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一

价值信徒的坚守与百年老店的探索

“高屋建瓴,志当恒毅”,上海高毅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是秉持着这一信念组建的,公司年岁虽新,却怀有一个打造百年老店的志向。

2014年下半年,高毅资产掌门人邱国鹭开始着手组建团队,这是一个打造创新型平台的构想:“私募基金是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想做更大、更长远的平台。我们聚合优秀的基金经理,为他们配备一流的平台,提供一流的研究支持、渠道资源、品牌背书、资本对接和运营维护,让优秀的基金经理专注于投资,从而全力以赴地为投资者创造更佳的收益,同时平台也获得长期持续稳健的发展。”

为了“找一群靠谱的人一起做一件有意思的事”,邱国鹭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面谈了几百位资产管理行业的优秀人才,组建起来一支由一流的基金经理和从业人员构成的团队,多位长期业绩优秀的投资高手陆续加盟。一群热爱投资的人、一群想在资产管理行业创造价值的人,基于共同的价值观走到了一起,携手共创了高毅资产这家平台型私募基金公司。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高毅资产运营至今已有3年时间,逐渐成长为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私募基金公司,也收获了权威研究评价机构的多个奖项。回看创业以来走过的路,感触良多,有努力得所回报的欣慰,更有对市场和未来的敬畏,因此总结个中点滴,以求提高。

高毅伊始:“梦之队”群英聚首

2014年,冯柳还是互联网上一位神秘的传奇高手,时而在论坛上分享投资心得,因为对市场及投资方法有很多独到见解和创造性认识,吸引了大批热爱投资的粉丝和网友。冯柳大学毕业在娃哈哈集团短暂工作后就辞职在家炒股,自学成为价值派高手。传说他在过去十余年的个人投资生涯里获得了令人艳羡的收益。

冯柳一直过着自由的日子,曾经有机构请他出山,他不愿意受束缚。但在2014—2015年前后经历了市场风格几番变化后,冯柳感觉到了自己有拓宽思路、找高手交流的需要。这个时候,邱国鹭找到了他。

邱国鹭是国内知名投资人,行业内有很多人关注了他的微博,作为机构出身的价值投资派代表人物,他有着与冯柳平行的另一种传奇经历。邱国鹭家学渊源,早年即有志于从事投资,19岁时组织同学通宵排队购买厦门“老四家”股票认购证,赚到了股市里的第一桶金。后来负笈留美,31岁成为60亿美元资产管理公司最年轻的合伙人,此后创立了跨国对冲基金,2008年受邀回国加入南方基金后担任投资总监。

邱国鹭在网上看了冯柳的博客文章,发现冯柳对投资的理解不亚于任何买方卖方的研究员和基金经理。他多次找冯柳深入交流,又把冯柳在券商多年的交易记录打印出来细细分析。两个高手过招的刹那,双方都清楚地看出:这就是我要找的志同道合的人。

同样在私募基金风起云涌的2014年,邓晓峰当时是博时基金的股票投资部总经理兼基金经理,掌管着公募基金和社保组合超过百亿元的资产,在机构客户和持有人当中有着良好的声誉。他拥有优异的业绩记录:公募股票型基金8年业绩冠军(2007—2014年),6次获得《中国证券报》中国基金业金牛奖,是中国基金业金牛奖十周年特别奖得主。

这样的明星基金经理一般很难被其他基金公司挖角,然而一位叫邱国鹭的同行说服了他。私募基金是一个有前途的商业模式,高毅的平台型机制又格外吸引人,和一群同样热爱投资、能够交流互补的人一起共事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邓晓峰“奔私”一度成为行业新闻,代表了当时公募基金一批从业十年以上的资深基金经理的动向。

一般私募基金有了一两个核心基金经理之后就可以开张赚钱了,但邱国鹭并没有止步于此。他想做现代金融业的百年老店,从一开始就将高毅资产定位为创新的平台型私募基金:招募一流的基金经理,并为基金经理配备一流的平台。

“豪华阵容”不断扩充。2015年年初孙庆瑞加入。她曾任中银基金权益投资总监,是偏股混合型基金6年业绩亚军,在同期上证指数下跌58.48%的熊市中获得44.89%的正收益。她也曾经获得《中国证券报》中国基金业金牛奖十周年特别奖,基金行业19年来仅有7位长期业绩优异的股票基金经理获此殊荣,孙庆瑞是其中唯一一位女性基金经理。

再后来,卓利伟和王世宏加入。卓利伟曾任上海景林资产合伙人、建信基金投资部副总监,当时证券从业经历近20年,2011—2015年在景林期间管理过较大规模的多个私募基金产品与QFII专户,曾获2015年三年期股票型私募基金金牛奖。王世宏曾在高瓴资本担任总监和QFII团队核心成员,早年曾在泰康资管担任投资经理,当时从业经历也近20年。

就这样,邱国鹭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面谈了几百位资产管理行业的优秀人才,组建了以6大基金经理为核心的“投研梦之队”,并从风控、市场、运营等各个业务条线寻找行业中拔尖的人才,实现了为一流基金经理配备一流平台的设计。

高毅资产挑选基金经理,有一个“七年八年,数一数二”的要求,即拥有七八年以上基金管理经验、过往业绩排名在同类型基金里面名列前茅。对非公募出身的基金经理,要求过往业绩记录非常优秀。目前,高毅资产的投研团队超过30人,研究员绝大多数来自嘉实、易方达、南方、博时、鹏华、招商等一线基金公司或券商,整体投研实力在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与此同时,高毅资产强调“人少而精”。对高毅而言,人数和规模并不是最重要的。如果每个投资经理都有能力独立管理一定规模的产品,那么总的规模也是相当可观的,这是平台战略的商业模式决定的。所以,规模不是高毅追求的目标,只是发展的自然结果,真正的目标是为客户创造收益。高毅资产作为国内领先的平台型私募基金公司,努力通过一系列激励机制把业内顶尖的基金经理招募过来,对接最好的资源,提供条件让他们创造优秀的业绩。这正是高毅资产能够吸引到优秀人才加入的原因所在。

走过2015:做投资要比谁活得长

高毅资产在2015年2月开始发行第一只产品,由邱国鹭管理。后来邓晓峰、孙庆瑞陆续首发,最早的一批产品多数在四五千点左右发行。论创业节奏,高毅略晚一步,没有赶上2014年那一段私募基金投资的“甜蜜期”,却赶上了2015年全市场遭遇的“黑天鹅”。

2015年发生的事情至今令人记忆犹新。上半年市场大起大落,急涨急跌,许多在上半年新成立的私募基金产品由于净值下跌触及止损线而清盘。高毅资产当时是怎样走过来的?首席投资官邓晓峰对当时情形做过回顾:

2015年股市暴跌,我总体压力不大,因为有了过去几轮市场起落的经验,对市场已经做了一些前景假设,也准备了预案。在较早前,我在公开场合就谈到,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见到这么多的钱投到流动性这么差的小公司上,而且还带了杠杆,这个问题非常非常严重,因为大多数公司的价格都远远超出了基本面的支撑,未来很难避免出现巨大的流动性风险,甚至踩踏。个股突然间丧失流动性是非常可怕的,我们预期未来一定会出现这种情况。经历过2007年,我的原则是牛市不要做太多仓位的选择,关键是在当时还能不能选出比较安全的有潜力的投资标的,能不能买到有安全边际的公司。

2015年二季度之初,我们判断市场处于牛市中后期,大多数公司股价已偏离基本面的支持,随时有回调的风险;而另一方面,市场上还存在一批估值安全、合理的投资标的,集中在保险、银行、地产、电力、消费品、养殖、航空、安防等行业龙头公司上。

从历史的经验看,牛市最终会填平所有的洼地,因此我们当时的策略是清晰而简单的:抓住有把握获得绝对回报的公司,回避市场热度过高的概念板块。行业选择上,组合配置的前三大行业是白酒、保险、银行。我们在组合运作初期,对许多中小市值公司过度概念化的炒作持谨慎态度,我们也观察到市场上大部分参与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将大部分仓位集中配置在严重高估且缺乏流动性的中小市值公司上,对此我们充满了忧虑,一旦市场转向,踩踏事件必将发生,因此我们提前做好了应对泡沫破灭的方案。

当泡沫突然破灭并以超出所有人预期的方式急剧调整时,我们按既定的方案执行。我们迅速采取了相应的风控措施,同时由于投资的公司绝大部分估值合理、流动性较高,在市场调整的过程中大体稳定且跌幅有限。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得我们成功地实现了组合的“软着陆”。

2015年三季度的A股市场大幅下跌,频现千股跌停的惨状。杠杆牛市泡沫破灭后的调整超出了大多数人的预期。特殊时期,我们采取了特殊的应对策略。在市场快速下跌的第一阶段,资产配置最为关键,个股在系统性的调整中极少幸免,降低股票仓位还是最合适的做法。我们一直注重组合的流动性风险,配置均衡而分散,因而能迅速地将仓位从超过90%降低到20%以下。同时我们也积极合理利用避险工具做了小部分对冲,以减少组合损失。在市场短期连续出现抛售后,我们又阶段性地以较低仓位参与市场反弹,并迅速实现收益,以期积少成多,为组合积累安全垫和更多的风险预算。

(资料来源:《中国基金报》,作者杨波,高毅资产2016年度策略)

2015年上半年流行一句话,你可以变得更有钱或者你可以变得更聪明,仿佛只有变傻才能挣钱,市场真正进入搏傻阶段。没想到,教训来得比想象中更快。在市场的狂热情绪中,高毅坚持了自己的价值判断。在2015年5月4 000多点时,大家都觉得创业板贵得有道理,高毅比较谨慎,认为市场最终会回归理性估值。2015年二季度,随便买只概念股主题股就能赚30%甚至更多,高毅却在买基本面扎实、估值合理的股票,当时许多人表示不解。但回过头来看,当时的选择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投资还是要做长期正确的事情,虽然有时会带来短期的痛苦。

正如邱国鹭所言:“做投资不是比谁在某个阶段跑得快,而是比谁看得深、看得远、看得准,比谁活得长……回归投资的本质,我们要找到好的公司,把握机遇,做时间的朋友,最终成为赢家。”

经历2015年,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也得到充分体现,高毅资产对此有自己的体会:我们做金融行业最核心就是两点,一个是客户对你的信任,一个是你对风险的定价能力。选股是对风险定价,大类资产配置也是对风险定价。如今,市场“肥尾现象”“黑天鹅事件”频率比较高,风险控制非常重要。市场永远会出人意料,所以我们要时刻准备着。所谓的风控就是不带主观判断的,即使最差的情况突然出现,你还能够轻松应对。风险往往在最不可能出现的时候出现,而在大家都很担心的时候,风险收益反而更好。

回顾2016—2017年:深度基本面研究支持价值投资

高毅资产笃信价值创造和价值发现。董事长邱国鹭主张投资中要懂得“取舍”:“作为专业投资者,我们愿意、希望在局部的领域形成非常明显的比较优势,而不是说所有行业、所有事情都懂一点儿,但懂得都不比别人多。”首席研究官卓利伟总是说:“更多的研究是为了更少的决策。”研究越深,愿意投资的标的就越少;在重点研究的品种上,投入越多精力研究,收益也会更高。

所谓“宁打一口井,不挖十个坑”,只有集中精力在一个地方挖到足够深,才能够打到水。价值投资正是在打那一口井。对于投资而言,做投资应该对一点点东西懂得很多,而不是对很多东西懂得一点点。集中精力专注于某一方面,同样可以获得收益。

穿越过去三年股市的大起大落,高毅一贯坚持的深度基本面研究、价值投资思路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这个阶段投研团队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以下内容摘自《中国基金报》的两篇报道,细致地再现了当时的一些投资思路:

《中国基金报》:回顾2016年,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邱国鹭:虽然去年我们整体业绩较好,但回过头来看,还是有需要检讨的地方,因为对市场走势比较谨慎,我们仓位一直比较低,没有把选股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我们的研究本来就是着眼于对个股的深入挖掘,不应过度关注宏观大环境。当然,我们是做绝对收益的产品,在市场风险没有充分释放的情况下,出于控制回撤和对投资人负责的需要,对仓位的谨慎把控也是非常必要的,这里就有一个平衡的问题。

我们选股票的标准,首先找商业模式简单、看得懂的公司,然后看行业,总体来说要符合三个标准:一是商业模式要好,赚钱相对容易;二是行业壁垒比较高,竞争对手不容易进来;三是竞争格局要比较清晰,如果行业还在群雄混战,很难判断谁能胜出。一个公司如果商业模式好,竞争格局又比较清晰,不管宏观经济怎么样,它的基本面都可以不断超预期,拿这种股票心里也会比较有底。

《中国基金报》:从2016年到2017年,价值投资迎来了一段黄金期,今年漂亮50更是涨了又涨,这段时间怎么做投资?有什么心得体会?

邓晓峰:2016年年初股市遭遇熔断,很多公司出现了绝对低估的状态,很有吸引力,我开始积极买入一些优秀而便宜的公司。

因为担心市场系统性风险还没有释放完,如果市场继续下跌会造成基金净值进一步回撤,所以我一边在监管允许的范围内做一些股指期货的对冲,一边买入一些优秀而便宜的公司。当时考虑,如果市场继续系统性下行,股指期货可以对冲并减小产品回撤,如果市场上涨,相信我们选的公司能够有超额收益,在弥补股指期货的损失后还能有正收益。用这个办法,我积累了一定比例的对冲头寸,同时把股票仓位加上去。运用对冲工具锁定系统性风险,可以在市场低迷的时候敢于做逆向投资,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当时,香港市场上出现了非常好的机会,我们通过港股通买了有吸引力的互联网公司和极度低估的汽车行业公司等。下半年,等到净值从年初的熔断中恢复过来并有十几个点的正收益,有了安全垫之后,组合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了,我开始把股指期货降下来。

在市场低迷的时候,想买一些优秀而便宜的公司,又要控波动,只能用高成本的对冲手段,这是一个成本很高的办法,但这是在当时时点对我来说最合适的做法。当时,我刚开始做私募,跟客户和渠道还有一个重新建立信任的过程,如果产品波动太大,客户不能接受,我自己的压力也大,反过来可能影响操作。

《中国基金报》:从管理追求相对收益的公募基金到管理绝对收益目标的私募基金,是否需要一个适应期?有公奔私的基金经理说,做公募基本不需要考虑仓位,只需要选好个股就行了,在私募却必须同时考虑仓位和选个股,你的体会是什么?

邓晓峰:在公募基金主要做相对收益,应对系统性风险的准备不充分,私募基金是做绝对收益目标的,要有应对市场系统性风险的能力,包括怎样控制回撤,降低波动率。不过,在公募基金管理的产品规模较大,在管理大规模基金方面经验比较丰富。通过多年的实践,我相信自己的方法长期可以获得超额收益,但基金管理人与客户双方需要花很长时间去建立信任,而信任只能是在创造回报至少是让客户比较早的脱离成本区才能实现的,需要通过自己一次一次的正确判断和净值不断创新高来赢得客户信任。这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约束条件。

我们算是开了一个好头,但投资肯定会有波动,中间出现波折是不可避免的,未来肯定会有风险有回撤的。今年年中开始,我们对接纳新增申购资金比较谨慎,一方面想控制规模,一方面也担心渠道和投资者预期太高。我们还是希望基金稳健发展,把投资者的短期预期降下来,也希望给所有的老客户带来更好一些的回报,以后即使有波动,也尽量不亏损,整体的心态会好一些。这是一个事业,要慢慢做,中间需要一个不断磨合的过程。

(资料来源:《中国基金报》,作者杨波)

投研特点:价值一派,各执所长

从最初的想法“找一群靠谱的人一起做一件有意思的事”,到后来一群热爱投资的人聚在一起,高毅资产投研团队互相促进,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投研文化和氛围,对目标和方法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每个人原有的投资方法体系也得到了提升。

高毅资产投研团队相信长期价值创造并且擅长发掘价值,基金经理都注重基本面研究,但具体的投资方法上则和而不同、各执所长。他们相信价值但不固执于对“价值”的僵化理解,面对市场里各种短期投机因素又坚持着对“价值”的判断。6个基金经理的思路各有特色。

董事长邱国鹭认为:“我们做价值投资,把时间拉长,总是赚两方面的钱。一方面赚的是企业低估的钱,这个是市场过度悲观、市场情绪化定价所带来的机会。另一方面赚的是企业成长的钱,是管理团队不断地为股东创造价值、创造新的收益的来源。”

首席投资官邓晓峰看法相似:“价值投资根本的出发点,是看投资回报的来源是哪里。如果是企业持续地创造价值,投资人去分享收益,这才是价值投资的方式,才是基于基本面的投资。”他又被朋友称为“灵活的价值投资者”,他认为“价值投资不等于长期持有,长期持有一定是一个结果,而不是一个目的。估值水平也非常重要,价格决定了回报率”。

董事总经理孙庆瑞对成长和趋势的把握独有心得,偏好成长型投资同时坚持基本面判断,擅长宏观与中观、微观相结合:“自上而下做配置,分享行业和公司最有激情的阶段;自下而上做选择,从人和机制来挑选标的。”

首席研究官卓利伟是基本面投资研究的坚定实践者,他总结了一系列研究方法:“投资中你无法真正掌握N个变量。基本面投资把N个变量‘降维’到最重要的3个变量——对企业价值、产业趋势和系统性风险水平的判断。”

董事总经理冯柳擅长逆向投资,他将对公司基本面的判断融入对市场节奏的理解之中,认为“好的生意模式同时还符合可预期、可展望、可想象这三个要求”。

董事总经理王世宏从20年投资生涯中总结出来的思路旗帜鲜明:“要在经济变化的主航道上做投资,要投资于同时具有伟大创新和强大护城河的公司。”

通过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磨合,投研团队更加完善了投资理念及投资方法,并建立了配套的投研管理体系,为深度的基本面研究提供支持。因此长期坚持下来,收获了不错的成绩。

目前,高毅资产已跻身百亿级私募公司之列,是朝阳永续“百亿私募指数”的成分公司。在业绩记录满一个自然年度之后,开始陆续获得各大权威研究机构颁发的奖项,其中包括:《中国证券报》“金牛奖”(2016年度两个基金经理奖)、国金证券“中国最佳私募基金”(2016年度公司奖)、招商银行MOM“优秀新锐管理人”(2016年度基金经理奖)、格上财富“最佳股票策略私募管理人”(2016年度公司奖)、私募排排网“最佳股票策略私募基金管理人”(2016年度公司奖)、朝阳永续“最受欢迎理财产品”(2016年度基金奖)。

邱国鹭、邓晓峰、孙庆瑞、卓利伟、冯柳、王世宏等基金经理分别荣获上述奖项中的基金奖和基金经理奖,在新创私募之后延续了每个人从前的漂亮业绩。目前高毅资产基金经理团队共拥有5位曾获“金牛奖”的基金经理,职业生涯合计获得14座金牛奖。

私募平台:建立好模式好机制,与信任共同成长

高毅资产运作以来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和市场的认可,有不少人问过,邱国鹭也曾思考过“高毅做得好,是运气还是机制上的原因”?

很大程度上,高毅做得好还是来自平台型私募的优势。为了留住人才,同时能够做到与客户同呼吸、共命运,高毅资产建立了一系列制度,包括创新的激励机制。

第一是专注。平台的模式能够保证基金经理专注于投资。为什么高毅资产平台总体上比独立创业的好一些,因为基金经理创业基本上是个体户模式,油盐柴米酱醋茶,开门七件事,每件事都要去想,做投资的时间不超过50%。而且,如果没有几十亿的规模,很难维持一个很好的团队。现在人工都很贵,好的研究员身价更高,独立创建一个私募成本很高。而且管理一个企业跟投资是完全不同的事情,基金经理身兼数职,不容易做好。但在高毅资产,基金经理90%以上的时间可以用来做投资。

第二是内控。大多数私募把内控当成本项,这在零售端可能不太重要,但对机构端很重要。高毅资产之所以能够在业绩同样优秀的对手中胜出,拿到一些大机构的专户,就是因为内控方面的综合表现更符合机构客户的风控要求,所以内控也是生产力。

第三是激励。客户也很看重高毅资产的激励机制,基金经理能够得到有市场竞争力的激励,这将保证优秀的基金经理能够在高毅平台上稳定供职。同时,基金经理个人流动资产的大部分要跟投到自己管理的产品中,并且采取了奖金递延机制,这促使基金经理与客户利益保持一致。在产品命名上,基金经理用自己的名字给所发的产品命名,为名誉而战。高毅不用短期业绩对其进行评价,保证了基金经理职业的稳定性,同时也向市场传达了基金经理业绩上有稳定预期的信息。激励机制同时也构成了内控管理的一部分。

第四是品牌。高毅资产旗下6位基金经理的简历摆出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品牌。投资者可能不认识邱国鹭,但可能认识邓晓峰、孙庆瑞,可能不认识冯柳,但他是许多个人投资者的偶像,王世宏、卓利伟管过QFII,邱国鹭和邓晓峰管过社保、保险,6个人的投资经历加起来超过100年。相较于单打独斗,六位基金经理的影响力加上平台的合力,辐射更广。

第五是团队。在高毅资产的平台上做基金经理,不仅生活质量很好,成功的概率也更大,投研团队目前超过30人,都来自于市场上选拔的优秀人才,能够给基金经理提供良好的团队氛围和强大的研究支持。渠道服务也做得不错,各个合作方都比较愉快。以此循环,愿意加入高毅平台的优秀基金经理就更多了。

好的投资理念、激励机制、跟投机制和优秀团队能够得到专业投资人的认可,正是平台型私募所擅长和追求的特点。

2017年年末,一位投资者在高毅资产公众号上留言说:“非常认同这个团队的价值投资理念,更佩服那种面对股市高不盲动,低不悲观,秉持理念而又灵动的机变应对能力。还感佩分析问题的穿透力,操作上的把控能力。我已坚定信心,陪你们一道前行。”对来自客户和市场的每一分认可,高毅团队都心存感激,过去努力有所回报,未来更希望不负所托,兢兢业业做到更好。“与信任共同成长”,是高毅资产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