进攻匈奴右贤王部。
右贤王因为在前不久攻掠汉朝时抢夺了不少人口和财物,此刻心情特别放松,他认为汉军虽然敢进入匈奴境内作战,但仅仅是限于边境不远的地方而已,他的王庭距离汉朝边境有700里,足以保证安全,再加上这时气候不佳,不是用兵的季节,汉军不可能在这个季节深入匈奴境内发动进攻。
但是,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现实。卫青率领汉军悄悄地朝着右贤王的大帐靠近。右贤王安然醉卧在帐中,直到半夜时分才被左右摇醒。左右告诉他:汉军已经包围了王庭!右贤王大惊失色,脱口而出:跑!
他带上一名爱妾,率领数百精锐骑兵,趁着主力与汉军酣战之机,突围溜走了。
右贤王逃走后,匈奴官兵群龙无首,乱作一团,最后一个个丢掉武器,举手投降。这一战汉军共捕获了匈奴男女15000余人,其中有右贤王下属的裨王(小王)10余人,至于财物兵器,更是不可胜数,仅牛羊牲畜就达数百万头之多!匈奴右翼从此一蹶不振。
卫青率军凯旋。刘彻派人手持大将军印前往军中,任命卫青为大将军,统管北方边塞的诸将,增封卫青的食邑8700户,卫青三个儿子也被封为列侯。那些跟随卫青出战的将领,只要有擒王之功的,全都封了侯。
但是,在辉煌的胜利背后,汉朝经济也趋于恶化。在连续几年的征战中,汉军的人员损失虽然不是很大,但马匹消耗惊人。优良战马损失了10余万匹,而由内地转运到前线的兵甲、粮食等战略物资也花费非常大。
为了保持作战能力,刘彻大刀阔斧地进行了经济改革。他将盐、铁收归国家专营;改革币制,铸造不易假冒的新五铢钱;改革税收和进贡制度,实行均输平准制,将贡物运至售价高的地区,来回倒卖赚钱后,再采购中央政府所需物资,运至京城;实行算缗、告缗制度。算缗是政府向工商业主征收的财产税。为了打击逃税,刘彻宣布,凡隐瞒不报或报而不实者,一经查出,处罚戍边一年,没收全部财产,并鼓励知情者检举揭发,规定凡揭发者,奖给所没收财产的一半,叫做“告缗”。通过经济改革,刘彻解决了军费问题,使汉军又具有了与匈奴持续作战的能力。
右贤王主力被摧毁,对伊稚斜打击很大。为了挽回不利局面,伊稚斜不得不采取高频率的小规模突袭,迫使汉朝改变作战计划。
他亲自指挥万余骑兵进攻代郡,杀死了汉朝代郡都尉朱英以下千余人。汉朝的都尉是仅次于将军的军官,属于两千石以上级别。在伊稚斜看来,这一次出击的战果还是不错的。
刘彻意识到汉军在阴山一线的胜利并不牢固,如果不能尽快对匈奴进行有力打击,那么汉军的优势很快会消失殆尽。
公元前123年春,刘彻命令大将军卫青率领大军直捣匈奴的单于庭。
卫青亲自率军从定襄出发,向匈奴国境内发起进攻。伊稚斜得知汉军进攻匈奴的消息,也不示弱,立即率领本部人马迎战。不久,伊稚斜率领的匈奴主力与卫青率领的3万汉军主力相遇。两军展开恶战。卫青指挥汉军奋勇拼杀,杀死了3000多名匈奴人。伊稚斜见状,决定拼全力剿杀卫青,命令匈奴人全力向卫青压过去。卫青见匈奴单于的主力人数远胜于己,就撤到定襄云中一带,依托堡垒要塞,积极防守,寻机出击。
由于匈奴军不善于攻坚战,伊稚斜无奈,只好撤回了阴山地区,积极做好再次抗击汉军的准备,同时结集全匈奴的兵马,寻机向卫青发起攻击。他心里很清楚,卫青是汉军的灵魂,所部为汉军精锐,只要能打败这支汉军,杀死或者擒拿了卫青,才能真正地震慑汉朝。而这种主力决战是匈奴扭转不利局势的最有效途径。
卫青率领骑兵在堡垒要塞里修整了一个多月,又率领汉军从定襄出发,向匈奴腹地推进。到达阴山地区时,他们遭到了伊稚斜率领的匈奴主力军的伏击。
卫青从容镇定,下令汉军接战。双方都认为这一战为决定性的一战,因此都拼死搏杀,战况异常激烈。
这时,匈奴左贤王率领匈奴大军从东北方向前来支援伊稚斜,汉军的前军赵信和右军苏建被匈奴军里外夹击,处境相当不妙。卫青当即命令赵信与苏建合兵一处,以确保主力右侧的安全。
匈奴左贤王率军参战的目的就是与单于的军队两线夹击,歼灭汉军的主力,当然不会让汉军前军和右军会合。左贤王下令匈奴军全力阻止。
鏖战数日后,汉军前右两军伤亡了3000多铁骑。赵信原为匈奴降将,降汉朝后被封为翕侯。这时,他见其军死伤过半,竟然率领800骑兵投降了匈奴。左贤王非常高兴,接纳了赵信,并加强向苏建所部进攻。苏建所部只好苦苦支撑。
卫青得知赵信率领800骑兵投降了匈奴,苏建正率军正与匈奴左贤王部苦战,立即让部将打着他的旗号,统率大部队与伊稚斜继续鏖战,亲自率少数精锐骑兵前去援助苏建。卫青很清楚,苏建所部能不能战胜左贤王,决定着这场决战的胜负,而苏建所部是难以阻挡左贤王的,只有他亲自前往打败了左贤王,才可能赢得最终的胜利。
卫青率援军对匈奴左贤王所部发起猛攻。左贤王所部的匈奴军不知汉军援军有多少,又听说是卫青亲自率部来援,顿时没有了底气。在卫青率部进攻下,左贤王大败而逃。卫青救出了苏建等人后,随即回师,与主力合兵一处,全力对付伊稚斜。伊稚斜听说左贤王已经败退,意识到决战取胜的希望不大,也只好撤兵而去。
这一战,汉军前后共杀死和俘获匈奴人19000多人,而汉朝也损失了两位将军和他们统领的3000多骑兵。不过,伊稚斜率领的主力尚未受到重大损失,他得到了赵信及他率领的800骑兵,对汉军也是一种打击,因而并不气馁,依然有信心与汉军决战。
这赵信本是匈奴小王,降汉之后在卫青的军队中担任前将军,熟知汉朝政治、军事、经济形势,为了笼络他,伊稚斜封他为“自次王”,又把姐姐嫁给了他。赵信非常感动,也全心全意地为伊稚斜出谋划策,他告诉伊稚斜,匈奴必须改变策略,避免与汉军主力决战,只需长年保持侵扰汉朝,持续消耗汉朝,让汉军疲于奔命,再好好利用它的国内矛盾,因势利导,汉朝就会重蹈秦朝灭亡的覆辙。
霍去病像
伊稚斜闻言大喜,决定暂避汉军锋芒,率领匈奴主力离开阴山,徙居漠北,以逸待劳,等待时机。同时,他留下少数精锐部队不时入侵抢掠,骚扰汉军,使他们疲于应付。
然而,伊稚斜还未实施那些战略,就传来了噩耗:单于庭被端了!原来,卫青属下年仅18岁的霍去病率领手下800精锐骑兵长驱直入匈奴后方数百里,一连斩杀了2028人,捕获匈奴的相国、当户等高官,杀死了伊稚斜的外祖父行籍若侯产,把他的姑父罗姑比也抓走了。
不过,大政方针已定,当然不能动摇。噩耗传来,伊稚斜悲痛了一阵,就毫不犹豫地率领匈奴的主力退到了漠北。
汉军这一战虽然没达到歼灭匈奴主力的目的,但巩固了汉军在阴山一带的防线,还发现了霍去病这个天才将领。不久,刘彻封霍去病为冠军将军,着手筹划新的战争。
伊稚斜将匈奴单于庭迁徙到漠北,重走当年头曼单于的老路,他能依托漠北,实现复兴匈奴的梦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