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交流和个人忠实性

我以分析个人忠实性的另一方面,作为本章的结尾。如果摄影是一种艺术形式(这是这本书的基本前提),那我们就必须专注于它作为一种交流方式的成功性和有效性。如果一件艺术作品无法向读者表达或交流任何东西,它如何拥有艺术价值?

这个问题有一些很好的反驳。一张华丽的巴洛克餐桌或一个古代茶壶会是很好的艺术作品,虽然除了漂亮的形状、高超的手艺和特殊的材料外,它没有创造任何有意的信息。那么,一张照片如果拥有丰富优美的影调关系和漂亮迷人的线条形状,那么即使无法传达真正的信息(除了其本身的美感),它或许也会有艺术价值。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这强烈说明了,引人注目的构图质量是优秀的摄影的必需元素。很难想象,没有好的构图的照片仍然能被看作是艺术。除此以外,如果艺术家要透过照片向读者传达信息,有效沟通的问题就一定要考虑。关键的问题是你——艺术家——对自己的信息表达能力和读者的理解能力有多关注。

假设你创作了一幅构图很好的影像,它让你觉得很满意。你了解自己的理念和构思,并准确地知道自己要表达的信息。但是假如没人能理解它,为了更清晰地向他人传达信息,你会改变照片的扩印,甚至重新开始整个拍摄流程吗?如果这么做了,你是让步了吗?你是否非常关心你的信息,以至于可以为交流而让自己的艺术作出妥协?假设你的作品被专业人士批评了,他们建议你作出改变,让信息表达得更清晰。你是否应该听从他们?还是应该忽略他们的建议,继续走自己的路?

这些问题很难回答,因为没有清晰的原则。在学习阶段,倾听有建设性的批评和建议是很明智的。那是理所当然的(不过,我们总是在学习,除非我们已经不在生了)。但如果你已经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学习阶段,你又应该怎样?我的经验是,对你提出意见的人永远是值得倾听的。毕竟,你很容易忽略照片上的一些问题,而一些没有全神贯注于影像或影像信息的人反而会发现它们。倾听他人、重新评估自己的作品,这几乎不能算是让步,而是虚心和理智的表现。但如果你没有重新评估就修改,那就是让步了。

想一下:在梵高的一生中,他从来没有被别人认为是有价值的艺术家。但他无视所有嘲弄其作品的人,按自己的构思来创作。当然,他如今已经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在今天的历史视角,而不是在他的时代,我们可以看到他无视批评是正确的。同样值得考虑的,还有谁是谁非的问题——正确的是当时的公众和批评家,还是今天的?答案是不断变化的。谁知道在120年后梵高会继续得到现在的尊崇,还是会像120年前一样被轻视?

取悦自己——像梵高那样——不应该与创作艺术混淆。有些人真的认为他们是伟大的艺术家,并像梵高那样,声称自己被世人误解了。我把他们的逻辑命名为“梵高式自辩”,它大概是这样的:“他很伟大,但在他的一生中没人能理解他;我也同样伟大,也同样得不到理解,但将来的人会理解我。”对于这样的想法,还真没有合理的论述来反驳他。很不幸,梵高们实在太少了,即使在那些自称被误解的天才中,比例也少之又少。通常,梵高式自辩只不过用来掩盖其作品纯粹是垃圾这一事实。

由于每个人对艺术的定义都不一样,我们没可能取得一个通用的艺术定义(下一章有更多讨论)。同样,定义“有效的交流”也是很困难的事。你能判定的,只有自己的沟通能否有效表达你的艺术构思,或者是否要对自己的原则做出让步和妥协。在这一点上,你必须对自己诚实。

我提出的这些问题值得思考,但我不能提供确切的答案——只有你可以,只有你的作品、你的思想和你的个人忠实性可以。我的观点也许和你不一样。我不想改变你的结论,只希望你能取得自己的结论。

阅读 ‧ 电子书库

图14-6:十字架形峡谷

阳光缓缓移向犹他州狼獾峡谷深深凹陷的墙壁,在墙壁的阴影上形成迷人的光影形状。在显影出相版之后,我才注意到阳光的形状很像十字架。而制作出第一张16×20英寸的照片后,我才注意到阴影中往左下方爬去的“蜥蜴”。让人惊奇的事不时发生,但这不违反伦理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