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生与死》(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

根据1986 groove press 原版译出     程乃珊 潘佐君译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程乃珊是上海作家,其母亲潘佐君毕业于圣约翰大学(1943级教育系)。这个译本属于翻译体,有不少删节。本word版据原书制作。

据说大陆译本以百家出版社内部发行的版本删节最少。

目前大陆及台湾的译本都有不少缺点,感兴趣的去读原版吧。

阅读 ‧ 电子书库大陆曾经发行的中文版:

《生死在上海》方耀光、方耀楣、郑培君合译1988年8月百家出版社(内部发行)。

《上海滩的沉浮》上下册  华克健 曹思  韧人译   春风文艺出版社

《上海生死劫》上下册  苏帆译 1988年10月  中外文化出版公司

 

这书也只能在87-88年间的中国公开发行。89年以后,该书和作者都受到了批评,幸亏当时作者已经在美国定居了。谢晋、徐枫都曾想把本书拍成电影,均无果。

作者的女儿梅萍曾在上海电影专科学校念书,后来在上影厂当演员,但是可以肯定,她没有在银幕上露过面。书中多次提到一位梅萍的好朋友'孔xx', 就是上影演员孙栋光,他是《武训传》导演孙瑜的儿子,也就是在《玫瑰香奇案》里演一只鼎的演员。

郑念原名姚念媛,丈夫郑康琪,是郑观应的后代。在《繁华静处的老房子》一书中有他们的介绍。 . 姚也是个收藏家,曾经将自己收藏的古董捐献给上博,在《上海收藏家》一书中有她的一些事迹介绍。

阅读 ‧ 电子书库  阅读 ‧ 电子书库

《生与死》,郑念著,郑凯译,台湾敦煌书局1986年9月版;《上海生与死》,郑念著,曾国清、陈小安译,台湾新陆书局1987年8月版,

 

 

 

日文版《上海の長い夜》(上、下),日本原书房1988年版。[書名 上海の長い夜(上下2巻) 著者 鄭念 訳者 篠原成子、吉本晋一郎 発行所 原書房]

阅读 ‧ 电子书库 阅读 ‧ 电子书库

上海の長い夜 (上)(朝日文庫) 篠原成子 訳 / 吉本晋一郎 訳 / 鄭念 著 isbn:9784022612120 定価:882円(税込)発売日:1997年11月15日 朝日新闻社出版

上海の長い夜 (下)(朝日文庫) 篠原成子 訳 / 吉本晋一郎 訳 / 鄭念 著 isbn:9784022612137 定価:945円(税込)発売日:1997年11月15日 朝日新闻社出版

阅读 ‧ 电子书库        

郑念,外交官夫人,曾留过洋,文革因被诬为英国间谍,坐六年牢,什么罪都遭了,硬没承认那些莫须有的罪名,出来时才知道女儿被红卫兵杀害。后来到美国写了本书。这是郑念72岁时接受时代周刊专访时的照片。朱大可说,她有比古瓷更美更硬的灵魂。老太太最后在华盛顿异乡安静终老,享年94岁。

阅读 ‧ 电子书库

阅读 ‧ 电子书库  阅读 ‧ 电子书库

 

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           传记:nien cheng: a prisoner in china

grove press (june 1987)              by robin langley sommer

school & library binding: 64 pages
publisher: blackbirch pr inc (june 1994)

阅读 ‧ 电子书库   阅读 ‧ 电子书库

1988年企鹅版penguin books                 1995年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canada

一个对祖国有着深厚感情的,曾经与国家共同经历过生死的;非同寻常的伟大的女性。

一代名媛郑念以94岁高龄辞世,她留给人间最珍贵的礼物,莫过于其细述"文革"时期的个人回忆录《上海生死劫》。世人从中看到,一位优雅、坚毅、机敏、高贵的女性,面对野蛮和强权的侵犯时,如何坚守底线,维护自己生而为人的尊严,以及心中不可折损的价值。

 

【郑念】(1915.1.28-2009.11.2)

 

原名姚念媛,原籍湖北,1915年出生于中国北京。父亲是日本留学生,曾任北洋政府高官。先后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北平燕京大学。留学英国于英国政治经济学院, 师从著名的左翼政治学教授拉斯基(harold j. laski),获硕士学位。她在英国认识了同是留学生的郑康琪,两人相爱结婚,婚后她跟随先生改姓郑。1949年带着唯一的孩子郑梅平从香港到上海,回来参与红色中国的建设。郑康琪曾任国民政府外交部派驻澳大利亚官员。49年后任英国壳牌石油公司(shell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company)上海办事处的总经理,1957年死于癌症。1957 年到1966年郑念在英国壳牌石油公司任职。文革期间遭到迫害,导致家破人亡。独生女儿郑梅平遭红卫兵活活打死。她被抄家,1966年到1973年被关押在上海第一看管所,受到六年半的拘禁。1980年9 月20日离开上海取道香港后至加拿大首都渥太华,三年后定居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去国前,她将抄家发还的珍贵文物无偿捐赠给上海博物馆。

 

郑念对文革的个人叙述《上海生与死》出版于1987年。出版后即成为英语世界畅销书。好评如潮,该书被译为多种文字在各国出版。连后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约翰"库切都忍不住在《纽约时报》上写书评,推荐这本书。

本书郑念记述了从文化大革命开始到八十年代初出国这段时间的个人经历。对文革的记录尤如史实,读起来好像在读一部文化革命史。郑念在记录史实的时候,既详细地记录了这些政治事件,也仔细地记录了这些事件怎样影响到她个人,并力图分析这种个人和政治事件之间的关系。这使这本书有种个人编年史的性质。这本书也以编年的方式写下来的,从文革开始,到抄家,到软禁,到被捕入狱,上海的一月革命和军管,党内斗争和她在监狱中的经历,直到释放回家,尼克松访华和她最终获得离开许可,发展的顺序与时间顺序同步,对那些对文革所知不多的人来说,这本书可以是一本文革史,特别是上海文革史,虽然是通过个人经历来展现的。由于本书具有比较广阔的视野,对文革中的种种政治风波、事件都有记载和分析,这本书也反应了一个中国自由知识分子对红色中国的个人思考。个人性与历史性的结合,使本书独树一帜,其独特的角度弥足珍贵。

 阅读 ‧ 电子书库 和女儿郑梅萍

 

女儿梅平的死是她心中一个永恒的痛。梅平生于澳洲,有澳大利亚国籍,本不须回中国,这个错给她的伤痛,当她老病孤苦无依时,就越发加剧。而当她获悉杀害她女儿的凶手胡永年依然健在、儿孙绕膝时,更是心如刀割。

 

"一位真正的贵族不在他生来就是个贵族,而在他直到去世仍保持着贵族的风采和尊严。"--福楼拜

 

 

 

  在张戎的《鸿wild swan》(1991)在西方引起轰动之前几年,另一位中国女性的文革相关作品就已经成为了畅销书--那是第一本有关文革的英文畅销书,而作者本人也在文革期间历尽苦难。郑念的《上海生死劫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1987)是一本充满着巨大悲欢的回忆录,作者郑念日前逝世了,享年94岁;这本书可以解读为一部反映现代中国本身的代表作。

随着这本书的发行,她获得了赞誉。这本书好评不断,部分原因出于这本书以一个人的视角,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了文化大革命野蛮残酷、令人不解的故事。但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发生的那些事给郑念带来的心灵创伤却不易抹去。她在2007年对《时代周刊》说:"我在华盛顿的生活充实而忙碌。只是有时会感觉到一种萦绕于心的忧伤。黄昏时分,当白天渐渐远去,我的精力也下降了,我会觉得自己抑郁沮丧,怀念从前。但是第二天早晨,我醒来时又总带着新的乐观情绪迎接一天的到来,上帝赐予我们每一天,让我们有机会去获得启发,经历人生。我唯一的遗憾是梅萍不能陪在我身边。"

郑念,作家,生于1915年1月28日;逝于2009年11月2日。

     《卫报》2009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