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检视、评价,以及“干燥变暗效应”的神话
在相纸曝光和显影阶段控制扩印的所有技巧,现在都已经讨论过了,包括:遮挡、加光、闪光、可变反差扩印、以及双溶液显影。扩印控制的最后一项高级技术——还原(也叫“漂白”),发生在在照片被充分显影并被放入定影液中之后。在讨论还原之前,我们先按自己的方式讨论一下化学处理,以及最重要的步骤——检视和评价照片。
在底片显影之后,我会快速把它转移到停影液中浸泡几秒,以终止显影(我使用冰醋酸作为停影液)。接着,我把它放到定影液中(我使用混有硬化剂的柯达标准定影剂)连续搅拌数秒。然后,当照片还在显影盘中,我打开初始检视灯来观看影像。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初始检视灯的作用比大部分人所认为的重要得多。我自己的经验(以及我多年来在工作室与数百位学生共同创作的经验)告诉我,忽略检视灯可能会让此前的所有优秀扩印技巧变得徒劳无用。实际上,你需要两盏不同的检视灯:初始检视灯和最终检视灯。让我们先来讨论一下初始检视灯。
大部分扩印者觉得任何普通的室内灯都可以作为好的暗房检视灯。这是错误的!还有一些人觉得好的、明亮的灯最能清晰显示照片,因而适用于评价作品。这是悲剧性的错误!最好的初始检视灯应该是相当昏暗的:用一个一般瓦数的灯泡,放在远离照片的地方。原因很简单。因为从你把相纸取出包装盒的时候起,你就一直在安全灯之下,你把相纸放进画架,用基本曝光和额外的加光或闪光进行扩印,然后显影照片(最少要4、5分钟),停影,最后是定影。你在昏暗的灯光下呆了大概10分钟,你的虹膜会大大张开,以收集光线。然后,你打开明亮的灯,那就像从日间音乐会的音乐厅走到中午的太阳底下一样!如果照片的实际亮度不够,你会觉得它刚刚好。如果实际亮度刚刚好,你会觉得它太亮。昏暗的灯光会让你更好地感觉到照片的实际效果。
检视灯应该用多少瓦特的灯泡?这取决于它与定影盘的距离。唯一的标准是这样的:如果完成后的照片在正常灯光下一贯都显得太暗,或者在检视灯下能看到的阴影细节,在正常灯光下却一贯都看不清楚,那你的检视灯就太亮了,你要更换一个低功率的灯泡,或者把灯泡挪得远一些。换句话说,要把你对定影液中的照片的观看方式,与干燥和装裱后、在良好光照条件下的照片的观看方式平衡起来。
实际上,在进行初始检视的时候,我会观察阴影的细节,忽略中间调和高光。我会努力记下看到的细节,并在制作完成后,在良好的室内灯光下与干燥的照片进行对比。你要调整好你的初始检视灯,让最终照片在良好灯光下也有相同的阴影细节。
当你的眼睛调整到适应于昏暗的初始检视灯后,你可以打开更亮的灯,对照片进行全面、彻底的检查。首先,我把照片从定影液中取出,放在旁边的一块几乎垂直的白色亚克力塑料板上,然后打开明亮的灯光。这似乎与昏暗的初始灯光矛盾,但实际并非如此。原因是,初始检视的昏暗灯光下你的所见,与你的双眼完全调整好后、在正常灯光下的所见相同。如果初始灯光太亮,你会发现阴影的细节在最终照片上将无法看到(除非你在中午的阳光下看照片)。初始检视的心理影响是很强的,一旦你在太强的灯光下看到了阴影细节,你就很难从心里摆脱这个印象,你会一直与那个第一印象作斗争。当看到最终照片后,你会把阴影细节的丢失归咎于“干燥变暗效应(dry-down)”。这并不是干燥变暗效应,也就是所谓影像在干燥后变暗的现象,这只是检视灯光太亮!
一旦照片放在白色亚克力板上,置于明亮的灯光下(即优秀的、画廊质量的灯光,而不是强烈的灯光),我会细心检查整幅图像,尤其是高光细节。我会用橡皮滚子去掉粘在乳剂上的液体。再一次,人们会经常引用干燥变暗效应来解释最终照片上出现初始检视时无法看到的高光细节,其实这也不是干燥变暗效应,而是因为照片的定影液让高光细节无法看清。
我强烈建议你亲自尝试,在定影盘中检视照片,然后把它从定影液中取出来。随着照片被取出,你会马上发现微弱的高光部分会显现出更多的细节。然后,把它放在垂直的平面上,例如白色亚克力板。当你除掉剩余的液体后,更多的细节会显现出来。当照片完全干燥后,就不会有再有细节出现。然后,在照片上浇些水,或者把它再次浸入定影盘中,你就会发现那些微妙的高光细节会马上消失!我把这种现象称为“湿润变亮效应”!
虽然最终照片的细节不会比使用好的检视方法所看到的多,但在干燥的最终照片上,微弱的高光细节会变得更明显。我相信,其原因在于照片干燥的后会有轻微的收缩。湿润的16×20英寸照片也许会比同尺寸的干燥照片长2.5厘米以上。随着干燥和收缩,显影后的银盐颗粒会挤得更紧密,所以细节会显得更明显。这种在干燥过程中的高光增强现象,是我见过唯一的干燥变暗效应(我把它称为“收缩变暗效应”),但我从没见过新的细节的出现(注:阿道克斯MCC110相纸会在湿润的时候变大,但奇怪的是,它在干燥之后不会收缩回来)。
干燥变暗效应是一个被滥用的借口,用于为不正确的检视辩解。其实,如果存在能看见的改变,那它就是另一种方式的改变。当照片湿润的时候,它的黑色会显得更浓厚,当照片干燥的时候,黑色的强度会降低。这只是因为光线在湿润和干燥照片上的反光方式是不一样的(哑光相纸在干燥后,其黑色强度会大幅降低,那是其表面特性造成的)。我把这种现象称为“干燥变亮效应”!
大部分相纸都可以在昏暗的初始检视灯打开后的短时间内进行有效的检视,当你的眼睛调整好后,打开第二盏检视灯。然而,大部分可变反差相纸的纸基本身都有可被察觉的浅黄褐色。这种黄色调让人很难判断最终照片的白色明亮度,尤其是白色和高光主导的影像。这种黄色会在定影液中慢慢消失,定影完成后,如果我们把照片放在一个装有水的托盘上,黄色就会完全消失,但是纸基“变白”的过程需要10分钟以上。这实在是比较耗费时间,让人失望,但是相纸最终的明亮效果会证明的你等待是值得的。
关于检视灯,还有一个要注意的地方:不要用带有可变电阻调光器的灯进行检视。可变电阻有两个隐藏问题。首先,除非你的调光器可以永远设定在一个固定的亮度,否则你检查的每张照片都不会有相同的亮度,这种不持续性会让你的判断力泯然消失。其次,随着可变电阻从最亮向下调校,灯光的黄色就会变得明显,这也会让你对照片的判断变得更难。坚持用固定功率的灯泡、决定好它和照片之间的合适距离,就可以帮助你取得优秀、统一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