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步:构图

一旦决定拍摄,你就要进行视觉化的第二个步骤:构图。在这一步,你会选择相机位置和镜头焦距(见第2章和第3章)。你需要判断自己所选定的机位能否产生最强烈的效果,是否需要向左右、上下或者前后方向移动几厘米或几步,以增强视觉关系。

研究场景的时候需要考虑以下几点。第一,各种物体之间有怎样的构图关系?它们的整体平衡、正负空间关系、形状和线条的动态和冲击力是怎样的?各种物体的形状是相似,还是明显不同?这些东西可能正是你所要的,但一定要注意你所要的东西也可能与实际条件相反!对于彩色摄影,你需要观察物体的抽象形状、分析它们的色彩关系和构图中的色彩混合作用(在第6章有详细论述)。对于黑白摄影,要考虑灰阶影调及其关系。注意影调合并的现象,尤其是那些彩色场景中不容易用肉眼判别的现象。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第二,无论是彩色或黑白摄影,你都要寻找前景和背景中的干扰成分,寻找那些对构图没有改进作用的“死角”。尽量减少或消除这些问题。正如著名美国画家和教育家罗伯特·亨利(Robert Henri)所说:“视线不应该被引导到什么都看不到的地方。”

第三,预想一下你想在最终效果中得到的反差,看看在现有的环境下是否能取得你所需要的影调。场景和光线的条件往往不会刚好符合你预想。你也许希望某个区域会亮一些,另一个区域则暗一些。这些变化或许是可以达到的。当你站在相机后,如果你注意到了场景中的不足,那么你就可以开始构思在曝光、显影和印相方面的应对方案了。

例如,我在2009年第一次踏上了秘鲁之旅,并到访了传说中的马丘比丘印加遗址。虽然我见过很多它的照片,认为自己清楚预想中的风景,然而我却被它的真实所震撼了(或者我应该说它的不真实)。我的第一张照片希望表现出场景梦幻般的特性:重峦叠嶂的群山,隐没在西亚马逊云林的浓雾中。然而,在远处的浓雾里,反差实在是太低了,我必须预想如何在表现出一点印加遗址(只要足以把它们显示在浓雾的背景下就行)的同时提高远处的反差,以此表现出这幻景般的非凡场景。关于如何对胶片或数码拍摄进行正确曝光,以及随后提高反差的技术步骤,将会在第8章到第11章完整介绍。

分析场景中的光线,看看它当时是怎样的,以及如果完全按你的意图,又应该是怎样的(见第5章)。换句话说,它是否强调了你想要强调的东西,是否按你所需的程度进行了强化?在户外,我们不能控制光线,你要看看不合适的光线条件能否变得合适(例如,天上的云可不可以移动到适当的位置,使光影关系可以改善)。在室内,你可以完全控制光源的位置、类型(如扩散光、直射光、反射光、点光照明、泛光照明、闪光等)和强弱,那你必须把光线调节到最好,以配合你的拍摄意图。

同样,你还要决定用哪些滤镜来改善影像(第7章对滤镜有详细讨论)。滤镜是很有价值的工具,在黑白摄影中,它可以改变不同颜色的物体之间的影调平衡。而对于数码摄影,你可以通过Photoshop软件的“通道”改变不同物体的关系。当站在相机之后,你要尽量注意如何才能通过以上的方式达到想要的效果,因为这是视觉化的关键部分。对于传统彩色摄影,滤镜可以按照你的需要,保持或改变整个画面色彩平衡。但是,色彩平衡是可以在扩印的时候进行大幅度调整的,无论是传统还是数码摄影。


■“正如著名美国画家和教育家罗伯特·亨利(Robert Henri)所说:视线不应该被引导到什么都看不到的地方。”


最后,选择最佳的光圈和快门速度,获取需要的景深,同时保证图像不会模糊。你一定要仔细考虑这两个参数,让你的负片、反转片或数码照片获得正确的曝光。

当你站在照相机后面的时候,上面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解决。而当离开场景之后,你就再也无法改变相机位置或者光线条件了。你必须在拍摄现场决定各种适当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