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声音软化后再说出来

人在生气时,会将不愉快的信息传入大脑,此时的“意识通道”十分狭窄,常常无法做出客观评价,非常容易钻牛角尖。

快速脱口而出的习惯会造成听众的情绪波动,最终还会造成你自己的人际互动损失。回想一下,你身边那些情商高的人是不是大都情绪十分稳定,声音和善愉悦?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练习来掌控自己的“人声”。

人的情绪往往只需要几秒钟、几分钟就可以平息下来,平静之后,再就事论事,做真正有价值的沟通。而这种声音的“抽离”就是在向大脑传送愉快的信息,争取建立兴奋愉快的控制中心,从而有效抵御和避免不良情绪。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人与人之间难免发生矛盾和争吵,产生怨气和怒气。生气时,伤人的话往往脱口而出,经常情绪焦虑的人伤人又伤己,不仅影响人际关系,还影响身心健康。掌握软化自己怒气的声音调控法,最终受益的是自己。

软化声音的过程并不仅仅是用声音技术让自己硬性达标,比如原来由于争执激烈而越变越紧的声音,我们可以通过叹一口气的形式,迅速地让声音松下来,这只是表面的机械转化。更深层次的对声音进行软化的过程,是内外结合的一套自省和内观,最好的方法是主动觉察生活中的情绪走向,以此能更快和更早地在情绪爆发前,软化自己的声音和表达方式,以免伤害他人。

第一步,内在观测:观察自己的情绪地图属于哪一种?

将怒火转向他人: 小到家庭琐事,大到社会上频发的“过激杀人”事件,怒火往往会引发多个“连锁反应”。瞬间爆发的情绪确实需要转移,但千万别再把这个“靶标”对准他人。

继续争吵: 越是生气,越想争个输赢。事实上,此时的争吵早已脱离了问题本身,变成了毫无意义又彼此伤害的指责。

发情绪“咆哮贴”: 生气后习惯在微信、微博、QQ上“咆哮”发泄。

第二步,外在观测:观察情绪地图扩散时自己声音的变化

很少有人能在怒火冲头的时候做到心平气和,生气给身体带来的伤害是全方位的。当我们面露愤怒的时候,声音也会受到强烈感染,被带上声音炸弹!

典型的声音爆炸感: 冲动时,全身各级神经都会相应做出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会使声带发出完全不同的声音,还容易加重对对方和自我的不满,导致声音变得犀利。

第三步,“浇灭”怒火:将情绪地图引向健康走向,平心静气的声控三法则

第一招:胸部挺直,建立愉快的控制中心。愤怒是一股向上蹿升的力量,而胸部挺直则可以让自己的肺部吸入更多氧气,深呼吸,可以提醒你马上转移关注点,想高兴的事,这有利于缓解紧张气氛,避免发出咄咄逼人的声音。

第二招:多做培养耐心的呼吸训练。平时可进行这项最简单且有针对性的呼吸训练,培养自己的耐性,关注呼吸是如何让自己的情绪发生改变的,而不要让情绪使呼吸发生改变。做完这个循环,呼吸带入了更多平和柔缓的感觉,仿佛重新加满了氧气。

首先,身体放松、两肩打开。

随后,叹一口气,排出肺里的空气。

接着,想象一下你忽然感到放松下来的感觉,比如悬在心头的重要事情终于解决了。

开始吸气,当肺部再次被空气充满的时候,想象一下这些气息是从我们脚下的土地中缓缓升起来的,这个气息新鲜纯净,就像春天发出的嫩芽一样,充满了氧气和润泽的水雾。

深深地呼吸,让这些空气填满你的肺部,想象这些空气像溪流一样,流经你的鼻腔,你感到空气凉凉的。

缓缓地呼出气息。呼吸的时候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上,关注你身体上出现的任何一处紧张的部位,然后循环做以上动作。慢慢地,通过呼吸让它变得柔软。

第三招:迅速降低起音,控制头腔的兴奋点,降低你的兴奋点。

当你生气时,会自然进入一种兴奋点靠头部的状态,这会让你发出的声音很紧、很高,从而也会使对方不舒适和不耐烦,进而使彼此进入对抗的状态。若一方能控制住自己,降低兴奋点,彼此交流的氛围也就被注入了“镇静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