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4岁:权力,规矩,自我
第8章
孩子小时候会遵守游戏规则,可到了4岁,他开始懂得游戏规则不过是一些规定。不管是什么游戏,他都要发明一套自己的规则。而且很显然,即使他不想输了游戏,但是赢也绝不是唯一动机。
只有到了五六岁,孩子才会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到了他学会认字的时候,他会把规则写出来)。
现在,他正在慢慢学习领会规则,规则有什么用,怎么运用规则,怎么修改规则,谁定规则,为什么定规则……观察游戏是怎样根据制定的规则进行,这是一件很让人兴奋的事!然后,当孩子自己决定规则的时候,他觉得他控制了整个游戏!失去控制,是不是反而会让家长感到懊恼?
一开始,他玩到一半要修改游戏规则。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体会,可以说“这次的规则是……”,或者说“现在,我可以……”。这样,孩子喜欢自己来宣布游戏中要遵守的规则。为了避免规则不明确,你还可以让规则更准确:“今天,我们怎么玩?如果……我们可不可以重来?”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于是,有一天,当父母们回忆的时候,不管赢了还是输了,重要的是他和孩子一起度过了一段亲密的时光,教会孩子学习重要的概念,比如怎么运用规则。输了一场小游戏,对大人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可是对孩子来说,输了游戏是一场很神圣的考验。
当孩子想要赢的时候,大脑分泌大量多巴胺,使孩子处于极度兴奋中。
失望会刺激大脑疼痛中心。成人的大脑新皮层会自主缓解痛苦情绪—“这没什么大不了”,但是孩子还没有能力使用大脑协作区来缓和情绪。对他来说,要么赢,要么一败涂地。我输了=我不会,什么都不会,永远都不会……
孩子需要你帮助他区分不同的行为,学会体验不同的感觉。这不是什么天大的悲剧,但确实是孩子的大困扰。
她发现了想象的力量。她可以随意用脑子里的图像,改变现实,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设想现实。她撒谎,不是要伤害别人,也不是为了掩饰自己的错误,只是为了体验这种无与伦比的神奇能力。我感觉到的到底是真实,梦,想象,回忆,还是预感?孩子经常不知道答案。噩梦里的吃人妖魔和老巫婆是“真的”,就藏在床底下,躲在衣柜里。
到了4岁,她学会了吹牛。“我最棒,我最厉害,我跑得最快,我的布娃娃最漂亮,我的礼物最多……”她极端自信,会用无比自豪的语气对你说:“这是我画的!”而且相当固执地坚持这一点,就算你在纸张的一角看到了别人的签名,就算连她自己也看到了,她依然不愿承认。她会使用比较,但是还不知道设置前提和运用比喻,更不知道演绎……“我的巧克力比你多”不是大人们理解中的一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