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直接统治中原的唯一尝试——太宗南下称帝

耶律德光收了一个听话又贴心的儿子,还轻而易举地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幽云地区,兴奋之情实在是只可意会无法言传。可惜,这种好日子过了没几年,“老儿子”就驾鹤西去了,这让耶律德光十分郁闷,因为他不知道继位的孙子会不会像儿子一样乖巧孝顺。

继承石敬瑭皇位的是他的侄子石重贵,石重贵的父母很早就去世了,所以从小跟随在石敬瑭身边长大。石敬瑭把他当自己的亲生儿子看待,而他自己也非常争气,谨言慎行,质朴淳厚,精于骑马射箭,跟随在石敬瑭身边出生入死,身先士卒,屡立奇功,算得上石敬瑭的左膀右臂。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当初,石敬瑭当了皇帝以后,要带兵去洛阳,但得留一个儿子镇守太原,就问耶律德光应该留哪一个儿子,耶律德光指着石重贵说:“就留这个眼大的就行。”于是,石重贵就被留下来镇守太原,全权负责河东地区的所有事务。

也就是因为这件事,石敬瑭对这个侄子更加看重了,不断给他加官晋爵,最后干脆封他为王爷,还想把皇帝之位传给他。

石敬瑭临死之际,忽然想明白了,觉得皇位还是得留给自己的儿子,于是就留下遗嘱让儿子石重睿做接班人,但没想到,他一闭眼,他的托孤大臣冯道就和掌权的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景延广拥立了石重贵。

石重贵当上了后晋的皇帝以后,思考的第一个问题跟“爷爷”耶律德光如出一辙。他也很郁闷,自己到底该以什么身份面对契丹帝国呢?叔叔石敬瑭已经自称“儿皇帝”了,难道自己要自称“孙皇帝”?

这时,拥立石重贵当上皇帝的景延广大义凛然地站出来了,他仗着自己拥立新皇有功,傲气十足,自然也不把契丹放在眼里,于是就辞严义正地表示石重贵应该向契丹称孙而不称臣。

石重贵顿时恍然大悟,于是马上派人通知契丹,表示自己好歹也是大晋的皇帝,而且坐上这个皇位也没凭借契丹什么帮助,所以只能跟契丹做邻居,给耶律德光做孙子,却不能称臣。

这让耶律德光龙颜震怒,恨不得直接挥军南下,踏平中原。但此时,他还是比较理性的,不想跟中原把关系搞得太僵,也就把怒气强压了下来。

这一切都被身居幽州的赵延寿看在了眼里,他了解到耶律德光的不满以后,顿时看到了希望,多年的皇帝梦再次死灰复燃。于是,他开始不断在耶律德光耳边添油加醋地说石重贵的坏话,煽风点火,怂恿耶律德光惩治这个不听话的孙子。

耶律德光最终还是被说动了,与此同时,他又发现后晋发生了大灾害,军队死亡过半,不由得大喜,觉得这的确是讨伐后晋的最佳时机,于是马上调集军队,先派赵延寿、赵延昭为前锋,带领五万精骑,兵分几路南下攻打贝州,过雁门关,长驱直入。

消息传到洛阳,石重贵大惊失色,这才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一时热血沸腾闯下了大祸,连忙召集大臣商量对策。大臣们纷纷建议石重贵御驾亲征,以显示大晋威风,振奋将士精神,石重贵无奈之下,只好御驾亲征。

但是,当望见契丹大军杀气腾腾地扑来,石重贵顿时吓得魂飞魄散,把来之前的信誓旦旦统统抛到了九霄云外,仗还没开始打,就迫不及待地写信求和。

此时,耶律德光正踌躇满志,意气风发,怎么可能说退兵就退兵?直接撕毁了石重贵的求和信,表示这仗打也得打,不打也得打。石重贵无奈,只好硬着头皮迎战。

这一打就是一年多,两场较量下来,耶律德光没讨到丝毫便宜。

等到第二场较量结束后,本来就不赞成南下用兵的述律平终于坐不住了,她找来儿子耶律德光,力劝儿子放弃继续攻打后晋,赶紧议和才是上上之策。

耶律德光当然不肯,南下中原不仅是他,也是老爸阿保机乃至老祖宗们的梦想,如今大门已经打开了,只要再加把劲儿,应该就能成功了,怎么能说退兵就退兵?

述律平十分清楚耶律德光的心思,就问耶律德光:“如果让汉人来做契丹皇帝,你觉得可行吗?”

耶律德光摇摇头,当然不行!

述律平就告诉儿子,对于契丹人来说,道理是一样的,就算得到了汉地,也没法长久地住下去,而且到时候万一发生什么意外,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在述律平的一番劝导下,耶律德光决定就势下台阶,与后晋议和,从中原撤兵。

但是,这并不表示耶律德光就真的从此放弃南下的梦想了。一年后,他重整旗鼓,再一次带领契丹大军,浩浩汤汤地杀来。

石重贵却并不把这当回事,前两次的侥幸胜利早就冲昏了他的头脑。他觉得自己连爷爷耶律德光都打败了,早就天下无敌了,所以自信满满地对大臣们说这次要先取瀛莫,安定关南,再收复幽燕地区,踏平塞北。

令他想不到的是,这次命运却跟他开了个莫大的玩笑,大将杜重威在契丹大军面前节节败退,但杜重威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回到军中就跟将领喝酒作乐,完全不把战争当回事。更神奇的是,杜重威不积极主动地谋划怎么击退敌人,反而不断向石重贵索要粮草,甚至当将士们在沙场浴血奋战时,他也不派兵支援,反而不断后退。

这无疑给了契丹军莫大的精神鼓励,他们很快就包围了杜重威的部队。

这时候,杜重威的军中士气低下,将士们都心急如焚地等待着杜重威想出一个妙计,然后带领全军突围而去。但显然,杜重威根本就没兴趣考虑突围的问题了,他果断地找到耶律德光,要求投降。

耶律德光十分清楚杜重威心里在想什么,所以也假装许诺他当中原王朝的皇帝,甚至还让他穿上龙袍在军中绕了一圈。杜重威满心欢喜,就放心大胆地把全军休整好,交给了耶律德光。

石重贵正在皇宫里跟大臣们提前开庆功宴,听说杜重威反叛的消息,顿时面如土色,急忙调集其他兵马赶去抵御契丹大军。

然而,杜重威手里的大军是整个后晋的主力军,如今主力军都没了,其他兵马又怎么会是契丹大军的对手呢?更何况,杜重威投降以后,他的部下张彦泽马上率军掉头攻打后晋,形势十万火急。

在契丹大军与张彦泽兵马的联合攻击下,后晋军连连败退,最后都城也被团团包围。石重贵眼看大军压城,无路可走,连忙交出国宝、金印投降,并希望跟太后一起出城迎接耶律德光。耶律德光早就对石重贵痛恨至极,恨不得把他千刀万剐,果断地拒绝了他的请求。

之后,耶律德光按照中原皇帝的仪仗进入开封,入城以后,又换上汉族皇帝的服装,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过了一把汉族皇帝登基称帝的瘾。

你不知道的契丹

契丹皇族除了契丹姓“耶律”,还有一个汉姓“刘”,与耶律家通婚的述律家也还有一个汉姓“萧”。这都要归功于耶律阿保机。

耶律阿保机非常崇拜汉高祖刘邦,所以就认刘邦的祖宗唐尧为祖,给自己起了个汉名叫“刘亿”。之后,他又把北府宰相一族赐姓“萧”,也就是将他们比作刘邦的宰相萧何。北府宰相一族,也就是他的老婆述律平的娘家。

看到阿保机这么热衷于姓氏,其他很多部落也跟着行动起来,有的把自己的姓定为耶律,有的借用萧姓,于是,契丹就形成了耶律和萧这两大姓氏。所以,在契丹,姓耶律的不一定是皇族,为了将其与皇族区分开来,这些普通的耶律氏都被称为“庶耶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