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觉创作的例子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两个人去到一处风景。其中一人用柔和、明亮的影调或色调创作,而另一个则用深色、浓厚的影调和鲜明的高光创作。这全取决于你的内心对场景有怎样的反应。这是视角和直觉。

实际上,这种截然不同的演绎确实发生过,那是在1986年,当时我和里德·托马斯(Reed Thomas)一起开办工作室。在工作室之前,我和里德预先花了几个星期拍摄了阿拉巴马山——内华达山脉惠特尼峰下满布岩石的风景。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分别单独对该区域进行了全面的拍摄。我的照片以深暗影调和明亮高光为主导,而里德的作品则以柔和的反差与较明亮的影调为特征。我集中表现岩石,而里德则集中表现岩石所在的旷野,它似乎不断地延伸着(见图17-1和图17-2)。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阅读 ‧ 电子书库

图17-1:巴伯姆:岩石,阿拉巴马山

我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拍摄惠德尼峰下的岩石地带,它被称为阿拉巴马山。我被绵延无尽的石头堆深深吸引,它们一个叠一个,构成无限种形状。几年来,我已经为这片奇异的区域拍摄了几十张——也许几百张照片,但这些风化的花岗岩至今仍吸引着我,它们仿佛是创造地球时留下的遗迹

阅读 ‧ 电子书库

图17-2:旷野,阿拉巴马山(里德·托马斯/摄)

里德·托马斯同样也被阿拉巴马山深深吸引,但他对这片区域的演绎和我完全不一样。我被岩石吸引,创作出粗犷的高反差影像,而里德则被旷野吸引,创作出平静、微妙的中间调影。里德应用了轻微的乌贼色调色,使区别更明显(对比图17-1)。两种视角都是我们的深刻感觉,都是真实有效的,都表达了对这片区域的个人感受

里德和我决定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来开办工作室:我们分别选10张自己的照片,堆在一起,然后同时展示它们。当我们看到第8张,一个学生喊道:“好了,我已经知道了布鲁斯如何看这个地方,还有里德如何看这个地方,但它真正看起来是怎样的呢?”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对于我来说,它看起来就像我的照片一样;对于里德,它看起来就像他的照片一样。两者都是有效的演绎,都是正确的,但完全不同。我们都有自己的视角,都按照自己的视角——自己的直觉进行创作。实际上,当我们穿越这片岩石地带的时候,我拍摄的是岩石,里德拍摄的是旷野。无可避免地,学生们也会透过自己的双眼来观看阿拉巴马山。

这里的主要思想是,里德和我都对如何看待这片区域有明确的视角。我们都对这个地方非常感兴趣。那的确是一片令人敬畏的区域。我们有时候会走到一起,有时会分别往不同的方向,我们都在追求自己的个人视角。我们的每张照片,都与我们创作的其他照片一致。我们都没有强行改变自己的视角。那就是我们各自观看风景的方式。

另一次,在一次北苏格兰的工作室户外活动中,我来到了美丽的阿夫力幽谷。我一个山丘上看到一片由白桦和高大欧洲蕨组成的树林,然后设置相机。对我而言,场景显得明亮轻灵,我希望能表达出这种感觉。伊安·比嘉尔,一位曾经在几次工作室活动中协助过我的好朋友,就在我的旁边,而我正停下来拍照,通过相机进行构图。因此,他不仅看到了相同的场景,还看到了我的构图。

工作室成员在阿夫力幽谷呆了几天后,我展示了这些照片(见图17-3)。伊安从座位上跳起来,他问:“你是怎么做到的?”我茫然地看着他,无法理解这个问题。毕竟,他已经在现场看过构图了。他问的是什么?我毫无头绪。原来,是照片的影调让他吃惊了。我本能地把曝光设置在平均7区,那是相当高的。我这么做的时候没有怎么思考。我觉得所有东西都显得明亮轻灵。我以为,每个人都是这么看的,因为这是我的直觉!在我心里,这不仅是显而易见的,而且是唯一的效果。

阅读 ‧ 电子书库

图17-3:白桦和欧洲蕨,阿夫力幽谷

1998年,我在一次苏格兰工作室活动中遇到了这片场景,我从陡峭的山坡上透过白桦林和密集的欧洲蕨向下望去。那是一个明亮的白天,天空被高空薄云遮盖,我觉得白色树干和蕨类就像发出强烈的光。我把测光表的平均读数调高到7区(极浅灰),按我的预想来拍摄这片美妙的场景,并以为每个人都是这样看这片场景的。事实显然不是这样。在我拍摄的时候,我的挚友正站在旁边,一年后,当他看到最终的照片时,他对明亮的影调感到非常惊讶,并且无法判断我到底是怎样取得这样的效果的

而伊安则显然觉得场景的平均影调是5区。所以他觉得照片应该暗许多。当他问我是不是用了红外胶片,我终于理解了他的疑惑。我用的是柯达Tri-X全色胶片。而红外胶片会提亮树叶,尤其是阳光下的树叶。我意识到,这幅照片的创意源于我的直觉认为场景是相当明亮的。伊安关于红外摄影的问题让我明白了一切,而他只是惊讶于为什么照片会这么亮。

大部分人都觉得这片树林的影调应该是中灰或暗调(尽管白桦的树干是近乎白色的)。而我经常把树林看作明亮的地方。我受到了自己对森林的喜爱影响。我生活在华盛顿州的一片树林中,那里有高大的松树,我陶醉于它的光辉。

所以直觉、创意和洞察力认为树林是明亮发光的,而不是阴暗的。这种效果只能来自于我对这种自然区域的浓厚兴趣,尽管我此前从没有到过这个地方。直觉不会无端出现,它需要深厚的投入、兴趣和理解才能取得立足之处。

我最深、最强的投入感,让我在第一次进入羚羊峡谷(我遇到的第一个裂谷)时产生了直觉的顿悟,我把峡谷看成是力场,而不是风化的砂岩墙壁。这不是我思考和总结出来的,而是本能地瞬间闪现出来的,其间没有任何的思考。它是即时的反应,就像一个球飞来,你会马上低头一样。两者唯一的不同是,我对峡谷的反应来自于我对物理的毕生爱好。我认为,这就是大部人误解直觉的概念的原因。他们认为直觉就在那,就像你随身携带的无形资产,你直接去发掘它就行了。它并不是这样的。直觉是深厚的兴趣、理解和长期投入的产物。

有些人能够直觉地理解和“解读”他人,但大部分人并不擅长于此。擅长此道的人,很可能是人类行为的毕生研究者(有意或无意地)。他们对人在各种条件下的反应非常感兴趣,会异常细致地观察人,并且可以及时地直觉判断人们对新条件的反应。这种人并不是无中生有地取得这种洞察力的,而是从对人类行为的细致观察中获得的,然后他们就成为了精于此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