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她不守规矩,不管界限,不理会禁令
对3岁的孩子来说,规矩不过是一些词汇,与她要做的事之间没有根本关联。
1.因为她还不能将事物概念化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没错,她已经懂得很多事情,但是她不懂得领会事物的普遍性,不懂得抽象概念。规矩是一种普遍性概念。比如她听得懂“你不可以咬”这句话,可她还是会再犯,因为她又去咬姐姐的时候,她不知道这个规矩必须再次执行。
可她看起来好像很后悔,好像知道错了?那不过是因为看到你皱起眉头,大声怒斥。她甚至不知道“错误”这个词的含义。她是不喜欢看到你发火的样子。所以,很快,她又会理所当然地再次就范,又一次验证你的反应。
2.她的脑子记不住某些词
12~15个月的孩子,脑额叶区的脑回大量产生神经元突触,显性记忆不断丰富,使她能够记住某些词汇。问题是,即使她当下记住了某些词,也不会在大脑中保留很长时间。她可以记住刚刚发生的事情,但仅仅是“刚刚发生”!而且她的大脑不能同时记住两条信息,或者两件事。所以,如果要让她做好,一次只给她一条指令!
3.她还没有制止自己行为的能力
4岁以下儿童的大脑,发动行为(做什么,去哪里)的区域和禁止行为(不做,停止)的区域还没有完全连接!这里有一个很好的例证。小莱娅15个月大,爸爸拿着钥匙,她要把钥匙拿过来。爸爸当着她的面把钥匙放在靠枕下面。但是,她还是去爸爸手里找钥匙,而不是去翻靠枕!心理学家们都可以证实,她知道钥匙被爸爸放在靠枕下,但是她坚持去爸爸手里找,因为第一次她就是在爸爸手里找到的!她听从手的指示,而不是眼睛。她还不可以准确制止伸手的指令。只有到了18个月,她才会准确地去靠枕下找钥匙。
4.优先发展新技能
她坐在婴儿椅上,丢掉汤勺,等着你捡回来递给她。抓取是一种反射行为,丢弃则是一种自主行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脑刚刚开始控制手部的张开动作。她正在锻炼自己!2~4岁的幼儿丢掉汤勺的时候,大脑记住了被激活的神经元区。汤勺重新拿回手里的时候,脑神经元区再次受到刺激,指挥手把汤勺再次扔掉……而且,正如我们上文所说的那样,她还不懂得怎么制止自己的动作……于是,她会不停地玩这个“游戏”,一直到把爸爸妈妈惹火了为止!
5.孩子的大脑还不大会处理否定的信息
禁止孩子做某件事情,也就是说父母给孩子传递了一条禁令。孩子听到“不要吃这粒糖果”的命令,并没有认为是一种否定,而是和“吃糖”的命令一样。他们会乖乖地服从,以免你生气……
对否定的处理,需要大脑完成两个步骤的行为:首先回想,即在脑中构建一个场景;其次是否定这种场景。幼儿不可能实现这种大脑行为。让我们回想另一个例子,让孩子找到圆形,方形或是三角形的积木,放进相应的孔里……你问2~4岁的孩子,哪个孔是三角形的,她会用手指出三角形给你看。但是如果你问,哪个不是三角形……试试看,你就会明白了。
让孩子活得轻松一点儿!也就是说,你明确告诉他该怎么做,而不是告诉他你不想让他做的事。而且,他生活在现在,不要指望他会记起很久之前的事。必须再强调的是,就算他想让你高兴,他也没有能力自发地制止自己的主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