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十字军东征的预言没能实现

鞑靼人控制耶路撒冷,并与基督徒联盟。热那亚贵妇的十字军东征。法国十字军东征的尝试。瓦卢瓦的腓力的圣战计划。塞浦路斯国王,吕西尼昂的皮埃尔,率领一万十字军东征。亚历山大港的劫难。热那亚人和法国骑士在非洲海岸的十字军东征。

(一二九二年至一三〇三年)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教皇尼古拉四世(Nicolas Ⅳ)为东方基督徒殖民地的毁灭哀叹不已,天主的仁慈让教会积累了许多财富,他打开教会的宝库,分给领取十字的人。英国国王爱德华曾经承诺二度穿过大海,然而他仅仅从圣地征收了教士们的税款。皇帝鲁道夫也佩戴了朝圣者的标志,然而比起亚洲的基督教势力,他更关心德国的事务,此时他已经寿终正寝。

当耶路撒冷被西方遗忘,波斯的鞑靼人突然出现,他们曾经让整个欧洲一片惊惶,他们离去后,欧洲人已经忘记了他们。然而现在,正是鞑靼人点燃了基督徒国家的希望,除掉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穆斯林的计划形成了。鞑靼人与基督徒的敌人作战已久,统治蒙古人的海合都大汗(Cazan)把基督的信徒看做盟友,他的军队中有格鲁吉亚人服役,圣十字的旗帜也在汗国大旗旁边熠熠生辉。这位大汗在霍姆斯的草原上战胜了埃及的马木留克,阿勒颇和大马士革也为他打开了城门,跟随他的基督徒回到了耶路撒冷,他亲自与基督徒们一起膜拜救世主的圣墓。从那时起,海合都向教皇和欧洲基督徒世界的统治者们派去使者,请求他们的支援,并把圣地的所有权让给他们。在西方,没有一位君主响应蒙古人的召唤,此前,一场儿童十字军东征展现了圣战的颓势,这次,衰退在更加奇异的现象中呈现出来。当教皇号召战士们鼓起勇气前往东方,只有热那亚的贵妇们响应了他的号召。这些十字军的巾帼英雄们接受了教皇的祝福,却并没有出发,她们本应加入海合都大汗的阵营,大汗却在大马士革去世了,也带走了基督徒最后的希望。

圣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是亚洲基督教势力最后的军事力量,也是最后的防守。托勒密毁灭之后,医院骑士团来到罗德岛安身,并在太阳岛(l'île du Soleil) [1] 、科斯岛(Cos)和凯法利尼亚岛(Céphalonie)上聚集起力量。他们的军队建起的帝国沿着亚洲海岸展开版图,哈利卡那索斯(Halicarnasse)、金德(Gnide)和泰麦斯索斯(Temessus)的遗址上扬起圣约翰的旗帜。圣殿骑士团的计划就不那么周到了,他们回到欧洲安身,在那里,他们掌握着富可敌国的地产,然而,他们忘记了圣伯纳铎的训诫,引火烧身,政治家的贪婪与君主们的嫉妒将他们置之死地。军团被流放,为了耶稣基督的利益,他们曾拥有那么多的英雄事迹,为了信仰,他们曾遭受了那么多的苦难,这一切回忆也不能拯救骑士们,他们遭受的酷刑原本是为异端分子与偶像崇拜派准备的。

基督教君主们再次承诺光复圣地,然而当时的一位作者说,与撒拉逊人作战的誓言“不比骑士们向贵妇人许下的誓言更神圣”。“美男子”腓力(Philippe de Valois)和他的继任者们时而把救援力量送到亚美尼亚,时而送到塞浦路斯王国,就是从来没有考虑过履行他们的诺言。纵使彼得拉克巧言令色,纵使圣战最后的使徒撒努提(Sanutti)和赖蒙·吕肋(Raymond Lulle)付出了前所未闻的努力,冷漠的基督教世界也毫不感动。十四世纪上半叶,瓦卢瓦的腓力是唯一一位认真考虑率领十字军东征的贵族。在整个王国里,教士为圣战传道,弗罗萨尔特(Froissard) [2] 说,“十字军东征对于所有领主来说,都是一场令人兴奋的消遣,尤其是对于那些追求一生戎马倥偬的人。”教皇约翰二十二(Jean ⅩⅩⅡ)派兰斯(Reims)的大主教来到阿维农(Avignon),在全体红衣主教会议上发表了关于神圣事业的演讲,并宣称,法国国王将在1334年八月出发。一支舰队会在马赛等待十字军,爱德华也承诺参加这次出征。然而临近出发时,约翰二十二去世了,一切都因他的去世而搁置。这时,英国与法国之间又爆发了可怕的战争,敌人所向披靡,腓力不得不放弃海外出征,调用为光复耶稣基督遗产聚集而来的队伍与舰船,保卫他自己的王国。

阅读 ‧ 电子书库

纵使彼得拉克巧言令色,纵使圣战最后的使徒撒努提和赖蒙·吕肋付出了前所未闻的努力,冷漠的基督教世界也毫不感动。

接近十四世纪末,有三四支东征军队从西方各港口出发,这些出征可以看做十字军东征的延续,或者不如说是一幅圣战衰落的图景。教皇与威尼斯共和国派出一支舰队奔袭于地中海各岛,有一段时间,圣十字的旗帜挺立在伊奥尼亚(Ionie)的首府。没过多久,维也纳太子亨伯特二世被教皇任命为“反对土耳其人与反对对罗马教廷不忠者之圣旅长官”,他带着一百人的军队在马赛登船,到亚洲寻找征服的财富或者殉道的光荣。然而他一样都没得到,毫无荣誉地回到了欧洲,还欠了一大笔债。十字军东征完全榨干了他的公国,他便把公国丢给了法国王权统治,由于他的妻子在罗德岛去世,他无牵无挂,做了牧师,被任命为兰斯大主教,另外还接受了亚历山大港主教的头衔。

塞浦路斯王国则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光荣地反对叙利亚和埃及的穆斯林力量。吕西尼昂的皮埃尔期望恢复海外的基督徒领地,他亲自到西方来请求援助:在塞浦路斯国王、法国国王和丹麦国王列席的阿维农朝会上,人们再次听到了锡安山的呻吟;教皇在集会的君主面前为十字军东征布道;吕西尼昂的皮埃尔在教皇的引荐下奔波于欧洲各地,在国王的朝廷上亲自为圣战布道,却没有取得成功。不过,即使欧洲尤其是法国麻烦不断,还是有不少人可以参加东征,这些人自小在军营中长大,身无长物,唯有一把宝剑,战争让他们习惯了靠战利品为生。塞浦路斯国王正是从这个阶层的人们之中征到了一支军队。这样,他的旗下聚集了一万十字军,他指挥大军,向亚历山大港发起了第一波进攻,那里无人抵抗。国王率领的这支军队由冒险家组成,洗劫埃及最富裕的一些城市在所难免。三天之内,军队对这座城市肆意蹂躏,而后却无法维持城市的统治,国王只得仓促弃城,把当地基督徒留在无数烦忧之中。接下来,出征大军转向叙利亚沿海,在那里,军队本应光复的黎波里、老底嘉、塔尔图斯、贝鲁特等城市,然而,像亚历山大港一样,这些城市只是遭受了破坏,并被付之一炬。这场海盗的战争让异教徒陷入恐慌,为了阻止这支军队,开罗苏丹只得向基督徒提出对其大大有利的停战,别无他法,基督徒接受了协议,停止佣兵,当他们离开时,一切还跟战争之前毫无二致。一切正符合穆斯林势力的策略。

查理六世(Charles Ⅵ)统治期间,热那亚人计划发动一次东征,反对蛮荒地区海岸的穆斯林,他们向法国国王要求一位军队将领。出征远地的消息一传开,众多战士从王国各地甚至从英国赶来,迫不及待地展现他们的勇气。贵族们请求得到前往非洲与撒拉逊人一战的荣誉,其中有奥弗涅的太子、库西的领主、拉特里穆伊勒的居伊(Guy de la Trimouille)、维埃纳(Vienne)的领主约翰,一千四百名骑士和领主,在国王的叔叔波旁公爵的领导下,来到热那亚,登上了共和国的舰队。这支新的十字军穿过大海以后,在非洲海岸登陆,来到阿非利加城(Afrique)或阿曼狄亚城(Amaldhia)扎营,弗洛萨特尔根据这座城市的地理位置与港口,将其与法国的加来(Calais)相比。最初,撒拉逊人守在城墙里,只是从高塔上投下长矛和箭。几天后,他们向十字军的营地派出一个住在城里的热那亚人,负责向他们质问,尤其询问法国人和英国人,为什么远道而来,向从未为害于他们的人民发动战争:贵族和领主们聚集起来,向热那亚使者回答,穆斯林“把上帝的儿子钉上十字架,迫害致死,上帝之子名为耶稣基督”,正因为如此,西方的战士们把他们看做敌人。另外,英国和法国的骑士们还指责非洲的撒拉逊人侮辱了热那亚共和国,“他们说的义愤填膺,就好像巴黎或伦敦被攻击了一样”。战斗就这样开始了,守军表现出来更多的谨慎而非勇气,而十字军的骑士们无所畏惧,却毫无纪律。烈日下,致命的炎热尤其保卫了这座城市,发动第一次攻击时,就有六十个骑士或侍从因炎热窒息,被带回营地。军队还遭受着饥饿、病痛以及一切水土不服的折磨。在酷暑的炎热下吃尽苦头后,人们又担忧着雨季的到来。除了人们正在遭受着的和为将来担忧的一切苦难之外,内部的纷争也让军队不得安宁。法国人和英国人很快不再信任热那亚人,认为他们尽是些“无情无义的人和叛徒”。在热那亚人那一边,人们又震惊于骑士们在战争中如此缺乏热情和勇气。最终,双方决定,放弃围城,回到热那亚。

热那亚人发动这场战争,意在保护欧洲的商业免遭非洲海盗的骚扰,然而这场战争只是增加了他们本想避免的灾难,复仇、愤怒与担忧让各地的异教徒都拿起武器反对基督徒。非洲海岸各地出发的舰队覆盖了地中海,切断了欧洲与外界的联系,欧洲人已经习惯从大马士革、开罗和亚历山大港获得商品,现在这些商品无处可寻,当时的历史学家哀叹,法国和德国无从获取香料,简直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史料中还补充道,在这些麻烦不断、危险滋生的日子里,所有通往东方的道路都被关闭,西方的朝圣者无法参观圣地。

注释

[1] 即罗德岛。

[2] 法国中世纪著名编年史家,神父,著有《编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