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神话#2:分区系统中有10个分区
从黑到白,相纸可以产生10个分区,或者说20个。而底片可以记录的分区远远超过10个,它在这个方面优于数码传感器(这就是数码摄影需要多次曝光,才能达到一次胶片曝光的宽广动态范围的原因)。几乎所有全色胶片都可以从临界限(即让底片开始记录细节所需的光量)开始,覆盖16~18个亮度分区。
■“我采用的大部分暗房处理都不是让照片效果远离我所遇见的场景,而是按我观察的方式把效果带回来。”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由于从放大相纸只能产生10个有细节的分区,大部分摄影师都认为超过9区或10区的底片曝光是无用的。这就是这个神话的核心所在。底片可以在这个错误认识的基础上再增加8个区的密度,只要有必要,更高的分区就可以发挥它们的作用。实际上,很多人已经利用了这些分区,却没有意识到。
例如,假设你的一幅风景照片中有一块很大的卷积云。当你直接扩印的时候,这块云会被还原成一片毫无细节白色斑块。这是因为底片中云的密度超过了9区或10区。那么,你会怎么做?你会对天空和云进行加光,然后云马上就出现了很好的细节。你实际上已经利用了底片上被曝光为9区或10区以上的部分。你很可能已经做过很多次这样的操作,却没有对它进行过思考,甚至从没有觉得惊奇。
进一步,假设风景在你的照片中有很大的一片区域是全黑一片,而在底片上却有细节。你可以在暗房曝光的时候对那些区域进行遮挡,让那些阴暗区域显现出细节。因此,通过对照片的阴暗部分(即底片的较稀部分)进行遮挡和对明亮部分(即底片上较密的部分)进行加光,你可以从有十几个分区的底片中获得可见的细节。
再举一个例子:假设你走进一间内部有木纹质地和图案的古老采矿室。室内有一扇窗打开着,外面是阳光下的风景。你的曝光在室内部分取得了足够的密度,但室外的密度却非常高。那么,在窗户的部分进行加光,会让你取得外面风景的细节。当然,如果加光超出了范围,窗户外围可能会形成黑色晕影,或者如果加光区域不足,窗户的内侧可能会形成白色晕影。你无法通过降低底片显影的反差来避免这个问题。这个例子的重点在于,通过对窗户区域进行加光,你利用了底片上密度超过9区或10区的部分,为其加入了细节!但这么做却没有引起你的疑问!
因此,底片上高于9区或10区的部分含有非常重要的信息。你也许需要通过加光才能取得这些信息,但它们是可以得到的!如果你可以扩印出9区或10区以上的密度,为什么要避免把底片曝光到更高的分区?我已经按这样的方式创作了40多年。
在我的英国教堂照片中,我希望表现出现场感。我想你可以见到我的在现场的所见。那些图像中,大部分的亮度范围都超过了8个区,有时候达到10个区。但我希望每一处都充满细节。我知道如果底片曝光到区或以下,就会位于曝光/密度曲线的趾部——低密度部分,难以分离细节,照片显得很平坦(影调上平坦、空间上也平坦)。所以我把阴影曝光到4区或5区,我知道进行减法显影可以降低反差。曝光为4区的部分会显影为更低的密度,大概是
区左右。而曝光为5区的部分会显影到
区左右,比曝光4区下降得多一些。但高光分区会在减法显影中大幅下降,会比它的曝光分区低很多区。
因此,如果我把我想表现细节的最暗区域曝光为4区,最亮的区域就会曝光为12区,甚至13或14区。但那是没问题的。毕竟,底片的密度可以一直上升到17区。减法显影可以把十几区的曝光变回10区左右的显影密度,让该部分的细节可以通过简单的加光出现在最终的照片上。
我不想把重要的细节曝光到曲线的趾部,也就是区以下,或者曝光到曲线的肩部,也就是15或
区以上(参阅第9章)。在这两个部分,曲线会变得平淡,并在照片中产生很差的影调分离。但在趾部和肩部之间,即曲线的直线部分,底片可以给我13个影调分离极佳的分区(见图13-2a和图13-2b)。
图13-2a和图13-2b:中央拱门,威尔士大教堂
当我在1980年遇到威尔士大教堂的拱门,我被强烈地震慑住了,所以我马上就开始了这个英国教堂拍摄计划。这个1335~1338年间创建的结构有不同的名称,包括“倒拱”和“剪刀拱”,它是一项翻新工程,防止大教堂的中塔倒塌,从此之后,它就一直矗立在那里
远处的窗户是极端的高光。画面左上角被图像以外的窗户所照亮,那是第二高光。右下角的远处拱门是最暗的阴影(见图13-2a)。反差范围超过10区,而15分钟的曝光进一步增加了反差。我把高光曝光为十几区,然后用补偿显影大幅度降低反差,让底片回到可以扩印的范围。在扩印过程中,我对左边缘和上面的1/4进行了加光(并着重处理左上角的部分),然后大大降低反差,对远处的窗户进行加光,让所有东西都能看到细节(见图13-2b)。这需要一定的工作量,但所有的信息都在底片上
从1980年开始,我已经在亚利桑那州和犹他州的裂谷曝光了几百张底片。我通常会把高光曝光到13~15区,让我可以在底片的高光部分取得最多的细节。当然,我会大大缩减显影,把底片上最高的密度降低。这样,底片就可以扩印出细节(通常需要加光,但仍然可以印出)。如果底片上的密度超过10区,扩印出细节的难度很大,但你可以把底片曝光到10区以上,再显影回可扩印的密度,这是很好的做法。我对高曝光的底片进行减法显影,并通常会使用双溶液补偿显影(参阅第9章)。如果我按错误的指导建议,把高光曝光到8区以内,我的很多教堂和峡谷作品就无法创作出来(见图13-3)。
图13-3:摆动,羚羊峡谷
我的裂谷照片中很多都有着毫无细节的黑色,但这一张却整幅都充满细节,因为阴暗区域的线条和形状与明亮条带上的神奇形状构成了很好的互动关系。虽然整幅底片都有很好的密度和影调分离,但在我最初的低反差相版中,阴影细节却无法表现出来。虽然我在1984年拍摄了这张底片,但我没有把它扩印出来,因为我反复查看的是相版,而不是底片。但2002年,我看到了这张底片,发现所有细节都在那,所以我终于在18年后把它印成照片
曝光/密度曲线的直线部分的中间,是8区和9区。大部分摄影师都避免这些分区,但曲线的中间部分是影调分离最好的!我通常都会把底片曝光到9区或10区以上,但一般会对这些底片进行“减法显影”,避免密度过高、扩印时间过长。
很多摄影导师都没有察觉到底片宽广的动态范围,害怕把它们曝光到10区以上。大部分学生也害怕这样的曝光,因为教导他们的,是那些没有察觉到底片真正的动态范围的人。如果你也避免高的分区(即9区以上),你就舍弃了拍摄杰出影像的机会。思路不要太狭隘,冲破高曝光分区的屏障吧。底片的范围有那么大,尽情地使用它吧!用了高分区后,减少显影,以便此后的扩印。
为什么底片有这么广泛的影调范围,而相纸没有呢?有趣的是,其实相纸乳剂的影调范围与底片是相同的!两者的区别仅在于你的观察方式。对于底片,你是透过光线来观察的。你会把底片放在灯箱上,光穿过乳剂,让你可以看到它。然而,当你看照片的时候,光源位于在它的前面(而且一般在你后面)。光线穿过乳剂到达纸基,然后反射回来,再第二次穿过纸基,然后再进入你的眼睛。
如果不通过反射光来看照片,而是把照片拿起来,放到强烈的灯光前(例如500瓦的泛光灯)。你会在最深的黑色中看到细节,让你大吃一惊。这时候,你是通过透射光来观看相纸的乳剂,跟看底片一样。下一次进行暗房扩印的时候,你可以在把照片放入定影液后,用白色光的灯进行检视,看看照片上的深黑色部分,然后把湿润的照片拿起来放在明亮的灯光前(光线从后面透过照片)。你会对原以为是纯黑的区域中的细节感到吃惊。相纸乳剂的影调范围与底片乳剂是相同的(或者至少非常接近),但由于你是通过反射光而不是透射光来看的,它的影调范围会大大降低。因此,你必须把底片的扩印成低反差,以抵消相纸的限制。
这是挑战,但不是问题。只要图像扩印得好,它看起来会很鲜明,有深黑、亮白以及丰富的灰色影调。对底片进行适当的曝光和显影,你可以在银盐照片上获得你想要的东西。如果能受益于底片宽广的反差范围,你的创作就有非常广阔的空间。不要犹豫,把底片曝光到10区以上吧。
大部分摄影师还会肯定地说,如果底片曝光到7区以上,它们就会变得粗糙,如果达到8区以上,那只有上帝才能补救!如果达到9区以上,你还是忘了它吧——所有东西都丢失了!这明显是荒谬的。我向学生讲解分区系统,大部分解释都是为了让他们忘掉那些封锁他们思维的神话。就像传奇棒球巨星萨奇·佩吉所说:“伤害你的,不是未知的事情,而是你知道、实际却并非如此的事情。”
曾经有(现在还有)一些知名的导师告诉他们的学生,千万不要曝光到8区以上。而且他们还说,只能“常规地”显影。他们说减法曝光会让照片显得很平。这是错的。他们的方法在相对均匀的室外光照条件下是很好的。但如果在非常规的条件下,例如在极高或极低的反差下,它就会面临惨痛的失败。这种方法会限制你的选择。实际上,我的所有教堂和峡谷照片都把高光曝光到10区以上,而且大部分都进行了减法显影,甚至还经常进行补偿显影!但照片一点都不平,它们有丰富的影调。我也曾经在低反差条件下创作照片,例如在雾天,但作品同样有丰富的影调(见图13-4)。
图13-4:火灾后的橡树剪影
1978年阿古拉-马利布峡谷火灾后的几个星期,我在一个雾天拍下了这张照片。被烤焦的树看起来就象剪贴画,树干上没有细节。这产生了一种不受细节影响的迷人形式感
我的方法扩展了选择,而不是限制了它们。使用底片的完整反差范围来扩展你的选择吧。把不必要的限制放在底片的反差范围上,会让你的创作地点和光线条件受到限制。
最后一个重点,有些人有一个很奇怪的概念:如果分区有10个,灰阶就一定有10个。这是不对的。从一个分区跳到下一个更高的分区,需要把曝光加倍(即增加一挡曝光)。但你可以只增加半挡、三分之一挡或四分之一挡,从而轻微地增加曝光。所有这些选择的灰阶都会有轻微的区别。其实,灰阶有无数个,其中的一些灰阶与邻近的灰阶非常接近,以致眼睛无法区别。这就是为什么黑白照片可以这么丰富的原因。影调的级别是平滑的连续数字集合,而不是一系列跳跃的离散级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