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电子书库

把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起,是因为它们有一定的连续性,并且读者可以从中看出这段友谊中两人共有的价值观。这段出人意料的友谊发生在巴菲特和比尔·盖茨早年交往的岁月。我们在这里所看到的,不只是25岁的年龄差距,更是横亘在两人兴趣间的巨大沟壑:为投资痴狂的巴菲特和为技术着迷的盖茨。

1991年,两人共同的朋友,也是盖茨母亲的多年老友、《华盛顿邮报》的编辑梅格·格林菲尔德(Meg Greenfield)安排他俩第一次会面。事实上,格林菲尔德也对自己当时的想法产生了好奇心:“我并没有意识到,这将是一次有趣的碰撞。”20世纪90年代中期她接受《财富》杂志访问时说道。

他们的会面地点在西雅图郊外、盖茨父母的乡间小屋。格林菲尔德在西雅图长大,在这里也有房产,于是带自己的房客巴菲特和华盛顿邮报集团的首席执行官凯瑟琳·格雷厄姆(Katharine Graham)来到这里。他们共同乘坐格林菲尔德那辆老旧、窄小的斯巴鲁一起前来。相比之下,和女朋友梅琳达·法兰奇(Melinda French,后来的妻子)一起乘坐私人直升机前来的盖茨就显得高端大气得多。盖茨甚至在落地时就在盘算早点儿逃离这个地方,他本不想来,但又不愿辜负母亲的期望,所以硬着头皮来了。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可开始与巴菲特交谈之后,他的想法立刻改变了。他们的思想交融在了一起,彼此都很快地意识到了这点,旗鼓相当的才华较量成了沟通二人智慧的桥梁。从此之后,便缔结了这段忘年之交。直至今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两人携手开辟了慈善事业的新历史。

我们再回头来说说这两篇文章的内容。第一篇涉及不少关于盖茨的内容。第二篇则是由盖茨自己所写,虽然看起来像是对罗杰·洛温斯坦(Roger Lowenstein)所写的巴菲特传记的书评,但事实上,大部分篇幅却是盖茨在洋洋洒洒地叙述自己对巴菲特的印象。

据我所知,第二篇文章在《财富》杂志的历史上也有特殊意义,因为它可能是我们杂志创刊80多年以来,首次转载别家商业刊物的文章。它最先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一位亿万富翁谈论另一位亿万富翁,如此有趣的文章吸引了《财富》杂志编辑们的注意,于是我们征得了作者的同意,再次将其刊发在我们的杂志上。在此,再次向作者表示感谢。

——卡萝尔·卢米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