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单于就这样消失了
无论是南匈奴,还是北匈奴,都宣称是匈奴的正统,都以复兴匈奴为己任。因此,当北匈奴被东汉彻底摧毁后,南匈奴便认为匈奴统一和复兴的机会来临了。但是,汉朝不会满足它的这一要求。历代南单于在东汉监护官吏的干涉下,已经失去了对国家的绝对控制权,随着时间推移,单于慢慢成了东汉属下的一个官名,地位和影响力不断下降,直至退出历史舞台。
公元93年,南单于屯屠何去世,左贤王安国继位。在这一年,北匈奴政权的最后残余于除鞮也被彻底铲除,南匈奴与东汉的关系进入了敏感期。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左谷蠡王师子在前南单于宣及屯屠何时代,受到重用,东汉皇帝也对他另眼相看。按理说,师子比安国更适合继承南单于之位,但是,根据前南单于比立下的传位规矩,安国成了南匈奴的接班人。
很多时候,人心的向背并不取决于地位的高低,南匈奴出现了“国中尽敬师子,而不服安国”的局面。南单于安国对此耿耿于怀,对师子恨之入骨,欲杀之而后快。有了这样的想法,他便暗中联合曾被师子率军袭击过的那些刚投降过来的北匈奴人,准备寻机杀掉师子。
师子本来没有什么野心,只是因为能力出众,那些有崇拜英雄传统的部众才纷纷归附于他。当得知安国正在暗中设法除掉他后,他认为安国此举非常过分,便不再出席龙城大会。而东汉派来监督的皇甫棱见北匈奴灭亡后,南匈奴的势力日益做大,也想制造点乱子,挑起南匈奴内乱,消耗南匈奴的实力,就暗中支持师子。
不久,安国率领北匈奴投降过来的部众攻击师子。这一恶性事件爆发后,皇甫棱以东汉派驻官员的身份责备安国。安国的舅舅害怕把事情闹大了祸及自身,就杀了安国。随后,师子被立为南单于。
这下那些与安国联合图谋师子的新归降者立刻骚动起来,与师子发生混战。此后,南匈奴分裂,元气大伤。叛军逃回漠北后,立逢侯为北单于。逢侯将漠北的匈奴人分为左右两部,逢侯自领右部,驻牧在涿邪山下,左部屯驻朔方西北,两者相距数百里。
公元96年冬季,北匈奴左部出现了内讧,有1万多人重新回到了朔方塞,东汉将这些人安置在北边诸郡。这时,南单于师子也没闲着。他在国内四处缉捕安国的余党,逼得右温禺犊王乌居战率领数千人反叛出塞,躲进山谷中为寇,成了汉朝边郡军民的一大祸害。不久,汉军出兵击败了乌居战,将他的部众和其他归降的共2万余人置在安定和北地。
北单于逢侯的日子也不好过。由于漠北草原已经被鲜卑部落占据,逢侯率领部众回到漠北后,多次被鲜卑痛击,他的部众纷纷逃散,窜逃入塞的人络绎不绝。
公元98年,南单于师子去世,传位给檀。南单于檀多次率军攻打逢侯,逢侯窘迫不堪,无计可施,于公元104年和公元105年连续派人前往洛阳,请求与东汉和亲,修“呼韩邪故约”。前一次刘肇还在世,他和前几任汉朝皇帝一样,对于北匈奴使者厚加赏赐,却不答复他的和亲请求;后一次新即位的刘隆还在襁褓中,无法答复他的和亲请求。
眼看和亲不成,在漠北又遭鲜卑人反复打击,难以立足,逢侯就把目光投向了西域。此时西域诸国正闹反叛,而汉朝这边接替刚刚夭折的刘隆登基的汉安帝刘祜也才十二三岁,朝政由邓太后做主。邓太后没有什么远大的政治目标,对西域也不感兴趣,便放弃了经营西域。就这样,逢侯在西域捡了个便宜,一举收服了西域诸国,强迫西域诸国上交税赋。
东汉放弃西域的做法,不仅成全了北单于的野心,也让南单于看到了东汉执政者的软弱,趁机闹事。
公元109年夏,南单于檀勾结乌桓人一同起兵,但他们的反叛于次年3月便遭平定。
后来,崛起的鲜卑人又连续侵扰边境。耿夔与南匈奴的温禺犊王呼尤徽率领北匈奴新降的部众连年出塞,攻打鲜卑。由于鲜卑人猖獗一时,侵扰不断,耿夔被迫加大了征发兵役的力度。可是,北匈奴人天性并不喜欢做炮灰,对于耿夔频频征发兵役的举动怨声载道,尤其是那些投降不久的北匈奴人个个都萌生了叛乱的想法。
南单于拔即位后,新投降的北匈奴人阿族率部反叛,不过这支反叛军很快就被中郎将马翼击败,叛逃部众也死伤殆尽。
南匈奴叛乱虽被平息,但鲜卑人入侵的问题依然严重。
鲜卑人占据了北匈奴留下的地盘后,对东汉边境的骚扰十分频繁,与南匈奴、乌桓之间也纷争不断。公元117年,盘踞在漠北的北单于逢侯部被鲜卑人攻破,北单于逢侯的一部分部众并入鲜卑。北单于无所依靠,流浪数月后,逃到朔方塞,请求归汉,东汉将他安置在颍川郡。
逢侯是最后一位世系明确的北单于,他之后虽然仍有号称北匈奴与北单于的势力出现,但其世系已不明确,影响也不大。
北单于逢侯归汉后,还有一位北匈奴的呼衍王率部控制着西域,驻牧在蒲类海。作为逢侯北匈奴政权的残余势力,在逢侯投降东汉后,东汉有足够的理由去接收他,而西域作为东汉曾经的势力范围,汉军更有充分的理由去收复失地。
公元120年,长史索班曾经进驻伊吾,招抚西域各国。车师前王及鄯善王知道后,率部投降。但是,数月之后,北匈奴呼衍王又率领车师后王军,联兵来攻杀索班,打跑了车师前王。鄯善王被逼得急不可耐,赶紧向东汉敦煌太守曹宗求救。曹宗上书请求朝廷出兵收复西域,赶走匈奴,但他的建议遭到邓太后否决。于是,北匈奴呼衍王得以纵横西域,不久又与车师联军侵入河西,猖狂至极。
东汉可以坐视西域不管,但对北匈奴入侵河西却不能容忍。因为一旦河西有失,关中地区将直接暴露在匈奴人的攻击之下。看来,不彻底消灭北匈奴的残余势力不行了。
公元123年,班超的儿子班勇被任命为西域长史,领兵500进驻到柳中城。班超曾经横行西域诸国,为东汉经营西域谱写了光辉灿烂的一笔。班勇和他父亲一样,从小就有立功异域的理想,东汉让他负责恢复对西域诸国的控制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果然,虎父无犬子,班勇在西域再现了当年父亲的神勇。
班勇先到楼兰招抚了鄯善王,继而迫降了龟兹、姑墨、温宿三国,随后,他趁着西域诸国憎恨北匈奴横征暴敛的情绪高涨之机,征发各国联军万余人,先后收复了车师前部和后部。
公元126年,班勇率领西域诸国联军进攻北匈奴呼衍王。呼衍王战败后,逃到了枯梧河,他的部众2万余人归附了东汉。此战中,班勇还捕获了北单于的堂兄,班勇命令加特奴亲手杀了他,使车师与匈奴结下了怨仇。
公元127年,最后一个反抗东汉的西域国家焉耆被张朗率领的3000汉军攻破,焉耆王元孟投降。自此,西域全境再度被平定。
为了不让北匈奴利用伊吾卢作为入侵车师的跳板,公元131年,汉朝在此恢复了屯田,设置了伊吾卢司马管辖。公元134年,汉车师后部司马率加特奴手下1500人,在阊吾陆谷出击北匈奴,大获全胜。
公元135年,北匈奴呼衍王率兵入侵车师后部,进行报复。敦煌太守征发西域诸国兵马,及玉门关侯、伊吾卢司马等部前往援助,双方在勒山大战,汉军败退。这年秋天,呼衍王率领2000人攻破了车师后部。
公元137年秋,敦煌太守率军再次攻打北匈奴呼衍王,在巴里坤击溃了北匈奴军队。这一战,北匈奴损失惨重,嚣张一时的呼衍王被杀了。
但匈奴不甘心退出西域,14年后,即公元151年,又一位北匈奴呼衍王率领3000骑兵入侵西域,闯进了伊吾卢境内。伊吾卢司马毛恺率领汉军500人在蒲类海东边与北匈奴呼衍王率领的军队血战,由于寡不敌众,这支汉军全军覆灭。北匈奴的呼衍王乘胜攻下了伊吾卢城。敦煌太守司马达率领敦煌、酒泉、张掖属国胡骑和汉军共4000余人前往伊吾卢城救援。司马达率军出塞抵达蒲类海时,北匈奴呼衍王见势不妙,率部仓皇逃走了。这是北匈奴最后一次出现在西域的土地上。
北匈奴彻底退出了西域,东汉在西域的统治得到了巩固,但南匈奴反叛东汉的事件却没有杜绝。
公元140年夏季,南匈奴左部句龙王吾斯反叛东汉。刘保大怒,派人斥责南单于休利。南单于休利也是一肚子苦水,他并未参与叛乱,见汉使前来责备,赶紧向汉使谢罪,并带病随汉军出征。但他确实无力控制部属,也无力招降吾斯一伙儿。新任护匈奴中郎将陈龟见南单于休利如此软弱无能,给他下达了招降期限。南单于休利无奈,只好和他的左贤王一起自杀。南匈奴内部更加混乱。
大将军梁商建议刘保开出归顺悬赏,明码标价,诱使叛乱者前来投降。这招果然灵验,南匈奴的右贤王部抑鞮等人率领1万多人陆续来降。
虽然在东汉的悬赏招降下,南匈奴那些被胁迫造反的部众纷纷投降,但主谋者仍很疯狂。这年秋天,吾斯等人立车纽为单于,继续反汉。公元143年,刘保在洛阳册立兜楼储为南单于。兜楼储完全由东汉推上台再护送回单于庭,这标志着南匈奴已经完全处于臣属地位。兜楼储和中郎将马寔招募刺客刺杀了吾斯,但此举并未彻底解决叛乱问题,吾斯的余党仍在继续作乱。
东汉坚定地不移地实施以夷制夷的政策,但是请来羌族人平叛,最后羌族人反了;征发乌桓人协助平叛,最后乌桓人也反了;虽然现在又引来了鲜卑人帮助平叛,但南匈奴的叛乱始终没有被镇压下去。
公元188年4月,前中山太守张纯发起叛乱,时任东汉皇帝刘宏诏发南匈奴的军队协助平叛。南匈奴人害怕南单于发兵不止,于是,不愿做炮灰的右部虾落与休各胡、白马铜等十余万人起兵反叛。
叛军杀了南单于羌渠,推举须卜骨都侯为单于。羌渠的儿子于扶罗无奈,只得亲自到洛阳找东汉皇帝刘宏鸣冤,却赶上刘宏死了。继位的刘辩只是个13岁的孩子,当然无法为他主持正义,再说,这时汉朝黄巾乱党猖獗,东汉的首要任务是平定黄巾乱党,其他的一切都要为此让路。
须卜骨都侯在位一年后去世,南匈奴人没有再立新单于,日常事务由年老的氏族首长主持。
于扶罗无法回到草原,便在中原混战中寻找立足之地,一会儿参与农民起义,一会儿投靠袁绍,一会儿投靠袁术,但一番辗转奔波后,他始终找不到东山再起的机会。公元195年,于扶罗在郁闷中死去。于扶罗死后,他的弟弟呼厨泉继任。呼厨泉虽自称南单于,但因他哥哥于扶罗被族人反对,无法归国即位,还数次被鲜卑人抄掠,日子过得很狼狈。
公元202年,把持东汉朝政的曹操派钟繇率军围攻平阳,呼厨泉归顺了曹操。曹操趁机授予他官职,将他留在邺城。后来,曹操又将呼厨泉部众3万余户分为5部,都立南匈奴的贵人为帅,并派汉人为司马进行监督。这样一来,南单于被彻底架空,只剩一个单于的名号而已,而诸王侯也无法统领部属,失去了兴风作浪的能力。
此外,并州刺史梁习还以强力手段对并州一带的南匈奴人加以控制,大力鼓励南匈奴人弃牧从农,与汉人同化。至此,作为匈奴象征的单于和部落组织已经彻底丧失了领导能力,在大漠南北复兴匈奴的梦想彻底无望了。
公元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逼迫刘协“禅让”,登上了皇帝宝座。随着刘协的退位,东汉宣告结束,而南匈奴这个仅在字面意义上存在的藩属国家也随之烟消云散。虽然,曹丕仍然授予呼厨泉魏玺绶、青盖车和宝剑等,但他的身份和处境与曹魏的大臣已经没什么区别了。南匈奴民众自此成为了曹魏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