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附录——北洋大时代大事年表
晚清政府统治时期(1894年8月至1912年2月):
1894年8月1日,中日两国宣战,中日甲午战争正式开战。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1894年9月17日,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与日本联合舰队展开大规模海战,日本联合舰队获胜,就此掌握了黄海制海权。
1895年2月12日,北洋舰队在刘公岛向日本海军投降。
1895年4月17日,中日双方在日本马关春帆楼签订《马关条约》,中日甲午战争结束。
1895年5月,康有为率同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清光绪皇帝,反对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史称“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
1895年,袁世凯开始在天津小站镇编练“新建陆军”,这支军队后来发展成为北洋新军。
1897年11月,山东发生“巨野教案”,德国政府以此为借口,派兵侵占胶州湾。
1898年3月6日,德国迫使清廷签订《胶澳租界条约》,租期99年,将山东划作自己的势力范围。
1898年6月11日,在慈禧的同意下,光绪发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一直到9月21日变法失败,变法只维持了103天。史称“戊戌变法”。
1900年6月21日,大清朝廷发布《宣战诏书》,向全世界宣战。8月16日,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全城。9月7日,清廷与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
1904年2月8日,为了侵占中国东北和朝鲜,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地区爆发。
1905年12月,慈禧派出戴鸿慈、端方、载泽、尚其亨和李盛铎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
1908年 8月27日,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预备实施君主立宪制。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年仅3岁的溥仪继承皇位,年号宣统。
1908年11月15日,光绪帝死后次日,慈禧因病逝世。
1910年10月21日,东北地区鼠疫大流行爆发,半年时间内死亡6万多人,经济损失达1亿元。
1911年4月27日,黄兴率120余名革命党人在广州发动起义,史称“黄花岗起义”。
1911年6月17日,四川“保路同志会”成立,响亮地喊出“拒借洋款,废约保路”的口号。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并取得胜利。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1911年12月29日,南方17省选举孙中山担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宣布成立,孙中山就任。
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逊位,清王朝宣告灭亡。
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2月至1916年6月):
1912年2月15日,南京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依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以削减袁世凯的权力。袁世凯于3月10日在北京就职。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遭刺客枪击,21日逝世。
1913年7月12日,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以失败告终。
1913年10月6日,国会选举袁世凯为第一任大总统,袁世凯随即于北京就职。
1913年11月4日,袁世凯以“叛乱”罪名下令解散国民党,并驱逐国会内国民党籍议员。国会由于人数不足而无法运作,不久即被解散。袁世凯从此成为寡头总统。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身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奥同盟国向俄英法协约国开战。
1914年9月1日,日本陆军在山东半岛登陆,向德军开战。11月7日,驻青岛德军向日本投降。随后,日本夺取了德国的一切在华侵略权益。
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晋见袁世凯,递交了“二十一条”要求。5月25日,中日双方在北京签订了修改后的“二十一条”。
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建立“中华帝国”,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12月23日,袁世凯身着衮冕在天坛祭天,并拟定于1916年1月1日举行登基大典。
1915年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等在云南宣布起义,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国号。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因尿毒症不治而亡,时年57岁。
皖系军阀统治时期(1916年6月至1920年7月):
1916年6月7日,黎元洪正式就职中华民国总统,恢复国会和“临时约法”。段祺瑞以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掌握北京政府大权。
1916年冬,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
1917年5月,北洋政府发生“府院之争”。日本表示支持总理段祺瑞,英国、美国等支持总统黎元洪、副总统冯国璋。黎元洪将段祺瑞免职,段祺瑞则令属下各省督军宣布“独立”,发兵进逼北京。
1917年7月1日,张勋撵走黎元洪,拥立12岁的溥仪重登皇位宣布复辟,改年号为“宣统九年”,史称“张勋复辟”或“丁巳复辟”。复辟仅12天即宣告破产。
1917年7月6日,冯国璋就任中华民国总统。段祺瑞借“再造共和”之机组织新政府,废除“临时约法”。
1917年8月14日,北京政府向德国宣战,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国”。
1917年10月18日,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联合西南军阀共同进行的护法战争爆发。
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爆发。
1917年11月8日,蔡锷在日本福冈医院去世,年仅34岁。
1918年10月,徐世昌正式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战败。
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即“巴黎和会”。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
1919年10月,西北边防军总司令徐树铮率兵进入外蒙古,迫使外蒙古于11月17日正式取消自治,回归中国。
1919年12月28日,冯国璋病逝,终年60岁。曹锟、吴佩孚继承了直系军阀首领的地位。
直系军阀统治时期(1920年7月至1924年10月):
1920年7月14日,直皖战争爆发,这是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和以曹锟、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军阀,为争夺北京政府统治权在京津地区进行的战争。这次战争历时五日,皖军大败。7月19日,段祺瑞被迫辞职。直、奉两系军阀控制了北京政权。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1922年4月29日,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以直系军阀胜利告终。
1923年2月7日,北洋政府镇压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造成流血事件,史称“二七惨案”。
1923年10月5日,曹锟在国会选举中贿选。10月10日,曹锟就职中华民国大总统。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1924年9月3日,孙传芳的部将齐燮元与皖系军阀卢永祥,为争夺上海地盘而展开激战,“江浙战争”由此爆发,并最终以直系大获全胜而告终。
1924年9月15日,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战争中,奉系与沪浙皖系、广东孙中山、冯玉祥国民军联手对抗直系把持的中央政府。
奉系军阀统治时期(1924年10月至1928年12月):
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了直系军阀曹锟的统治,占领了北京。直奉战争以奉系胜利而告终,从此直系军阀基本退出中国历史舞台。
1924年11月,段祺瑞上台执政,但北京政府实际上处于冯玉祥、张作霖共同控制之下。
1925年5月30日,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并很快席卷全国。
1925年10月,孙传芳成立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自任总司令兼江苏总司令。
1926年3月16日,日本联合英美等八国向段祺瑞政府要求撤除大沽口国防设施。3月18日,北京群众在天安门集会抗议,军警开枪打死四十七人,伤二百余人,史称“三一八”惨案。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举行北伐誓师典礼,开始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直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奉系军阀张作霖。
1927年6月18日,张作霖在北京就任北洋政府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成为北洋政府最后一个统治者。
1928年4月,在蒋、冯、阎、桂四大集团军的攻击下,奉军全线崩溃。6月2日,张作霖声言退出北京。
1928年6月4日,因不肯满足日本的无理要求,张作霖乘坐的火车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炸药炸毁,张作霖被炸成重伤,送回沈阳后抢救无效身亡,史称“皇姑屯事件”。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领导,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统一。东北易帜也标志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彻底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