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教皇为反对土耳其人的十字军东征布道

骑士们在聚集在弗兰德的里尔。穆罕默德围困贝尔格莱德。庇护二世为十字军东征布道。教皇庇护二世率领一支十字军出征。即将在安科纳登船的庇护二世逝世。匈牙利之战,罗德岛之围,奧特朗托遭到侵略。穆罕默德二世之死。

(一四五三年至一四八一年)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听说了穆罕默德二世刚刚取得的胜利,所有的基督教民众陷入一片恐慌,人们相信,土耳其士兵们已经在匈牙利和德国掀翻了福音书的祭坛。欧洲曾想让东方摆脱可耻的伊斯兰教,而异教却亲自上门,开始侵略欧洲。为了拯救耶路撒冷和拜占庭,人们发动了多少战争,尝试了多少努力,可是现在,连基督教世界的首都罗马也面临着威胁。教皇尼古拉五世醉心于文学的复兴,对基督教的希腊遭受的危险漠不关心,因此备受诟病。人们责怪他过于关心世俗的古代,竭力防止古时光辉的遗产被破坏,而此时基督的信仰却在蛮族的攻击下岌岌可危。于是,尼古拉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为发动一次十字军东征布道,但是此时的欧洲万马齐喑,没有人愿意拿起武器,欧洲的人们已吓得呆若木鸡,眼睁睁地看着穆斯林势力推进,好像看着传染病或杀人犯从一地到另一地不断逼近,没有任何人力可以阻止他们的脚步。

君士坦丁堡沦陷后没几个月,勃艮第公爵“好人”腓力将他管辖之内所有的贵族召集到弗兰德的里尔,并试图在一场骑士的庆典上唤醒圣十字骑士们的热情。在骑士团出色的戏剧和典礼中,人们突然看见一个撒拉逊巨人带着一头大象走出来,大象背上载着一座塔楼,里面关着一位穿丧服的古罗马妇人。这位代表基督教教会的妇人走出监狱,来到勃艮第公爵面前,用诗句叙述了一段长长的哀怨,讲述了她所遭受的苦难。她尤其埋怨本应前来相救的贵族和骑士们行动迟缓,热情低迷。拉马什的奥利维亚(Olivier de la Marche) [1] 补充道,“好人”腓力同情地看了神圣教堂夫人一眼;接着一位军中的传令官高声读出他准备好的誓言,向造物主上帝和至圣的玛利亚发誓,然后向贵妇和姑娘们发誓,如果法国非凡的基督徒君主愿意为守护信仰鞠躬尽瘁,反抗强大的土耳其人被诅咒的事业,他将伴随法国国王左右,周到地侍奉他,好让上帝降福于国王。参加典礼的所有王公贵族都各自呼唤着上帝与圣母之名,自然也没忘记贵妇人和姑娘们,并发誓将他们的财产和生命奉献给耶稣基督,还有他们威严的领主,勃艮第公爵。有些人还在他们的誓言里加上了对奥斯曼土耳其人的挑战,一些人承诺与敌人一对一地战斗,另一些人提出愿意作为东道主,邀请一些土耳其贵族前来决斗。一个骑士保证,星期五再也不吃已死的动物,直到他抓到一个或许多基督教的敌人,还有一个人发誓,直接走到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军旗下,把它从大地上拔出来,否则宁愿悲伤地死去。

这一切与隐士彼得和圣伯纳铎预言的圣战相去甚远!克莱蒙会议和另外几次为东方事务而召开的会议上,人们曾经热血沸腾,这样的热情在这次骑士集会上已无迹可寻。法国国王查理七世本应率领十字军前往亚洲,可他连十字架都没有领取,法国已经全然忘记了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入侵。

然而,仍然有几个虔诚之人为了让早期圣战的辉煌重现,做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努力,为了重新燃起人们的灵魂,激发十字军战士骁勇的牺牲精神,圣弗朗索瓦修道院(Saint-François)的修士约翰·卡比斯特朗(Jean Capistran)与锡耶纳(Sienne)的主教希尔维斯·埃涅阿斯(Sylvius Æneas)想尽了一切办法。前者被人们视作圣人,他奔走于德国和匈牙利的城市,向聚集起来的民众们宣讲信仰此时的险境和异教徒的威胁;后者是那个年代里学识最渊博的主教之一,他用希腊语和拉丁语写就许多信件,字里行间,他既是个讲道者又是个诗人,他激励贵族们拿起武器,为了防止他们自己的领土遭到入侵,也为了拯救整个基督徒世界免遭即将到来的灭顶之灾。教皇也发挥他的全部影响力协助两位布道者,他们终于唤醒了民众精神上慷慨奉献的情感。然而想要激起民众的行动,还需要贵族的权威,而这些贵族们或是互相争斗,或是一心一意巩固自己的权力,对于圣战一直无所行动。锡耶纳主教说:“基督教的欧洲不过是身首异处的尸体,无法无天的国度。”基督教世界尚未着手弥补之前的巨大灾难,也没有为接下来的苦难做好准备,眼见着君士坦丁堡沦陷的尼古拉五世就撒手人寰了。

继承尼古拉五世的卡利克斯特三世(Calixte Ⅲ)在登上教皇宝座时,重申了他曾经发下的誓言,他将动用一切力量,阻止土耳其人的入侵。他派出教皇特使和讲道者来到欧洲各地,宣布要发动一场反对异教徒的战争,并为其布道。那时候,穆罕默德二世正准备率军进攻匈牙利。

就在此时,两颗彗星出现在天空中,呈现出不祥的预兆,整个西方陷入深深的担忧。卡利克斯特鼓励基督徒们作忏悔,并告诉他们,圣战是一种赎清罪过,平息上天之怒的途径。很快,土耳其人围困了布达,附近的居民都赶去保卫城市。于是教皇下令,每天中午,鸣起所有教区的大钟,提醒教徒们为匈牙利人和所有与异教徒作战的人向上帝祈祷。任何基督徒听到信号以后,只要念诵三遍主祷文和圣母颂,就可以获得卡利克斯特的赦罪。这就是三钟经的起源,直到现在,教会仍然保留着这一传统。

布达已经被围困了四十天,穆罕默德二世威胁把这座城市化为残片与废墟,这时候,安尼亚德和修士卡比斯特朗赶来援助守军,一个带着众多的战士,另一个唯有虔诚的言辞和真挚的祈祷,却对胜利深信不疑。一四五六年八月六日,基督徒战士们一天之内就把穆罕默德的大军打得落花流水,摧毁了覆盖多瑙河与萨瓦河(Save)的奥斯曼土耳其舰队。安尼亚德展现了他奇迹般的英勇,在最危险的时刻,人们看见卡比斯特朗奔走在基督徒军队的行伍之间,手中高举十字,不断重复着:“胜利,耶稣,胜利!”超过两万穆斯林在战斗或逃跑中丧生;战斗在近卫军之中的苏丹也受了伤,只得带着败军迅速离开布达。

阅读 ‧ 电子书库

忏悔。一名濒死的战士祈求上帝宽恕自己的罪恶。

阅读 ‧ 电子书库

奥斯曼土耳其人入侵匈牙利。侵入贝尔格莱德四十天后,奥斯曼土耳其人被基督徒战败。

回到君士坦丁堡以后,穆罕默德很快从失败中恢复过来,开始征服此前属于希腊帝国的各个地区,拜占庭沦陷七年之后,他带着一路胜利的近卫军来到了伯罗奔尼撒。他几乎没遇到任何阻碍,不无轻蔑地接受了这轻易得到的胜利果实,他开始考虑更加宏伟的计划,当他已在斯巴达和雅典的废墟之中遍插新月旗帜,苏丹的目光被西西里附近的海域吸引住了,他开始寻找一条通往意大利沿岸的道路。

不知疲倦的圣战讲道者希尔维斯·埃涅阿斯刚刚继承卡利克斯特三世,登上了圣彼得的神坛。更名为庇护二世以后,他考虑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欧洲宣告人们遭受的威胁,鼓动基督徒贵族们集中力量,反对土耳其人。在曼托瓦(Mantoue)的一次会议上,各个沦陷或被奥斯曼土耳其人威胁的国家派出使节,讲述了基督徒民众在蛮族的统治下遭受的重重苦难。教皇强烈抗议君主们的冷漠,上帝把基督教国家的安危托付给他们,他们却无所作为,教皇的言辞中充满了虔敬,而他的虔敬中又充满了爱国情怀。然而他的鼓动和祈祷并未平息贵族们之间的嫉妒,欧洲曾经频繁地武装起来,保卫远地,而现在整个欧洲却不愿拿起武器,保卫自己的国土。

此时,土耳其人已经蹂躏了伊利里亚(Illyrie)的边境,并威胁着拉古萨(Raguse),新月旗帜飘扬在希腊和伊奥尼亚所有的岛屿上,意大利的海岸备受威胁,教皇召开了枢机会议,向枢机们宣布,他决定亲自带兵反抗异教徒。“他年老体弱,已经时日不多,却奔向几乎确定无疑的死亡。然而如果为基督徒人民而死,那么死在何时何地又有什么关系。”枢机们异口同声地赞同庇护二世慷慨的决定。从那时起,教皇开始筹备十字军东征,在这场出征中,他即是将领,又是使徒,他以雄辩的言辞激励所有的信徒,并在其中阐述了他之所以无私奉献的高贵的理由。他说:“我们的圣主已经失去了耶路撒冷和整个亚洲,我们已经失去了希腊和欧洲的好几个王国。现在,基督教国家在世界上仅仅占有一隅,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所有基督徒共同的神父将亲自来到敌人面前。毫无疑问,战争既不适合老人孱弱的身体,也不符合教皇的品格。然而当宗教的存亡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又有什么能牵绊住我们!……枢机和众多的主教们将跟随我们的军队,我们高扬旗帜,带着圣物出征,而耶稣基督本人就在他的圣体中与我们同在。当教皇带着他神圣的元老院和教会全部的随从前去保卫宗教与人道,哪个基督徒能够拒绝跟从他?”在他的信中,教皇指出,十字军将前往安科纳城及其港口。他承诺,任何服役六个月,或在同样的时间当中支持一到两个十字军战士的人,都可以得到赦罪。在西方所有的教堂里,人们宣读了教皇的这项敕令。就这样,他是唯一一个献身于爱德之火的人,一个为圣十字的利益牺牲自己的人,他振臂一呼,一时间十字军东征早期的热血和激情仿佛重生了。在距离土耳其人入侵之地最遥远国度,直到北方最偏僻的地区,人们领取了十字,拿起了武器。

庇护二世在圣徒大教堂祈求了上帝的保护之后,1484年从罗马出发。他正发着低烧,却担心十字军士兵看见他生病会丧失勇气,于是他藏起了自己的痛苦,还让他的侍从们对他的病情保密。一路上,人们为他的出征向上天祈祷,向他致敬,把他当做基督教世界的解放者。来到安科纳时,他看到那里有无数的朝圣者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比起骑士和贵族们,平民百姓更容易被教会的激励感动,值得注意的是,穷人们更多的是为欧洲的危难震动,而并非为俗世的富人和伟人召唤。庇护二世被十字军战士的悲惨遭遇感动了,然而由于无力供养他们,他带上了那些还可以自己出资作战的人,送回了剩下的人,并以十字军东征的名义为他们赦罪。舰队终于扬帆起航;在历史上,这是何等罕见之景,所有信徒共同的神父身涉战争和大海的险境,只为前往远地,打破基督徒的枷锁,探望身受磨难的孩子们!不幸的是,教皇的部队并未回应他的热情,而死亡不允许他完成牺牲的壮举,他感到大限将至,便召集来枢机们,对他们说:“到今日为止,为了拯救上帝委托给我的羔羊,我已经做了能做的一切;我既不吝惜辛劳,也不逃避危险。我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人们共同的安全,我未能完成已经开始的事业,现在轮到你们来实现上帝的意愿。”他勉强用最后的力气说完遗言,然后,他的灵魂就升上了耶路撒冷的天国。

庇护二世的死在朝圣者之中引起一片绝望,仿佛他就是十字军东征的灵魂,十字军东征随着他的死也一并结束了。只剩威尼斯人独自来到伯罗奔尼撒作战,面对土耳其人,他们没有取得任何明显的优势。希腊人满怀着得到援助的希望,也举起了自由的大旗,最终未能抵抗穆罕默德的近卫军,并成为了无私奉献的牺牲品,死于敌人的剑下。斯坎德培(Scanderberg) [2] 亲自来到西方请求援助,他的国都已经被围困。庇护二世的继承人接待了他,在所有枢机面前,他义正词严地声明,伊庇鲁斯王国是东方仅存的基督教王国了,在伊庇鲁斯,弱小的军队仍然在为基督教的事业而战斗。他补充道,如果他战败,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保卫通往意大利的道路。保罗二世(Paul Ⅱ)再次警告所有基督教国家,险境正在逼近,西方岌岌可危,然而西方国家并未听从他的警告;斯坎德培没有得到任何援助,他回到被土耳其人肆意践踏的阿尔巴尼亚,死于维斯岛(Lissa),一身荣耀,却对他曾拼死战斗的高尚事业已然绝望。

那时正是一四七五年,在乌理玛 [3] 和帝国中权臣贵族的见证下,穆罕默德二世庄严宣誓,他绝不纵情声色,不倦不怠,直到将基督教民族赶尽杀绝,他还宣布,先知穆罕默德的荣耀将从东方延伸到日落国度。整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回荡着苏丹充满威胁的话,人们纷纷投身于摧毁西方国度的行动中。经过充分的准备,可怕的战争从优卑亚岛开始。住在那里的居民或死于利剑,或被拍卖;要为人道和基督教的利益复仇,教皇唯一能采取的行动仅仅是派出一支舰队,众多船只在威尼斯和那不勒斯沿岸集合,前往安纳托利亚沿岸,在那里烧杀抢掠。如此徒劳的远征无法阻止奥斯曼土耳其势力的推进。有一段时间,穆罕默德与波斯展开战争,然而在底格里斯河畔取得胜利后,他很快回到了君士坦丁堡,再次威胁西方。他派出一只庞大的军队进攻匈牙利,同时,另一支准备攻击罗德岛,侵入意大利沿岸的大军也蓄势待发。在特兰西瓦尼亚,许多场血腥的战斗轮番上演,在其中一场战斗中,基督徒取得了胜利,他们纵情欢乐,还在战场上跳起舞来,周围满是死者和伤者。杀戮场景中的这场狂欢带有野蛮的色彩,与十字军的战士完全不相符。罗德岛之围则表现出一幕更具有英雄主义的场面。在这太阳之岛上,我们看到了十字军东征永远鲜活的画面,在那里,圣约翰骑士团仍然保存着最初的光荣。我们看到,塔楼依然屹立,花岗岩的棱堡,沟渠穿透裸露的石头,这一切依然留存着西方不同民族的名字,几个月以来,基督徒与土耳其人浴血奋战,保卫着这些堡垒。只有教皇西克斯特四世为罗德岛不可战胜的守护者送去了援助,教皇还将他们封为基督教会的守护者,并为大团长奥比松(Aubusson)送去了枢机的红袍。在基督教世界的首都,人们为基督徒对土耳其人的胜利欢欣雀跃,异教徒被打败的日子里,人们在罗马展开了许多次狂欢。

然而,最严重的险境依然威胁着意大利。一支所向披靡的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在那不勒斯沿岸登陆,占领了奥特朗托,那里的居民纷纷死于兵刃或大火。土耳其人的这次入侵出乎了人们的意料,恐惧在附近所有的地区蔓延。通过波菲尼斯(Bonfinius) [4] 的记述我们得知,教皇曾经考虑过离开使徒的城市,一直逃到阿尔卑斯山。史料上没有记载,究竟是哪些基督教民族拿起武器,打退一路战胜的奥斯曼土耳其人。然而当欧洲将自己的安危任凭天意处置,上帝拯救了基督教国家。五月三日,正是寻获十字架的日子,穆罕默德在君士坦丁堡猝死,消息同时传到各地,所有的基督教国家都得知了这一事件,将其作为最伟大的胜利。在此前危机最严重的罗马,教皇下令三日之内全民狂欢,在这三天里,圣安吉城堡(Saint-Ange)平安无事的炮楼里不断宣告着意大利的解脱。

注释

[1] 勃艮第宫廷的编年史官。

[2] 反抗奥斯曼帝国的阿尔巴尼亚民族英雄。

[3] 阿拉伯文原义为学者,是伊斯兰教学者的总称。它被用来泛指伊斯兰教中所有的知识份子,包括阿訇、毛拉、伊玛目等。

[4] 十五世纪意大利作家,人道主义者,历史学家和诗人。阅读 ‧ 电子书库

阅读 ‧ 电子书库

教皇西克斯特四世为罗德岛不可战胜的守护者送去了援助。

阅读 ‧ 电子书库

祝福。在繁星之下,十字军战士们聚集在一起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