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第十四章 为新一次十字军东征布道。皇帝腓特烈一世的出征。
(一一八八年至一一八九年)
按照当时人们的想法,基督教信仰的安危甚至上帝的荣耀,都与耶路撒冷的存亡息息相关。因此,失去圣城让整个西方陷入悲恸。得知这个消息,乌尔班三世(Urbain Ⅲ)含恨而死。耶路撒冷的消息被口口相传,伴随着人们的哭泣和绝望。人们说,天象已经预示了圣地的灾难。圣地沦陷后,在所有人的悲伤中,神迹一次次地出现:十字架泣血,与信徒的眼泪交融,还有圣徒的幻影多次出现在教堂里。人们声称耶路撒冷的不幸是上天的惩罚,试图以苦行赎罪,感动暴怒的上帝。所有人都满怀着悲伤而后悔的情绪,随之而来的是虔诚的改革。在格雷戈里八世(Grégoire Ⅷ)的号召下,欧洲准备远征,然而行动还没开始,格雷戈里就去世了。领导十字军东征的使命落在克莱蒙三世(Clément Ⅲ)肩上。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苏尔的大主教吉约姆来到西方,寻求贵族们的援助,教皇把为圣战布道的任务交给了他。首先他在意大利的民众之中布道,然后来到了法国;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和法国国王腓力·奧古斯特(Philippe-Auguste)在吉索尔(Gisors)附近召开集会,吉约姆也出现在这次会议上。两位国王这在为争夺温辛(Vexin)作战,苏尔的吉约姆一来,他们就放下了武器。在王公贵族和骑士们面前,圣地的教士高声宣读一段关于耶路撒冷被萨拉丁夺去的记述,对灾难的描绘让在场所有人泪流满面。布道者激起了信徒的热情,他们纷纷领取十字,他还描述了基督徒们如何被赶出居所,如何被剥夺财物,又是如何在亚洲人中间流浪,休息时连一块垫在头下的石头都找不到。他指责欧洲的贵族和骑士们,他们任凭耶稣基督的遗产被蹂躏,他们忘记了父辈用血汗建起的耶路撒冷王国。还有,欧洲的基督徒相互争斗,只不过为了边境的一座村庄或一条河流,而这个时候,异教徒正得意地践踏着耶路撒冷王国。他的激励让所有的心灵深受震撼。亨利二世和腓力·奥古斯特之前还是你死我活的敌人,此时热泪盈眶地拥抱在一起,并要求领取十字。众多的王公贵族和骑士,许多主教,还有法国和英国的大主教,都宣誓要光复耶路撒冷,其中有亨利的儿子阿基坦伯爵理査(Richard)、弗兰德伯爵、阿尔萨斯的腓力(Philippe d'Alsace)、勃艮第公爵于格、香槟伯爵亨利、布卢瓦伯爵提伯(Thibaut)、派尔什伯爵侯特鲁、苏瓦松、讷韦尔、巴镇(Bar)和旺多姆(Vendôme)的伯爵们、蒙特莫朗西(Montmorency)的乔瑟兰和马修两兄弟。聚集的所有人都高声重复着:“圣十字!圣十字!”战争的呼喊响彻所有的土地。十字军东征的热情覆盖了法国全境和所有相邻的地区。
这项神圣的事业缺少足够的资金,贵族和主教们召开会议,决定让不参加战争的人缴纳收入和家产的十分之一。这项税款称为“萨拉丁什一税”,指明税款是用来进行战争的。拒不交付这笔神圣的税款,就会遭开除教籍的惩罚。教士们试图只用他们的祈祷来帮助十字军,然而他们的抗议没有奏效,教堂被迫交税。规定上交萨拉丁什一税的法律也应运而生。然而什一税的税款依然不够,人们又想起犹太人的财富,法国国王在犹太教堂里扣留了这些犹太人,并强迫他们从自己的财富里拿出五千银马克。
然而信徒们的牺牲偏离了他们虔诚的目的,钱财被挥霍在反对亨利国王的战争中,因为他的儿子理査侵犯了腓力·奧古斯特的领土。教皇特使开除了理査的教籍,并威胁腓力,要禁止他王国内的宗教活动。对于这些驱逐和威胁,两位贵族都表示不服。然而亨利国王的逝世结束了争端,这位英国君主临死前还在咒骂他的不肖之子。理査成为了英国国王,他把父亲的去世归罪于自己,于是全心全意地准备神圣的出征。在北安普顿(Northampton)附近,他召集了王国的贵族和教士,在这次集会上,坎特伯雷(Cantorbéry)的大主教为十字军东征布道。同样是这位教士,他周游各个地区,试图把宗教和战争的热情散播到全英国,在他行动的过程中,不断发生了许多神迹般的奇事。英国人的热情首先表现为反对犹太人,伦敦城和约克城染满了犹太人的鲜血。理査期待着迫害犹太人可以让他收获一笔财富,所以一点都没有着急制止民众的狂热。尽管从犹太人那里剥夺了许多财物,尽管萨拉丁什一税在英国得到了严格得近乎残酷的执行,对于理査来说,这些依然远远不够。他放弃了国王直接管辖的地区,拍卖了王国所有的大头衔,他说,只要找到买家,他连伦敦也会卖掉。
人们风风火火地为十字军东征做准备,布卢瓦的皮埃尔是当时家喻户晓的诗人,他用他的言辞激起骑士和贵族们的热忱,这时候,腓力·奥古斯特和理査在诺南库尔(Nonancourt)举行了会见。两位国王即将带兵东进,他们希望保证军中的纪律,为压制朝圣者的情欲和罪恶,他们制定了严格的规章。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中,女人的参与引起过不少混乱,诺南库尔会议明确禁止女人前往圣地。规定还禁止了一切赌博游戏,限制餐桌和服饰上的奢侈。理査从马赛乘船出发,腓力从热那亚出发。法国君主把王国的管理交给了她的母亲,阿黛勒太后(Adèle),共同执政的还有国王的叔父,香槟的枢机;国王在圣丹尼修道院领取了朝圣者的干粮袋和手杖。
在吉索尔别过了法国和英国国王以后,苏尔的大主教继续肩负起为圣战布道的责任,他来到德国,鼓动红胡子腓特烈领取十字。这位君主与圣座之间有宿怨,十字军东征正好为他提供了与信徒领袖和解的天然契机。红胡子腓特烈的英勇已经在四十多场战役中得到证实,然而在十二世纪,他即将前往亚洲寻觅的,才是他真正的光荣。德国皇帝顺应了当时的舆论要求,他在美因茨(Mayence)的会议上领取了十字,那些最显赫的德国骑士纷纷效仿腓特烈。罗马教廷的鼓舞回响在日耳曼所有的教堂里,圣战的使徒和巴勒斯坦的代表们周游四方,诉说基督教国家在东方的命运,哀叹救世主的十字架被血腥玷污。
腓特烈曾经跟着他的叔父康拉德参加过第二次十字军东征,他知道,远征必然伴有混乱。为了准备圣战,纽伦堡(Nuremberg)和其他许多地方都召开了集会,在这些集会上,皇帝撰写了明智合理的章程,做好一切准备,防止这支人数众多的军队缺乏纪律,引发灾难。十字军有序地在雷根斯堡集合。1189年的圣灵降临节 [1] 前后,德国皇帝率领大军出发。他不在的时候,国内事务由他的儿子亨利掌管。腓特烈大军上路,信使先行,信使们把消息带给皇帝将经过的每一个国家,不管统治那里的是穆斯林还是基督徒。荷兰伯爵亨利负责把消息带给萨拉丁,皇帝与开罗和大马士革的苏丹之间曾保持了友好的关系,他向萨拉丁声明,不可能与萨拉丁继续保持友谊,而且,如果萨拉丁不归还手中的耶路撒冷和救世主的十字,整个罗马帝国都会站起来反对他。萨拉丁的回信则是一纸战争宣言。
腓特烈的大军穿过匈牙利的途中,处处都能遇见医院骑士团的人。行至保加利亚境内,军队才开始真正体会到朝圣的艰辛,此时的保加利亚,比隐士彼得经过的时候更加荒凉。城市中空无一人。磨坊坍塌,行人必须穿过的隘路都被巨大的石块堵死,由土匪强盗把守。当地居民残害朝圣者,并掠夺他们的财物。一路上,许多保加利亚人被吊死在树上,这场景让人不寒而栗,史料上说,他们像“肮脏的狗”或者“嗜血的狼”一般吊死。德国军队抵达菲利波波利(Philippopolis),得知奉命送信给皇帝伊萨克(Isaac) [2] 信使们被丢进了君士坦丁堡的监狱。这个时候,德国人把离开雷根斯堡之前拟定的纪律规章都抛在了脑后,在几个月之内,沿途放火烧遍了整个拜占庭帝国。待到信使们被释放,回到朝圣者队伍中间,人们一听说拜占庭君主背信弃义,已经与萨拉丁结盟,所有将士都怒火中烧。
德国人一举拿下埃迪尔内、迪迪莫提克(Didymotique)、锡利夫里、盖利博卢(Gallipoli),还有马尔马拉海与达达尼尔海峡右岸的广大土地。腓特烈开始着手攻打君士坦丁堡,他向威尼斯、安科纳(Ancône)和热那亚借来了大大小小的船只,准备从海上攻打拜占庭帝国的城市,他还要求教皇为十字军对希腊的战争布道。长久以来,伊萨克一直死守海峡,拒绝十字军通过,如今他终于在十字军面前卑躬屈膝,自知必须协助这支令人生畏的大军渡海。一千五百艘小船和二十六艘双桅战舰载着朝圣者们来到亚洲海岸。土瓦本公爵(duc de Souabe)与他的部队第一个通过达达尼尔海峡,腓特烈大帝与最后一部分军队在号角声中一同渡过海峡。
腓特烈从拉姆萨卡(Lampsaque)出发,经过比阿河(Granique),亚历山大大帝和大流士(Darius)曾经在这里激战 [3] 。军队抛下左侧的奥林匹斯山(Olympe)和右侧的伊达山(Ida),往阿拉谢希尔(Philadelphie)的方向行进。基督徒军队狠狠地打击了一队希腊人,这些希腊人曾经频繁地攻击手无寸铁的朝圣者,杀掉朝圣者后抢掠财物。史料上有这样的记述,十字军正走在蛇蝎之地,蝎子的脑袋并不可怕,尾巴上却藏着毒刺。从拉姆萨卡到阿拉谢希尔,腓特烈穿过众多城市与河流,这些地方在古代的诗篇中赫赫有名;然而编年史作者却只用粗俗的名字称呼它们,俄斯普斯河(Oesepus),盖迪兹河(Hermus),帕克透勒河(Pactole),还有帕加马(Pergame),萨第斯(Sardes)和马涅锡(Magnésie),这些名字并没有唤起日耳曼十字军战士灵魂中古老的记忆。
阿拉谢希尔是属于希腊人统治的最后一座城市,是穆斯林势力的边界,这座城市拒绝为法兰克军队提供粮食。骑士们受到如此不友好的迎接大为恼火,他们破开一扇城门,刺伤许多希腊人,还有一些十字军战士登上城墙,在上面放箭或者丢下石块,直到腓特烈干涉,这些挑衅的行为才算停止。从阿拉谢希尔到老底嘉,朝圣者们在美索西斯(Messosis)的山区损失了许多马匹。他们看到了的黎波里和希拉波利斯(Hiérapolis)的废墟,后者的残垣断壁散落在一座山南部的高地,距离老底嘉有两个小时行程。基督徒大军渡过吕卡士河,历史作者也称其为小门德雷斯河,然后,军队进入了粮食充足的老底嘉。
史料记述腓特烈离开老底嘉后的路线时,常常首先提到距离这座城市十七古里的萨里纳湖(lac de Salines)。军队穿过的这片沙漠地区没有树,没有花,甚至寸草不生,皇帝的军队在这里损失了好几头牲畜。行至湖边,军队遇见了土库曼人的大批牲畜,在湖边扎营的土库曼人抛弃了他们的帐篷,已经逃进山里;然而德国朝圣者们不愿在路上激起仇恨,他们认为不染指这些牲畜才是合适的做法:之前出征的大军从来没有这样稳重律己的例子。十字军从萨里纳湖行至阿克谢希尔,一路上战斗不断,接下来又是长期的天灾,行军共计二十天。穆斯林军队在阿克谢尔希附近地区不断攻击基督徒的营地,一次次被基督徒击退。五旬节的第二天,十字军与科尼亚苏丹的军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战斗,战场距离科尼亚城约有七、八古里,根据史料记载,敌军共有三十万名穆斯林战士。土耳其骑兵遍布原野,如同铺天盖地的蝗虫。日耳曼人打退了这支大军,一位朝圣者凭朝圣的信条发誓,说他看见圣乔治率领着十字军战士英勇战斗。苏丹军队残部逃往科尼亚。
德国人让一个穆斯林做他们前往里考尼地区中心城市的向导,这位向导却把他们引到了没有水的沙漠。人们遭受着口渴的种种折磨,为了缓解难忍的干渴,有些人喝了马匹的血,有些人喝了自己的尿,有些人咀嚼树叶或草皮,润湿燃烧般的口腔。后来,朝圣者们行至一片沼泽地,一位亲眼见过这一景象的老人说,沼泽中腐臭的水此时就像琼浆玉露,人们冲到岸边,奔向泉眼,就像逃脱猎人追赶的小鹿。
一位穆斯林使者来到军中,向腓特烈大帝提出,用三百金埃居换得穿过敌人土地的自由。腓特烈回答:“我们已经习惯不用金子买路,而是靠铁刃和我主耶稣基督的帮助打开道路。”德国编年史作者们往往不吝笔墨,细细描述这场让十字军打开科尼亚城门的战斗。大军兵分两路,一部分由腓特烈统帅,另一部分由土瓦本公爵率领。第一支军队攻击散布在草原上的敌人,第二支军队则猛攻城门。英勇辉煌的战斗之后,皇帝和他的儿子占领了这座城市。当时在场的一位士兵说起这次胜利,认为这将是名垂千古的丰功伟绩,他说:“因为科尼亚城简直跟科隆(Cologne)—样大 [4] 。”德国人继续行军,来到距离科尼亚三十五古里的拉朗德(Laranda),今天,这座城市叫做卡拉曼(Caraman)。一位历史作者在描述这段路程时说,德国军队遭受了千辛万苦,任何人类的语言在叙述这些经历时,都必然会情不自禁地默念基督之名和圣十字的荣耀——甚至用天使的语言也是如此。
人们遭受着口渴的种种折磨,为了缓解难忍的干渴,有些人喝了马匹的血,有些人喝了自己的尿,有些人咀嚼树叶或草皮,润湿燃烧般的口腔。
日耳曼人来到了基督教国家的边境。亚美尼亚的贵族们向腓特烈派遣使者,为他提供了他需要的一切援助。朝圣者们不用再担心穆斯林的攻击或偷袭,然而大数境内艰苦的道路依然考验着他们的耐心和勇气。一位旧时的编年史作者说:“看到军中最尊贵的领袖被疾病和疲惫折磨得不能行走,坐在骡子背上穿过陡峭的岩石和危险的小径,谁不会感动得热泪盈眶!看到骑士、贵族和声名显赫的主教们像动物那样手脚并用,攀登连岩羚羊都上不去的高山,在深渊边缘行走,谁不会心生同情!朝圣者们丢掉了多少武器、行李、马匹,甚至自己也随时有可能掉下深渊,这又是多么壮烈的牺牲!引领他们脚步的是他们心中的博爱,对天国土地的向往让他们毫无怨言地承担了所有的不幸。”
这次出征让亚洲的敌人闻风丧胆,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可怕灾难却让轰轰烈烈的出征戛然而止。十字军沿着格克苏河(Sélef)行军,这条小河发源于拉朗德附近,在奇里乞亚注入大海。腓特烈大帝也许想洗澡,也许只是想过河,他下了水,只一会儿工夫,就被河水夺去了生命。他的死亡让军队陷入混乱和悲痛,有些朝圣者在惨痛的灾难面前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还有些人因绝望而自暴自弃,背离了耶稣基督的宗教。当时的史料在记述这场灾难时,面对上帝可怕的神秘莫测,记述者往往诚惶诚恐。十字军继续缓缓前行,他们卓越的领袖之前还支撑着他们的勇气,此时却只是一具尸体。关于腓特烈遗体的埋葬地,历史作者们的见解不尽相同。根据他们的记述,德国皇帝的墓也许在安条克或者苏尔。十字军支离破散,有些人去了安条克,却刚好赶上那里的瘟疫,染病而死。还有人进入阿勒颇的土地,几乎全部落入穆斯林之手。一位阿拉伯历史作者说,当时在附近所有的土地上,每个家庭都拥有三四个德国奴隶。十万日耳曼十字军战士从欧洲出发,只有不到五千人抵达巴勒斯坦。当我们想到腓特烈高瞻远瞩的卓越才能,想到他为了保证出征的胜利曾经千思万虑,再看这支无敌大军的悲惨命运,人类的智慧面对天意只能哑口无言。
德国皇帝腓特烈一世之死。
注释
[1] 基督教的圣灵降临节的日期则定在复活节后第50天和耶稣升天节后10天。
[2] Isaac Ⅱ l'Ange,伊萨克二世·安格洛斯,1185年至1195年的拜占庭帝国皇帝。
[3] 大流士三世是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Achaemenid Empire)最后一任国王。前三三四年,西方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率领大军入侵波斯帝国,并在多场战役中击败人数众多的波斯军,并于前三三一年攻下帝国首都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整个波斯帝国大部分区域被亚历山大控制。
[4] 科隆是德国最古老的大城市,中世纪科隆成为一个重要的教会中心和艺术知识中心。从12世纪开始科隆与耶路撒冷、君士坦丁堡和罗马市一起被并称为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