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分区系统与胶卷
对于胶卷,分区系统和反差控制程行应该如何运用?可以肯定,它们绝对没有对散页片那么好用。一卷胶卷中的所有底片都必须以相同的方式显影,而散页片的每张底片则可以分别按照需要来显影。
然而,胶卷也可以有一些选择。首先,你可以使用不止一个胶卷后背或相机机身,不同的后背或机身分别使用不同反差级别的显影。只要有足够的后背,你可以按照需要进行任何显影而不会有什么损失。通常,你可能最多只有两个或三个后背,因此必须作出一点妥协。如果有三个后背,你可以用其中一个来增加反差,一个保持常规反差或轻微降低反差,一个进行补偿显影,大幅降低反差。如果有两个后背,你应该用一个保持常规反差或降低反差,另一个增加反差。然而,无论有多少个胶卷后背,都必须按最符合你需要的方式来曝光。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如果再买一个后背成本太高,或者你的相机无法安装后背,还可以用另外一个办法。如果你可以在一卷胶卷完全拍完之前把它取出来(大部分135相机都可以,但120相机不可以),那你可以随时带着几卷胶卷,每卷分别标记上不同的显影方式。当你遇到某个需要改变显影方式的场景,那就把相机中的胶卷取出来,记下它拍到第几张,然后把合适的胶卷装上,调到上次拍摄之后的一张(避免双重曝光),然后拍摄。如果下一个场景又需要使用之前的胶卷,那就把现在的拆下,在胶卷或胶卷盒上记下拍到第几张,再把需要的胶卷装上,调到上次拍摄之后。这可能很费时间,而且不方便,但可以让每张照片得到合适的显影。
然而,我的最佳建议却是另一种方法。大部分人刚听到这个建议后都会觉得很震惊,但它的确是可行的!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拍摄到真正让你兴奋的场景后(让你觉得可以变成一幅佳作的场景),马上拆下来,根据曝光显影整卷胶卷!你或者想对第一次拍摄进行一些变化,你可能想试一下不同的机位、滤镜、镜头或快门光圈组合等,但试完之后,拆下胶卷!这也许是一个非常让人惊讶的建议,但你会失去什么呢?胶卷是摄影中最廉价的组成部分,何不为一张有潜力成为伟大作品的照片作出妥协呢?我见过一些人,他们的相机里放着一卷已经拍摄了20格的胶卷,由于最后两格还没拍而一直放了几个月。这是毫无意义的。在一次伟大的曝光之后,仅仅为了拍完整卷底片而让胶卷一直待在相机里,这真是很荒谬的事。
还有另一个考虑因素,它或许更能支持这个激进的建议。选择任意一个伟大的摄影家(例如亚当斯,他很伟大,而且他的作品很有名),想一下他的一生(摄龄超过50年)总共拍出过多少伟大的照片吧,50幅?100幅?200幅?也许更多。但每年最多也就能创作出4幅堪称伟大的作品!现在,好好记住这点,你觉得自己在这卷胶卷中,可以拍出多少真正伟大的照片?停下来思考这个问题后,你就不会因为尝试这个建议而失去任何东西。
除此以外,剩下的唯一选择,就是每张照片都拍摄最好的“平均曝光”,然后按常规方式显影,最后寄望于高反差或低反差相纸可以为产生照片提供足够的余地(与前面的建议相比,这是一个差劲的选择)。这是很普遍的做法,虽然底片的反差控制变得没有意义,但它也说明了使用分区系统来决定原始曝光还是非常重要的。
一旦学会了分区系统,你就没必要进行包围曝光了。包围曝光只不过是人们对自己所做的事没有自信而编造的借口而已。不过我还是不要说得那么直接吧,有时候(只有很少时候),你可能希望尝试不同的曝光和显影,因为光线条件很罕见、很怪异或者很“不同寻常”。在奇特的条件下,拍摄不同的曝光并采用不同的显影是有意义的。你可以从中学到东西,而且还能得到至少一张有用的底片。但在这些罕见的情况之外,你应该充分了解分区系统和胶卷特性,这样你就可以直接达到目的,而不需要额外的曝光,以及浪费时间进行额外的显影。
我强烈建议你避免包围曝光,因为促长了我们在技术上的随意性。我不反对用另一张底片进行第二次曝光,作为第一次曝光的备份,以免损坏,但备份的底片应该和第一张底片一样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