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预曝光——定义及适用范围
胶片的预曝光是指让胶片在实际曝光之前或之后进行轻微的空白曝光,让照片的阴影部分的密度更大。一些善意的老手会提倡使用这种技术。但大部分情况下,这种做法是错的。预曝光对反转片是有效的,但它对负片没有好处,无论是黑白还是彩色。
为了理解它为什么对负片无效,我们再看一下曝光/密度曲线(见图9-7)。如果你在预曝光中对底片增加一点纯白光,就会提高较低分区的密度(当然,每个区增加的密度都是相同的,但它产生的效果会随着密度等级的增加而逐渐变得不明显。因为每个分区的光量都是前一个区的2倍,所以预曝光产生的差别会随着分区的上升而显得越来越小)。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然而,虽然你增加了底片的厚度,但你没有增加分离程度,即曲线趾部的角度。换句话说,你所做的只是把趾部的密度等级抬得更高一些。增加厚度而不增加分离度,这对最终的照片是没有意义的。曲线趾部的问题不在于密度不够,真正的问题是分离度不够,让最终照片的缺乏影调差别。
预曝光只对反转片起到积极作用,而且这项技术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应用方式。对于反转片,曲线的趾部已经是死黑了(记住,比5区低3挡就已经低于2区了)。因此,如果你通过预曝光把那些非常暗或者是黑色的区域变得可见,那它们就已经去到曲线的直线部分了。对反转片进行预曝光可以把一些黑色的区域变得可见,而且还有一定程度的影调区分。
而且,由于一些反转片是日光色彩平衡的,在阴影处会有偏蓝现象。如果用暖色(红、橙、洋红等)进行预曝光,就可以中和阴影偏蓝的现象,而且对中间调和高光没有实际影响。
提倡预曝光的好处的人,往往用宝丽莱(Polaroid)胶片来演示效果,因为宝丽莱可以马上看出区别。但宝丽莱照片其实就是相纸上的反转片!因此,这种方法会显得有效。连亚当斯也在他的一本早期摄影书上吹捧过这种处理。遗憾的是,他和其他提倡负片预曝光的人一样,都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