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一

陈黎明

IBM大中华区董事长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阅读 ‧ 电子书库

IT科技和产业每次“升级换代”,都由一两项关键技术扮演“火车头”的角色,由它的飞速发展牵引和带动相关技术和产业发生变革,进而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升级和发展。20世纪60年代的大型机、80年代的个人电脑、90年代的互联网,以及2007年之后的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都发挥过“火车头”的作用。

从好几年前开始,就有人判断,“物联网”将是下一个“火车头”。2008年IBM提出“智慧的地球”时,将物联网作为一个关键要素提出,并且明确指出:物联网与互联网、大数据智能的结合,是“智慧的地球”系统的一个基本特征。物联网可以将物理世界信息化,为本无生命的道桥、建筑、零件、房屋等万事万物赋予“生物性”,将孤立的物体纳入一个智能的系统当中,将人的协作网扩大到物理世界当中。这件事情真正落地以后所能带来的变革,所能激发的创新,一定是波澜壮阔、激动人心的。

在中国,物联网在概念上获得了各行业的广泛认可,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推动。从重视程度、产业潜力和推动力度来说,中国的物联网产业环境在世界上可能都是得天独厚的。但是几年下来,无论是物联网本身作为一个产业,还是它作为激发其他行业创新的技术催化剂,是否取得了与人们的期望相匹配的进展呢?如果不是,问题出在哪里呢?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中国的经济目前正处在模式切换时期,旧力已退,新力未生。如果物联网产业如预期般喷发,中国经济的转型将可以获得一个强有力的助推引擎。如何摆脱“雷声大、雨点小”的局面,尽快激发物联网的井喷呢?

这是中国的问题,也是全球产业界的问题。全球的产业界都非常清楚地预见到物联网可以给各行各业带来巨大的变革和科技红利,推动也不可谓不积极,为什么从2008年到现在,我们想象当中那场波澜壮阔的科技产业变革并未到来呢?

正是带着这些问题,IBM商业价值研究院针对物联网科技和产业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一个长周期、深入的调查研究,发布了一系列报告。这一系列报告既各自独立成章,又在整体上形成一个连贯的逻辑。报告以物联网所带来的设备民主化作为开端,分析了物联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提出物联网前进道路上的五大障碍,并结合若干重点行业,分析了跨越障碍、激发物联网变革的思路。我相信对很多有识之士来说,这项工作都是很有意义的,其结论也非常值得深思借鉴。

现在IBM商业价值研究院将这些报告集结成册,与中国科技界、产业界分享,希望促进交流和思考。我很高兴这本书能够问世,并希望以此为契机,加深IBM与各行业有识之士在物联网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群策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