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再现“冒顿单于”

西哥特王国是被北匈奴人占领的,西哥特国王和臣民是被北匈奴人赶跑的,他们为了生存,不得不渡过多瑙河,来到罗马帝国。有意思的是,当西哥特人与罗马人矛盾激化时,北匈奴人坚定地站在了西哥特人一边,经常派出小股军队帮助西哥特人对付罗马人。

在阿德里雅堡之战中,北匈奴小股军队及时出现在战场上,帮助西哥特人打败了罗马军队。在这场战争中,北匈奴人的收获很大,虽然他们只带回少量的战利品,但是北匈奴首领丝毫不在意。因为他发现庞大而富裕的罗马竟然是一只不堪一击的肥羊,罗马的一切财物都将属于他,现在只是暂时由罗马人替他保管而已,需要时只管拍马去取就是了。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由于罗马的重步兵不如西哥特人的重骑兵,为了阻止北匈奴人的进攻,罗马与西哥特人达成了妥协,希望西哥特的重骑兵能帮助它对付北匈奴人。天真的罗马皇帝忘记了这样一个事实:如果西哥特人能够阻挡北匈奴人的进攻,他们为什么还要放弃自己的家园,渡过多瑙河,跑到罗马来呢?这个弱智的决定注定了罗马的悲剧命运。

从公元395年开始,北匈奴人就连续攻入色雷斯一带抢掠。他们通过抢掠对手的财物来壮大自身的实力,而等到实力壮大到一定程度后,就发动大规模入侵。在欧洲大陆,他们将祖先们在与汉朝几百年战争中积累的经验发挥得淋漓尽致。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一分为二:东罗马和西罗马。

公元400年,北匈奴人在首领乌丹的率领下,大举进攻东罗马。不过,这一次,他们不是以侵略者的身份出现,而是以朋友的身份前往,因为东罗马有人请他们去。

原来,这时的东西罗马皇帝分别是亲兄弟阿卡迪乌斯和霍诺留,而朝政大权则分别被哥特人鲁菲努斯和汪达尔人斯提里科把持。因为对伊利里库姆的归属问题产生了争议,鲁菲努斯和斯提里科互不相让。当北匈奴人入侵东罗马边境时,斯提里科趁机率军进入了东罗马。由于鲁菲努斯鼓动东罗马皇帝阿卡迪乌斯做出了强烈反应,斯提里科便将部众交给手下的哥特将军干纳斯,自己返回了西罗马。干纳斯率军来到了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鲁菲努斯见是自己的同胞率军而来,放松了警惕。就在鲁菲努斯与阿卡迪乌斯出城劳军时,干纳斯砍掉了他们的脑袋。就这样,干纳斯成为了东罗马的实际控制者。

由于哥特人信仰基督教阿利安教派,而这一教派被信仰天主教的东罗马人视为异端,因此,干纳斯在东罗马并不受欢迎,再加上他与东罗马的皇后不和,导致从皇室到民间全都憎恨他和他所率领的哥特军队。随着仇恨升级,最终爆发了一场动乱:干纳斯的部下被君士坦丁堡的人屠杀,他本人仓皇出逃。他来到多瑙河下游,找到了北匈奴人,希望北匈奴人能帮助他杀回君士坦丁堡。

令人想不到的是,乌丹接待了干纳斯,却砍下了他的脑袋,并派人送到君士坦丁堡,交给东罗马的皇帝阿卡迪乌斯。虽然乌丹内心迫切想到东罗马抢掠一番,但他还是尽力装出一副与东罗马友好的面孔,因为他觉得这时入侵东罗马,时机并不成熟。

乌丹在向东罗马展示友好的同时,还与西罗马结盟。东哥特王拉达盖斯率领40万部众渡过多瑙河侵入西罗马后,一路向着罗马城而去。拉达盖斯宣称要焚烧罗马城,并杀死元老院成员祭神。他是异教徒,对于已经信仰基督教的罗马人没有丝毫怜悯。在这种情况下,西罗马与乌丹达成了镇压暴乱的一致意见:由乌丹率领北匈奴大军在佛罗伦萨附近击杀拉达盖斯。乌丹说到做到,他打败拉达盖斯后,率部回到潘诺尼亚,顺便大肆抢掠了一番。

在麻痹了东罗马几年后,乌丹认为侵略东罗马的时机成熟了。公元408年,他亲自率军侵入东罗马。东罗马决定给他这个狂妄的强盗头子一点儿颜色看看。于是,满载而归的北匈奴主力军遭到了东罗马军队的突袭,损失惨重,乌丹也差点被杀。

这一战失败后,乌丹偃旗息鼓,再也没有入侵过东罗马。几年后,一个叫俄塔的人成为新的匈奴领袖。俄塔在入侵莱茵河流域的柏干提人时战败被杀,他的王位传给了弟弟卢阿。

卢阿即位后,连续入侵色雷斯和马其顿尼亚,东罗马疲于应付,忍受不了这种长期战争的骚扰。公元431年,东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二世不得不正式答应每年向卢阿缴纳350磅黄金,并允许北匈奴人进入几个指定城镇进行互市贸易。

遗憾的是,卢阿对外虽然逼迫了东罗马屈服求和,但对内却不得人心。一些北匈奴人不满卢阿的高压统治,纷纷逃往东罗马。不仅如此,由于进入欧洲的北匈奴部落联盟比较松散,临近东罗马的一些北匈奴部落因为不满卢阿的统治,也纷纷自行与东罗马签订合约,让东罗马缴纳保护费,答应如果发生战争,这些北匈奴部落就帮助东罗马打退任何来犯的敌人。以卢阿为首的北匈奴人本是悬在东罗马头上的一把剑,随时都可能对东罗马发动战争,如今东罗马居然与不服卢阿的北匈奴部落签订合约,简直就是与北匈奴内部的反叛分子里应外合,共同对付卢阿。卢阿当然不能容忍。

公元432年,卢阿要求东罗马宣布与那些北匈奴部落签订的合约无效。狄奥多西二世害怕卢阿发动战争,连忙派人前往交涉。但是,当东罗马的使者抵达北匈奴王国的边境时,却得到卢阿已死的消息,这时的北匈奴由布雷达和阿提拉共同执政。

公元435年,布雷达和阿提拉在马盖斯附近的草原上与东罗马的使者谈判。说是谈判,但其实他们根本就没有给东罗马使者谈的余地,他们直接宣布了条约内容,就逼迫东罗马的使者签字。合约的内容完全是按北匈奴人的意志拟定的:

一、凡是卢阿要求引渡的北匈奴叛国者,东罗马须立即将他们抓捕,遣送回国,尤其是避居在君士坦丁堡的两位北匈奴部落的王子必须要用钉子钉死;

二、废除一切与其他北匈奴部落订立的条约,承认只有布雷达和阿提拉才有订立条约的权力;

三、每年交付给北匈奴人的保护费进行合理上调:由于以前北匈奴只有一位国王,而现在有两位,保护费得上涨100%;

四、东罗马在多瑙河岸开设市场,向北匈奴供给物资;

五、在北匈奴的东罗马俘虏如果逃跑的话,每跑一个,东罗马就得被罚款8枚金币。

阅读 ‧ 电子书库

阿提拉像

面对气势汹汹的北匈奴人,东罗马的使者根本不敢反驳,当下表示全盘接受合约内容。阿提拉为了让东罗马自觉遵守条约,不敢阳奉阴违,还特意邀请两位使者参观北匈奴人进攻西徐亚与日耳曼部落的屠杀表演,对东罗马进行武力威慑。

布雷达和阿提拉逼迫东罗马签订合约,斩断了那些不服的北匈奴部落的经济来源,随后,他们便开始展开了军事镇压的行动。

公元435年,布雷达和阿提拉征服了索拉斯基的北匈奴部落。公元444年,布雷达去世,阿提拉又征服了另一个北匈奴部落首领阿卡特斯特。

阿提拉成为了北匈奴唯一的国王。北匈奴帝国的势力范围南到里海南岸靠近地中海一带,北至北海和波罗的海,东抵顿河,西达高卢、大西洋沿岸。从小亚细亚到多瑙河、莱茵河流域的人们都匍匐在北匈奴的马蹄下,这些人的总人口远远超过了北匈奴。北匈奴人后裔西迁到欧洲,似乎实现了他们先辈们奋斗了500多年的奋斗目标——将匈奴建设得可以与冒顿单于时代的强盛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