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对话巴菲特

ROUND 1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宾主坐定,巴菲特开门见山,问老子修为之道第一要紧的事是什么?

老子却摆摆手说:今天先不论道,我脱离实践好几千年,还是先做点调研,听听两位投资大师介绍介绍投资学的窍门。

巴菲特心想,老子果然虚怀若谷,便问老子想了解什么,他和查理必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于是,老子反问巴菲特和芒格,做投资第一要紧的事是什么?

就像每年的投资者见面会一样,巴菲特总是唱主角的那个,他先回答说,以他几十年的经验,做投资首先是要了解自己。

老子请巴菲特展开讲述一下。

巴菲特: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重要的不是他们知道什么,而是他们能在多大程度上认识到自己不懂什么。

老 子:为什么这么说?

巴菲特:这是因为“风险恰恰来源于你不知道你在做什么”。你说呢,查理?

芒 格:同意,“最重要的是,别愚弄你自己,而且要记住,你是最容易被自己愚弄的人”。

巴菲特:没错,“如果你是池塘里的一只鸭子,由于暴雨的缘故水面上升,你开始在水的世界之中上浮。但此时你却以为上浮的是你自己,而不是池塘”。很多人往往这样。我跟查理不是。“我只做我完全明白的事。”

老 子:落到操作层面,你们在投资中具体是怎么确保不愚弄自己的呢?

巴菲特:“我想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你得知道自己的能力圈。不同的人理解不同的行业。最重要的事情是知道你自己理解哪些行业,以及什么时候你的投资决策正好在你自己的能力圈内。”

老 子:看来你很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板。

巴菲特:“我是一个非常现实的人,我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而且我喜欢我的工作。也许成为一个职业棒球大联盟的球星非常不错,但这是不现实的。”你必须作出取舍,“很多事情做起来都会有利可图,但是,你必须坚持只做那些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我们没有任何办法击倒泰森”。

老 子:所以,自我定位很重要。

巴菲特:是的,“生活的关键在于要给自己准确定位”。

老 子:很多人觉得自己能力不够,能力圈太小,你们会有这种焦虑吗?

巴菲特:“对你的能力圈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能力圈的范围大小,而是你如何能够确定能力圈的边界所在。如果你知道了能力圈的边界所在,你将比那些能力圈虽然比你大5倍却不知道边界所在的人要富有得多。”

老 子:也就是说关键的不是能力的大或小,而是你得知道自己能力的大或小。

巴菲特:是的,“市场就像上帝一样,帮助那些自己帮助自己的人,但与上帝不一样的地方是,他不会原谅那些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落实到投资中,我的策略是“与其杀死毒龙,不如避开毒龙”。

聊到这里,老子觉得非常有趣,但还不够解渴,于是就问巴菲特有没有具体的案例来帮助理解。但是巴菲特觉得自己表扬自己有点难为情,于是请助聊小舍帮助介绍一下。

小 舍:巴菲特和芒格先生躲避科网泡沫的案例是投资史上经典的一页。1999年美国互联网发展得如火如荼。互联网股票是当时最热门的股票,只要公司名字里有个“.com”,股价便能够一飞冲天。但是巴菲特和芒格坚持不碰科技股,因此投资收益远低于那些追逐科技股的投资者,为此他们遭受了极大的压力。有个叫《巴伦周刊》的杂志甚至写了一篇很著名的文章“沃伦,你怎么了”来质疑巴菲特。后来网络股泡沫破灭,纳斯达克指数从5 048点下跌约78%至1 114点,之前志得意满的人纷纷破产,但是巴菲特和芒格却躲过了一劫。

老 子:那么,巴菲特先生,当时你为什么不碰科技股呢?

巴菲特:我曾经对记者解释过不碰科技股的原因。“它不是我的优势。对科技公司认识最深刻的人,我可能在全世界连前一千、前一万名都排不到。我很清楚自己的优势,世界上有成千上万个公司,我一般会把公司分为三类:‘好的公司’‘不好的公司’,以及‘很难(看懂)的公司’。好的公司、不好的公司,是我花半天时间就能够看出来的,而那些花了半天时间看不出来的,我也不会强迫自己花半个多月时间去看。”

老子频频点头,显然巴菲特所说的引起了他的思考。

他继续追问:“除了认识自己的能力圈以外,投资中了解自己是否还包含别的方面?”

巴菲特:同样重要的是你必须认识自己的情绪。

老 子:哦,为什么这么说?

巴菲特:“因为人们充满了贪婪、恐惧或者愚蠢的念头。”“恐惧和贪婪这两种传染性极强的灾难的偶然爆发会永远在投资界出现。这些流行病的发作时间难以预料,由它们引起的市场精神错乱无论是持续时间还是传染程度都同样难以预料。”

老 子:你的意思是说,如果投资者不能克服植根于人性中的贪婪与恐惧,那么将会在投资中一败涂地?

巴菲特:的确如此。

老 子:具体来说,贪婪和恐惧是怎样导致投资失败的呢?

巴菲特:很简单,恐惧的人“经常会在股价下跌时卖出股票。然而这种行为简直形同疯狂,就如你刚花了10万美元买了一栋房子,然后立刻就告诉经纪人,只要有人出价8万美元就卖了”。

老 子:显然这个人很快就亏掉了2万美元,而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恐惧。

巴菲特:是的,反过来也一样,一些人因为贪婪而去追逐已经涨幅过高的股票,结果自然是亏损。查理在心性的研究上比我更有心得,查理,你讲讲?

芒 格:我经常告诫投资者,“每个人都必须在考虑自己的边际效用和心理承受能力后再开始加入游戏,如果亏损会让你痛苦,而且有些亏损是不可避免的,那你最好明智地毕生都选择一种非常保守的投资和储蓄方式”。所以,“在投资中情商远比智商更为重要。做投资你并不必是一个天才,但你的确必须具备适合的性格”。

巴菲特:关于这个课题,查理可以讲很多。他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标题为“人类误判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Human Misjudgement),共总结出25种需要注意的心理倾向。这些心理倾向也是一个个心理陷阱,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失去自我。

老 子:很愿意听芒格先生详细分享一下。

芒 格:既然老先生有兴趣,我就简单介绍几种人类常常掉进去的心理陷阱,比如“喜欢/热爱倾向”,即人类享受被喜欢或被热爱的感觉。这个心理倾向会导致人们忽略其热爱对象的缺点,对其百依百顺,或者偏爱那些能够让自己联想起热爱对象的人、物品和行动,甚至为了爱而扭曲其他事实。

老 子:这是中国人说的“爱屋及乌”。

芒 格:差不多,相对应的是“讨厌/憎恨倾向”,指的是即使刚出生的人也会天生就讨厌和憎恨对他不好的人。这种倾向会促使深陷其中的人们忽略其讨厌对象的优点,讨厌那些能够让自己联想起讨厌对象的人、物品和行动,甚至为了仇恨而扭曲其他事实。

老 子:这是“恨屋及乌”了。

芒 格:又如“避免不一致性倾向”。为了节省运算空间,人类的大脑会不愿意做出改变。这种倾向非常强大,强大到只要一个人假装拥有某种身份、习惯或结论,他自己通常都会信以为真。

老 子:这是“自欺欺人”。

芒 格:再如“社会认同倾向”。人们会自动根据他看到的周边人的思考和行动方式去思考和行动。如果一名教授安排10名实验员静静地站在电梯里,并且背对电梯口,那么当陌生人走进电梯时,他通常也会摆出相同的怪异姿势。

老 子:这是“随波逐流”。

芒 格:还有“受简单联想影响的倾向”。许多人会根据从前的生活经验得出结论,从而犯错。

老 子:这是思维上的懒惰。

芒 格:是的。

老 子:非常有意思,今天听两位分享,才知道投资原来也是一门有关心性的学问。

巴菲特:老先生对此有何评论?

老 子:我非常认同你们的观点,事实上,修为之道也是如此,我曾经说过一句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被后人编入《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巴菲特:我和查理都不懂古汉语,能否做个解释?

老 子:“知人者智”是指一个人如果能够把别人看得很清楚,那么他是一个有智慧的人。“自知者明”是说,一个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才是真正明智的人。后人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就是从我的这句话里引申出去的。

巴菲特:有时候,了解别人容易,了解自己更难。

老 子:的确是这样,但是现实中人人都以为最了解自己的人是自己,其实不是。听听芒格先生刚才介绍的种种心理陷阱,就知道了解自己有多难了。

巴菲特:非常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