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震惊匈奴的漠北之战
自迁徙到漠北之后,伊稚斜听从赵信的建议,依靠大漠这一屏障,将匈奴的主力集结于漠北,休养生息,积蓄力量。伊稚斜在阗颜山修筑了赵信城,作为对赵信的奖励。两人在漠北日夜筹划,伺机骚扰和反击汉军。
公元前120年秋,伊稚斜经过精心准备,派出数万匈奴骑兵大举入侵右北平和定襄。这两个地方的汉军防守相对薄弱,匈奴军在杀掠了数千军民后,抢掠了大批财物撤走。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刘彻决定彻底解决匈奴问题。
公元前119年春,刘彻在河西已定的情况下,与群臣商议征讨漠北。大家认为,降将赵信深受伊稚斜宠信,他对汉军的作战特点颇为熟悉,以他的观点汉军深入漠北必定不能久留,如果要发兵攻打匈奴单于的本部,只能速战速决,一战定乾坤。刘彻君臣商量的结果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集中兵力、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
远征漠北有难度,但再难也要打,因为不打垮匈奴,汉朝边境将永远不得安宁。
为了打赢这场战争,刘彻进行了总动员,集中人力财力,确保军需供应,命令数十万步兵负责辎重及军需补给,又从民间征发了14万匹战马,确保骑兵作战需要。这一战,他同时动用了汉军最优秀的将领——卫青和霍去病。
刘彻将汉军骑兵主力分为左右两路,分别由卫青和霍去病统领。
卫青统领的右路大军包括李广部、孙敖部、赵食其部、曹襄部、常惠部、遂成部。霍去病统领的左路大军包括赵破奴部、安稽部、卫山部、李敢部、因淳王复陆之部,楼专王伊即靬部、路博德部以及渔阳太守解部。左右两部各率5万精锐骑兵,其中最精锐的,即“敢力战深入之士”,都在霍去病麾下。这一战,刘彻志在全歼匈奴单于庭的主力军,期盼卫青和霍去病能再次创造奇迹。
根据先前所得情报,刘彻判断匈奴的主力在西边,打算派霍去病率精锐从定襄出发攻击匈奴的西部,卫青率军从代郡出发攻击匈奴的东部。
漠北之战路线图
但是,霍去病在出发前,抓到了几个匈奴人。这几个匈奴人供述说伊稚斜在匈奴的东部。刘彻竟然听信了这几个俘虏的口供,改变了原来的作战部署,让卫青和霍去病换位,由霍去病率军从代郡出发,寻找匈奴的主力决战;卫青率部从定襄出发,负责牵制和打击匈奴援助单于的军队。也许是天意,正是刘彻临时改变战略部署,导致了汉军功败垂成,给匈奴留下一线生机。
伊稚斜得知汉军大举北征,也召集诸将商议对策。赵信说:“不必担心,汉军即使越过了大漠,也势必人马疲乏,我们以逸待劳,可以全部俘虏他们。”伊稚斜认为赵信言之有理,立即下令集中匈奴的精锐部队在漠北以逸待劳,等待汉军一出大漠,就迎头痛击,同时命令将匈奴的辎重都转移到北部。到时,匈奴军即使俘虏不了穿越大沙漠的汉军,也可以将他们困死、饿死、冻死在漠北。
卫青率军从定襄出发不久,也抓到了几个俘虏。从俘虏的口供中,他得知伊稚斜在匈奴西部的漠北。这正是他的进军方向。他原本是负责配合策应的,得知这个消息,他不得不转为承担主攻的责任。
卫青不愧是一代名将。他率领的军队虽不是汉军中最精锐的,但他没有退缩,他当即亲率精兵快速前进,改令李广及赵食其从东边出发,作为大军的掩护。
卫青率军向北急行千余里后,与伊稚斜率领的匈奴主力遭遇。
卫青先以武刚车(兵车)环绕为营,稳固汉军营盘,防止匈奴骑兵突袭,然后派5000骑兵出击。伊稚斜摆出志在必胜的架势,下令1万骑兵出阵迎战。双方都全力应战,战至黄昏,不分胜负。
伊稚斜信心十足,他认为匈奴军在本土作战,相持的时间越往后拖,匈奴就越有机会获胜。
双方鏖战正酣,突然狂风大起,沙砾击面,两军对阵,却相互看不见。卫青见状,一边命令将士们坚持进攻,一边又派出两队骑兵从两翼迂回,包抄伊稚斜的大本营。
天气变化太突然,汉军骑兵迂回包抄更迅猛,伊稚斜几乎没一点心理准备。当发现被包围时,他刚才的雄心壮志一下子烟消云散。他丢下前边正在鏖战的大部队,率领数百精锐骑兵向西北突围逃走。突围之后,伊稚斜又马不停蹄,继续向西奔逃。
当时风沙太大,能见度太低,伊稚斜逃走后,汉军并不知情,认为伊稚斜还在军中,一个劲儿进攻。匈奴军渐渐乱了章法,各自为战,败下阵来。直至深夜,汉军才从捕获的俘虏口中得知伊稚斜已经在黄昏时分逃走的消息。卫青立即派轻骑兵趁夜追赶,并亲自率大军随后跟进。
到第二天天亮时,汉军已斩杀匈奴官兵19000人,追了200多里,还不见伊稚斜。于是,卫青率部继续向北挺进,攻克了窴颜山的赵信城,夺取了匈奴的辎重军粮。休整一天后,卫青下令带走一部分军粮辎重撤回汉朝境内,将剩余部分全部烧毁。
卫青率军撤回到漠南时,李广和赵食其才率军由东道前来会师。卫青责备他们迟到了,贻误了战机,致使大批匈奴人逃脱。李广羞愤难当,拔剑自杀。
伊稚斜向西北突围后,因有汉军轻骑兵追击,他东躲西藏,与部众失去联系达十几天之久。当时,匈奴内部一片混乱,都认为伊稚斜已死,于是,右谷蠡王自立为单于,统领余下的部众。伊稚斜复归后,右谷蠡王取消了单于的称号。
正在伊稚斜忙于收集残部时,又传来了左贤王部几乎全军覆没的消息。
原来,霍去病率军从代郡出发后,不带粮食,轻装前进,在兴城(在今多伦附近)与博德部及渔阳太守解部会师。随后,霍去病率军向北挺进2000余里,与匈奴的左贤王部相遇,展开激战,大败左贤王军。
汉军穷追不舍,越过鸡侯山,渡弓庐水,到达狼居胥山(今外蒙古乌兰巴托以东)。之后,霍去病在姑衍祭拜了天地,登临瀚海(今呼伦贝尔湖)后,凯旋而还。
这一战,霍去病所部汉军北征2000余里,杀了北车耆王,抓获屯头王、韩王等3人,杀了将军、相国、当户、都尉83人,杀了匈奴官兵70400人,匈奴左贤王部百分之八九十的力量被消灭。
这次出征漠北,汉军取得了史无前例的重大胜利。匈奴骑兵战死近十万,大批平民投降了汉朝,损失的牲畜不计其数。左贤王部几被全歼。这一战之后,匈奴的势力从东到西都退出了漠南,整体龟缩在漠北苦寒之地,面临着空前的生存危机。
唯一让伊稚斜感到欣慰的是,刘彻论功行赏时,因为卫青未能擒杀伊稚斜而没得到封赏,手下将士被封赏的寥寥无几;而霍去病不但又得到了5800户食邑,而且被封为大司马,随他出征的将领几乎个个封侯。跟随卫青出征的将士很寒心,军队里出现了派系分化。更重要的是,汉军这一战的损失也很惨重,尤其是战马损失数以万计。伊稚斜据此判断,汉朝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将不会再次深入大漠攻击匈奴。
伊稚斜的判断没有错,汉匈双方都已筋疲力尽,不得不进入休战时期。
双方都无力向对方进攻,但刘彻作为战胜方,没有主动求和的意思。他认为,汉朝对匈奴已经拥有绝对优势,即使短期内不能再向漠北进攻,也要先把已经取得的胜利成果巩固下来。漠北之战后,他派人修筑了光禄城(今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居延城(今宁夏居延县)、今居城(今甘肃省民勤县),并开沟挖渠,在三处设置了官吏,又招募五六万关东贫民向北屯田,以此为基地,再向北蚕食匈奴的领土,同时慢慢准备向西发展。
伊稚斜虽然在漠北之战中遭遇了惨败,但他的生命力十分顽强。脱险后,他很快收集了匈奴残部,赵信也大难不死,回到了他身边。经过整顿之后,匈奴竟然又有了实力恢复的气象。不过,实力再怎么恢复,和漠北之战前相比,还是大打折扣,因为匈奴总共只有几十万人口,漠北之战,战死者就超过十万,何况还有大批平民投降。
鉴于这样的情况,赵信向伊稚斜建议:暂时向汉朝请求和亲休战,争取时间,恢复国力。伊稚斜没有其他办法,只好派人去长安请求和亲。
刘彻召集群臣商议。有的大臣认为战争打了这么多年,双方都筋疲力尽,汉朝的国力耗损严重,主张答应匈奴的要求,和亲休战,争取和平的环境,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有的大臣则主张趁战胜的余威逼迫匈奴投降,让匈奴做汉朝的属国,接受汉朝的监管和统治。
刘彻综合两派意见后,宣布:匈奴要和亲可以,但前提条件是臣服于汉朝。他派丞相长史任敞出使匈奴,向匈奴传达他同意和亲的条件。
和亲只是伊稚斜表明的一种态度,他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向汉朝投降,更不能容忍刘彻以投降为和亲条件。因此,当任敞到达漠北单于庭传达刘彻的旨意时,伊稚斜大怒,下令将任敞扣押了起来。
刘彻见伊稚斜败得如此狼狈,还那样傲慢霸道,扣押了汉朝的使者,也非常生气,也扣押了在长安的匈奴使者,同时策划再次深入漠北打击匈奴的战争。然而,他的计划尚未进入实施阶段,天才将领霍去病就暴病早逝。
汉朝开国以来,能战善战、敢于不带粮草辎重远距离长途奔袭、攻必取、战必胜、纵横大漠、所向披靡的将领,除了霍去病以外,再也没有第二人。霍去病的死让刘彻非常伤心。他不得不从长计议。
就这样,伊稚斜的和亲计划被拒,刘彻也放弃了再次进攻漠北的计划,双方处于不战不和的僵持状态。
不过,僵持只是表面现象。刘彻不想让伊稚斜消停,把进攻矛头指向了西域各国。它们是匈奴的附属国,只要把它们拉过来,匈奴就彻底孤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