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学与感光学的区别:质感与影调,以及4区阴影设置

我之所以推荐更高的分区设置,背后有一个坚实的理由。1区对于测试胶片是最关键的分区,它是曝光加倍的起点,并由此产生其他区。然而,虽然1区对测试胶片很关键(即对感光学用途很重要),但对摄影学用途却不太要紧,因为它在照片中与0区几乎没分别。你的目的是创作优秀的摄影作品,而不是优秀的胶片测试报告,所以你应该选择可以创造更好照片的道路,那就是在使用大部分底片时把厂家推荐的ASA值减半。

在测试胶片的时候,感光学家会使用控制光楔。他们会对无细节特征的胶片密度进行细微的测量。他们用不同的光线对胶片曝光,然后用不同的显影剂、不同的温度、不同的搅拌方式等进行显影,观察它们对光的响应,他们不理会质感,而只观察影调。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这是摄影学与感光学的关键区别。在现实世界,我们面对的是质感,而不是影调。例如,当我们说到把树干曝光为4区的时候,我们知道4区是树干上各个深浅不同的部分的平均值,这些深浅变化就是我们所见的质感。在现实中,4区影调包括了一些比4区亮的部分和一些比它暗的部分。换句话说,亮度之间是有差别的。而影调则不一样,单纯的4区影调是没有细节特征的。

在曝光/密度曲线的趾部与直线部分相遇的地方(大概是阅读 ‧ 电子书库区),上述的区别变得尤其重要。如果你把阴影(树干)设在3区,正如感光学家们所推荐的那样,那么较暗质感差别就会落在曲线的趾部,其密度会被挤压在一起,难于区分。当你扩印底片的时候,照片的影调也同样会挤在一起。如果你希望取得厚实丰富的黑色,那么所有东西都变得太黑,你将失去细节;如果你想表现出细节差别,你就无法取得丰富的黑色。

如果你把阴影设在4区,甚至更高,那么所有的质感差别都会位于曲线的直线部分。你的底片会比3区阴影设置密一些,但所有东西都会美妙地区分开。然后,在扩印的时候,你只需增加在放大机上的曝光时间、把它扩印到你所需的3区上就可以了。只要把最重要的阴影设置在4区以上(不是场景中最暗的部分,而是在最终照片中你希望看到良好的、深色的、可分辨的质感的部分),你就能获得细节更丰富的照片。

把厂家推荐的胶片速度减半,或者把阴影在常规推荐曝光的基础上提高1区(或者两者同时进行!)是我对分区系统实际应用的改进,这个改进很简单,但却极其重要。我推荐的所有方法都是为了获取最佳的底片质量和最高的照片质量。因此,把关键的阴影设置在4区或更高吧,而不是3区,确保它们位于曲线的直线部分,那里是密度分离最好的地方(不必担心把高光部分逼到曲线顶部,因为黑白负片的响应范围非常大)。其实,把重要阴影设置在3区的想法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