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九、常见错误及其预防方法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本课到目前为止,已经讨论了突出重点的各种技巧。现在再讨论一下在用取景器构图时,几乎每次都会碰到一些常见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常犯的毛病都会把注意力引向它们自身并且错误地突出了你不情愿也无意突出的东西。然而只要稍加注意,这类毛病是很容易避免的。
取景太近
前面我们提过,照片与自然界实景的一个区别就是它有四框为界。实景是连续的,而照片是有限的--它止于印片的四个边框。
作为一个有创意的摄影家,该做的一个重要决定就是对画面内容如何取舍。这个决定提出了摄影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选择问题。问题是什么时候来选择--是在拍摄的当时,还是在其后的冲印阶段?
很明显,没被拍进去的东西在印放阶段是无法加进去的。像图8.27所示照片A,人物塞满了整幅照片,没有拍进去的双脚是永远无缘再现了。这张照片应该拍成B的样子:在体外的四周,有很多细部。这样, 在暗室里才能加以剪裁,创造出你所期望的最后效果。
教训:除非你另有打算,不要让拍摄主体塞满整幅底片。要在四面都留于余地。
留心观察背景
请看图8.28所示照片C。这张照片本来不错,却有一个常见的毛病。是什么问题呢?就是被主体的头上好像长出了一棵树。这在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的画里也许还可以,但在这里却不好。
在拍照的时候,永远要仔细观察被摄主体身后的背景。特别是在黑白照片里,要警惕某些景物的灰色调可能与被摄主体相近。
如何避免"头上长树"呢?只要挪动一下位置和角度,像照片D那样躲开背景上的那个干扰就行了。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增大光圈,缩短景深,使背景发虚,以至近乎消失。
不留心观察背景是很多初学者的一个主要通病。使用新式的单反相机自动镜头时,这个问题就更复杂了。因为自动镜头是在最大光圈下调焦的,所以在调焦时,景深最小。当使用最大光圈f2或f4时,背景就在焦点之外了。但是如果用f11或f16,背景就进入焦点,能造成如图C所示的干扰,如何解决?以对好焦距以后,按一下景深预示钮,检查一下在你使用的实际光圈下的背景是个什么情况。
假使相机里没有景深预示纽,就把相机移开,用眼睛看看整个景物的情况。注意观察背景,特别要检查被摄主体身后的背景情况。用这种办法可以避免被摄主体头上长出了树木。烟囱之类的东西。
总之,只要发现了问题,就可以按上面的方法避免背景的干扰
前景发生畸变
照片中的纵深感会产生错觉,因为一个既定尺寸的物体记锐意越近,就显得越大。这种透视的原理在摄影中和在美术中一致的。回顾一下第2课"照相机和镜头"中的那张"狗鼻子"照片,如果镜头离物体太近,透视就会发生畸变。
请看图8.29照片3E中的两条腿的畸变情形。毛病就在于相机离得太近了。解决方法:向后退并使用较长的镜头,结果就会像照片F一样悦目了。
未曝光区
在图8.30照片中,影像四面的边缘处出现了没有曝光的区域晕映现象,好像是在隧道里拍的。这正是问题之所在。这个"隧道"的形成是因为所用的遮光罩的尺寸不合作。这张照片用的是50毫米的镜头,而遮光罩却是用于105毫米镜头上的,所以就出现了"隧道效应"。因为遮光罩的角度窄,把镜头较宽的视角挡住了。
照片H显示的是另外一种毛病。原因何在?就因为一个手指挡在了镜头的前面。如果 持机姿势正确,就有会出现这种毛病。当然,要是使用单机相机,从取景器里本为是能够看到手指的,然而这种毛病依然有发生。
在单反相机问世之前,在按快门的时候,还会出现一种问题,使摄影者十分苦恼。时至今日,在使用诸如测距仪相机之类的非单反相机时,这个问题也还时有发生:你满以为拍下了珠穆朗玛峰,可是拍出来一看,竟是一座白板山--什么也没有。为什么?因为你忘记了摘掉镜头盖!
虽然反光式相机不可能出现忘拿镜头盖的毛病,但还有一个类似的毛病,无论用单反相机或其他相机都会使摄影者大为恼火。这种毛病就出在往相机里安装新胶卷的时候。他们在胶卷根本没有转动的情况下拍完整整一卷,而记数器却把每一幅底片的号码从1到36都照指不误,于是拍了一张又一张……只在他们收片的时候才不禁出了一身冷汗,因为他们才发现在倒片摇把回转时一点阻力也没有。胶片根本没有装好。输片齿轮并没有挂上,所以整卷胶片一张底片也没有曝光,或者更确切地说,在同一张底片上,曝光了不是两次,而是36次!而剩下的底片都是空白。
这种事故每个摄影者几乎都会碰到一次,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发生两次,那就不可原谅了。就像坐到通红的火炉上,一次就足以叫你记一辈子了。
下面列举的是防止发生这种事故的方法:在使用单反相机或其他采用输片齿轮装片的相机时,都要按以下步骤妥装胶片。
1、 按相机手册的说明仔细安装胶片。
2、 合上相机后盖,把胶卷向前卷一片。
3、 轻轻的转动倒片钮,好像要倒片一样。一定要轻轻地转。当你转到胶卷的任一松弛部分都会有一种绷紧的感觉。在你的这种轻微的压力受到阻碍时,就可以停下来了。
4、 再向前转一个空格,同时观察倒片纽,倒片纽应该向后转动。果然如此,你就可以开拍了。
5、 如果倒片纽不向后转动,就要打开相机了,检查胶片的安装方法是否正确。
假使每次装胶卷都能照此办理,你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拍摄,保证每一个精彩镜头
--也许是差错--都会在胶片上准确地记录下来
假使你用的是自动相机,上面有自动装片系统和电动倒片装置,相机上可能没有倒片纽。但是大多数型号的35mm自动单反相机都在液晶显示盘上有个指针,可以告诉你新装的胶卷已经正确地挂在收片夹上了。可以查看一下相机手册上的说明,看看你的相机有没有这种功能。如果有的话,就在每次装卷时都要检查一下这个指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