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整个创作过程:视觉化、曝光、显影和扩印

当我站在相机后面,对场景进行构图,我会考虑相机位置、镜头焦距、滤镜、曝光和显影。我会提前思考加光和遮挡的可能性,也会对最终照片用于展示的尺寸有强烈的预感。这让我可以把整个摄影过程和我的演绎能力充分统一起来。这也是第4章讨论的“视觉化”的一部分,如今,这一章或许值得你重读一次。在对最终效果进行视觉化的过程中,我会尝试看清达到目的的每一步,而暗房操作是其中的关键。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在一片风景中,地面部分的反差分离程度很低,而天空部分比地面亮很多,同样也是反差很低。之前关于曝光和显影的章节已经指出了一个显而易见的方法,那就是让较暗的地面部分充分曝光,然后对曝光后的底片降低显影,把高光密度(即天空)带回可以简单扩印的范围。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但如果提前考虑到暗房扩印的可能性,并且充分统一整个创作过程,我可能会选择用常规显影来保持底片的整体反差,甚至延长显影来增加反差,然后在扩印的过程中再对天空部分进行强烈的加光。这样,我可以把天空的影调带回我想要的水平,而在这个过程中,我还保持或者增加了地面和天空的内部反差。比起整体影调都被扩大的照片,这样创作出来的照片会显得更生动(见图10-4a及图10-4b)。

阅读 ‧ 电子书库

阅读 ‧ 电子书库

图10-4a及图10-4b:通向落基山脉

图10-4a是直接扩印的相版。图10-4b是最终的照片,天空和地面分别扩印,就像是两张不同的照片一样。天空先曝光35秒,反差级别低于相版(80单位黄色滤镜),并对顶部进行额外加光,以带出云的细节。然后,地面部分用70单位的洋红滤镜曝光13秒,赋予它强烈的影调。我们可以在草地上看到北蒙大拿州落基山脉的锯齿状山峰

用这种方法,照片的制作难度也许更大,但是照片也会更有吸引力、更让人兴奋。通过提前思考局部加光这样的简单扩印技巧,我可以选择一种不同的曝光/显影方式,而如果没有充分统一创作过程,我将不会得出这样的选择。

对于局部遮挡,情况也一样。如果我从遮光的角度来考虑场景中的某些区域的曝光和显影(也许是细节富于趣味和构图意义的浓厚阴影部分),我可能就会选择不同的曝光和显影方式。

如果用这种方式来思考,你对分区系统的运用,就会延伸到你此前会避免的更高密度,或者延伸到你觉得根本不存在的区域!这样的思考可以大大扩展你的演绎和艺术才能,把你从自我束缚中解脱出来。

我觉得直接扩印(即没有进行加光或遮挡之类的暗房处理)没有任何好处,除非整个场景的影调值都能奇迹般地落在完美的影调排列中。这样的完美很少出现,所以暗房处理几乎永远都是必要的。亚当斯很清楚这一点,因为几乎所有他的作品都有加光或遮挡,有些还处理得很强烈。我也清楚这一点,所以我的大部分照片都有必要进行处理。我建议所有摄影师都充分认识这一点,并用这些暗房工具来满足自己的创意和艺术需要。

加光可以用于压暗高光、中间调或阴影区域。遮挡也可以用于相同的区域。唯一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能让照片显得最好看。决定如何处理后,就运用相应的技巧。加光和遮挡是有用、合理,并且具有创造力的技巧,请大胆使用它们。同时也请记住,眼睛在扫描场景中明暗不一的区域时,是用许多光圈值来观看的,而相机则只能用一个预设的光圈值来看所有区域。所以,加光也许是让影像回归你的观看方式的唯一方法。调整在于哪里?在于你一开始对场景的观看方式,还是在于你的照片?它可以在于其中的任意一个,或者两者!谁在乎这个呢?场景不是属于你的,但照片却永远都是你的!所以,需要怎样调整,就怎么做。每个好的摄影师都应该认识到这一点。

有多少摄影师(包括初学者和高级摄影师)曾经在暗房中遇到过下面的问题?假设你正在扩印一幅风景作品的底片,其中有一团巨大蓬松的白色积云。这块云盘踞在大地之上,并在照片中变成一片纯白。那么,你会重新扩印一次,对天空和白云增加大量曝光。突然间,白云就出现了丰富的影调。这告诉我们,底片中第一次印成被纯白的部分(即密度为9区或以上)也可以含有非常漂亮而且可以使用的细节!换句话说,假如还没意识到这点,那么你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曝光并显影了含有9区以上密度的底片,而你又成功地把它扩印出来了!

你已经掌握了隐藏在这本书中的很多信息。如今你已经完全理解它们,它们将不再是你思考的障碍。9区以上的分区是有价值的,是可以利用的,而且这很容易实现。不要回避这些分区,尤其当你已经学会了怎么利用它们。你应该破除对“扩展的分区系统”的恐惧。

加光和遮挡,可以带出你在曝光时所寻找的构图统一性。例如,我曾经拍过一张这样的照片,在一棵树下,几个巨大的蘑菇罩在岩石上(见图10-5a和图10-5b)。花岗岩比蘑菇更明亮。如果不进行暗房处理,岩石会与蘑菇争夺读者的注意力,变成照片中的干扰元素。

阅读 ‧ 电子书库

阅读 ‧ 电子书库

图10-5a及图10-5b:蘑菇,约塞米特峡谷

在图10-4a中,蘑菇的显要位置和巨大尺寸让它主导了图像,然而花岗岩却干扰了注意力(尤其是蘑菇下面的石头)。无论是浅褐色的蘑菇,还是灰色的花岗岩,对滤镜都没有反应。对于图10-5b,我把反差提高到50单位洋红,我把整幅图像印得足够暗,并在基本曝光过程中对两个大蘑菇的上面部分进行了遮挡。然后,我对岩石进行加光,尤其是下面的明亮石头。这样,蘑菇就发出光来了,而且背景还能保留细节

为了取得需要的照片,我在基本曝光的时候对蘑菇的中间部分进行的遮挡,让它们适当地变亮,同时又可以保留细节和质感。然后,我对蘑菇周边的所有东西都进行了加光(甚至包括蘑菇的下面部分),除了树干,因为它已经很暗了。我使用了一张边缘附近有洞的卡纸,并沿着蘑菇的外边缘旋转这个洞。我在洞上又覆盖了一两张卡纸,把洞做成跟岩石差不多的形状,然后继续对每块石头进行加光,从而强化了对岩石的处理。最终,岩石的影调被降低了,变成了深沉而丰富的灰色(2~5区),周边混杂在一起的小枝条、树叶、松针和泥土也被表现为相似的深灰影调。

现在,蘑菇看起来就像发光一般,读者的注意力会马上被它们吸引,而不会被周边物体干扰。蘑菇周边的曝光大概在基本曝光上增加了300%,而蘑菇中间则在基本曝光期间进行了遮挡,所有周边区域实际上比蘑菇中间多了大概300%的曝光。在最终的照片中,暗房处理的痕迹并不明显(虽然和直接扩印的差别非常明显)。如果说这张照片的构图统一性大部分是在暗房中创造出来的,这一点也不过分。

在暗房中,你的选择包括遮挡和加光、相纸的反差等级、双溶液反差控制、以及相纸的类型。每个选择都需要认真考虑,目的是为了取得可以强化你所需效果的照片。有些照片应该闪耀发亮,有了光辉,它们才变得鲜活。另一些照片应该微妙平静,但仍然需要发出柔和的光线。反差的水平必须由你心目中最终作品的氛围决定。有些照片需要高反差,有些需要低反差。有些应该以大片的明亮区域为主导,有些则应该以阴暗区域为主导,还有一些则应该以中间调为主导。当照片显得平淡,用更高反差的滤镜也许可以解决问题,但保持相同反差并进行加光和遮挡也许是更佳的方案。

过高的反差往往会显得刺眼。也许一开始的时候它会显得很引人注目,但却无法经受时间的考验。往往,它只能流于表面,而没有表现出真正需要的氛围。而缺少足够反差的照片则会显得呆滞。问题在于,照片需要多强的反差,它应该多暗、应该多亮,这都是很主观的问题,不同的摄影师会有不同的答案。坚持自己的观点吧,在暗房中用你自己的方式来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