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步:为最终效果设计操作策略

视觉化的最后一个步骤是设计操作策略,以达到最终效果。这包括最佳曝光的确定、反转片、负片或数码拍摄的显像,以及印相的方法。其实,这意味着当你站在相机后(站在场景中),你就要思考如何在传统暗房或数字暗房中印制照片(这方面的资料参见第8章)。


■“当你站在相机后面(站在场景中)你就要思考如何印制照片。”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首先,“我们正在拍摄的时候就要思考印相的程序”,这样的观点或者会让你觉得很奇怪,甚至觉得不可能。其实,这是非常必要的。你已经完成了很多工作:决定好相机的位置,选好焦距合适的镜头,从设置好的拍摄角度对准场景。为了获取需要的影像,你或者已经把滤镜装在镜头上了。你已经决定好曝光(即光圈和快门速度的组合)以正确地记录影像,你还决定好了如何显影(对黑白胶片)。如果是数码摄影,你或者已经为完整的记录按下了不止一次快门,也就是说你已经想好了如何把它们合并到最终的影像中。因此,剩下的唯一一个抉择,就是如何印相。一旦学会了这么做,你就可以制定出从头到尾的完整策略,以达到最终效果。你将会把整个流程整合在一起,而不是零散地逐个执行。

这就是艺术的创作过程。我们无法想象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或者肖斯塔科维奇会写下一些零散的音符,然后再拼凑成一部作品,而没有对整部作品的完整感觉。同样,我们也无法想象但丁、莎士比亚、狄更斯或马克·吐温在开始编写一本书或一部戏剧时,会对作品的起承转合没有整体概念。米开朗基罗会在没有构思作品的最终效果时开始雕刻大理石吗?你认为伦勃朗、梵高、塞尚、毕加索或奥基芙会在画布上东一处西一处地涂抹吗?还是,你认为他们应该从一开始就对绘画的最终效果了然于心?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你也应该以同样的方式,按照心中的完整程序来创作,避免错误的决定让整个过程偏离轨道。

让我来举一些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传统胶片摄影和数码摄影的创作策略吧。假设你正在观察一处风景,它在高处有鲜明的积云。低处(云下面的风景)是一片低反差的区域,但云却非常明亮。如果你用传统胶片拍摄,而且明白你可以在拍摄的时候压暗云彩,在印相的时候再把它们放亮(即在放大器里增加曝光),那么你在曝光和显影的时候就不需要担心反差的问题了。但如果你只是观察到整个影调范围,而没有考虑到印相的步骤,那你可能会选择降低整体反差来保留云的亮部,这样会造成很糟糕的效果,地面的反差本来就很低,现在就变得更低了。这会让你印制出来的作品显得很脏。那可不是你希望的效果。

当你站在相机之后,并思考如何印相,这种思考就会产生一种反馈作用,帮你决定最佳的曝光和显影。如果使用数码相机,你可能需要多次曝光:一次是为了表现出较暗的地面,其他几次也许是为了表现明亮的云。然后,你可以把这些曝光叠加在一起,然后在电脑里对各个区域的局部曝光进行调整(参见第11章)。

如果你在研究构图元素的同时可以提前规划最后的印相效果,那么即使在沉醉于景色的时候,你也可以避免“留念式拍摄”(那些用于告诉别人“我来过这里”的快照)的诱惑;当你从一开始就思考最后的印相,你会大大提高曝光的成功率。没有这样的前瞻性,你就只能单纯地对场景进行曝光,然后期望照片会有好的效果。如果这样能有好效果,那就是你的运气!

记住,你可以控制最后的扩印过程。当知道自己的控制范畴,你察见的就不仅仅是可以转化成好照片的美好风景,还能发掘可演绎出同样好的照片的普通风景。摄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最后印制出来的相片是你的创作。不要把自己局限于如肉眼所见地保存风景,你要从演绎场景和创造艺术作品(个人表达)的角度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