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銅雀台賦》戲周瑜

斜陽掛在天際,一艘大船緩緩駛進渡口,大船的桅桿上掛著一面斗大的旗幟,上面繡著一個大大的「周」字。簾幕一掀,一身儒服的周瑜從船艙裡走了出來,三十四歲的他,輪廓依然是那麼風神俊朗,只是面上多了些在外奔波的風霜。在江東,他的威信是顯而易見的,一見到他露面,岸上的士兵們都齊聲歡呼了起來。

周瑜屹立船頭,也向岸上的水兵們注目示意,面露微笑。魯肅、黃蓋和諸葛亮三人迎了上去。周瑜看見魯肅,緊走幾步,和魯肅擁抱,一手拍拍魯肅的後背,道:「子敬,我在都陽,無時無刻不想著和君連床夜話,共語平生啊。」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魯肅道:「公瑾,我何嘗不想君。只是大丈夫為了國家社極,迫於王命,不得不經常漂泊在外。」

周瑜臉上再露微笑,又注目黃蓋:「公覆將軍,別來無恙。」

黃蓋興奮地說:「賤體尚佳,承蒙都督掛念。」

周瑜又轉眼看著諸葛亮,魯肅忙介紹道:「這位是左將軍劉玄德派來的使者。」

諸葛亮也向周瑜一揖,笑道:「下走不才,姓諸葛,名亮,字孔明。久聞江東周郎大名,今日得見,幸甚幸甚。」

周瑜客氣道:「豈敢豈敢。令兄諸葛瑾也是我至交,請上岸說話。」

他們來到岸邊,早有車馬停在道上,魯肅道:「公瑾先回家,和父母妻子會晤,肅回家治理膳食,晚上務請光臨,肅要為君接風洗塵。」

周瑜拉魯肅到一旁,低聲道:「我奉主公急令,晝夜兼程,趕到京師,當立刻拜見主公,豈可貪戀天倫。你告訴我,主公召我回京,到底何事?」

魯肅想了想,道:「如今天色已晚,不如現在馳奔寒舍暢談,明日一早拜見主公如何?」

周瑜看看孔明,大聲道:「也好,就依子敬。」周瑜、魯肅、孔明三人上了車,馳奔而去,黃蓋在後拱手告別。

雖然早就聽過周郎魅力過人,讓江東婦女傾倒,但實際看到的情況還是大出諸葛亮意料。周瑜在魯肅的引導下走進自家庭院,院內幾十名脾妾都不約而同停住了手上的勞作,直起腰來,驚喜地望著周瑜器宇軒昂地踏過庭院,然後相對竊竊私語。

魯肅的這座宅子是孫權特賜的,庭院後面有座花園,假山樓台掩映在冬日的灌木當中,園中有一座高台,三面臨水,由一條曲曲折折的石橋和岸邊相接,台上築有一座四阿屋頂的樓閣,上面圍著錦慢。這個後園的另一角有座水井,也有許多侍女圍在井欄邊洗菜,周瑜的到來,打斷了她們的工作,同樣引起一陣騷動。

周瑜笑著對魯肅道:「原來子敬早有預備啊!」

魯肅道:「當然,請公瑾先上台閣,我吩咐下人開始烹煮,過不了多久,就可以上菜了。」

他們在台閣上坐下,周瑜向南,魯肅向西,諸葛亮向東,他們面前的案几成曲尺形排列著,中間是塊方形空間,鋪著鮮艷的戳概,大概是為歌舞樂伎演出用的。台閣四周還有雕花的瑣窗,垂著厚厚的帷幕。雖是仲冬天氣,閣中卻溫暖如春。周瑜笑道:「子敬,你還真會享受啊。」

魯肅道:「都是主公賜予的,無法拒絕。」

「哦,主公對你真好,連我都有些妒忌了。」周瑜開玩笑地說,語氣中卻有一股掩飾不住的悵惘。他倒不是嫉妒魯肅,魯肅是他的好友,也是他推薦給孫權的,孫權信任魯肅,說明他薦人有眼光。但是孫權對魯肅的信任反而超越了自己,而且也沒有因為對魯肅信任就對自己表示友好,這讓他多少有點傷感。

他們言來語往,使得諸葛亮在一旁插不上話,只好百無聊賴地四顧。這時天色逐漸向暮,侍女上閣,點滿了台閣內四角燦若銀星的油燈,酒菜瓜果也陸續端上來了,三人圍坐在一起,開始享受美味的酒食。

周瑜舉起酒爵道:「子敬,闊別許久,請飲此杯,一湔相思之苦。」

魯肅依言舉爵飲盡。周瑜又道:「主公此番招我進京,定有大事,子敬應該知道罷。」

魯肅道:「不瞞公瑾說,確有大事,日前主公接到曹操書信,恐嚇說,要主公立刻獻上江東投降,否則將親率八十三萬大軍,浮舟東下。孔明先生此番來東吳,也是為此。不知公瑾有何良策?」

周瑜不假思索:「八十三萬大軍進攻東吳,我們還能有何良策?當然只有歸順曹操,方能保全父母妻子性命。」

魯肅大驚:「公瑾何出此言?肅認識的公瑾,不當如此說話。」

周瑜懶散道:「那該如何說話?」

魯肅道:「當年肅和公瑾相識於東城,暢談天下大事,以為若覓得明主,當盡心侍奉,馳騁天下,封侯拜相,建不世之功勳,留名青史,功垂後葉。現在我們主公正是古今罕見的明主,今一事不順,便思投降曹操,早知如此,我等當初又何不徑直投奔曹操?」

周瑜望了諸葛亮一眼,笑道:「當時曹操在遠,東吳就近耳,早投晚投,又有何區別?」

魯肅還要說話,周瑜抬手止住他,笑道:「我一路風塵僕僕,子敬也不以歌舞招待,卻曉曉以國事煩人,豈非太迫?」

魯肅無奈道:「是君急於問我主公將君召回有何事的,好罷,我們先休憩一刻。來人,上樂。」

一隊盛裝的女子穿著長袖的舞裙,裊裊婷婷地走上台閣。另有一隊樂女,懷抱琴瑟上來,跪坐在台閣一旁。一會兒,樂聲響起,幾個舞女走到台閣中央,長袖輕舒,旋轉起舞。周瑜出神地望著她們,一動不動,好像完全沉醉在樂曲中。魯肅則坐立不安,時時舉起酒爵放到唇邊,旋又放下,滿臉都是焦急之色。他望望諸葛亮,用目光向他求援。但諸葛亮搖搖頭,嘴角含笑,對魯肅的示意視而不見。

琴瑟和歌舞仍在不徐不函地進行著。周瑜身體斜靠在榻上,兩目微閉,彈琴鼓瑟的樂女似乎心不在焉,手上雖然撥著琴弦,目光卻不時地偷偷膘向周瑜。突然周瑜「咦」了一聲,彈坐了起來,指著彈琴的樂女道:「錯了。」

樂女撥弦的手指停了,臉上卻沒有絲毫慚愧之色,反而向著周瑜微笑。

魯肅忍不住了,他滿腦子是打仗的事,哪有心情像周瑜這樣悠閒聽琴,當即對周瑜道:「寒舍的侍女,不過會彈幾隻小曲,以娛愚耳,比起尊夫人的琴聲,那是差得遠了,公瑾若真要聽,等會兒就可回家聽,何必讓這些人敗了興致。」又對那些樂女道,「你們下去罷。」

樂女雖然嘴巴不情願地回答「是」,身子卻沒動,滿懷希冀地望著周瑜,希望他能發話挽留。周瑜卻伸了一個懶腰,道:「也罷。子敬,咱們繼續飲酒。」

樂伎們只好無奈地起身,紛紛退下。

魯肅忍不住又道:「公瑾難道真的認為只能投降曹操嗎?須知江東六郡,主公三世歷經千辛萬苦方才取得,豈可拱手與人?」

周瑜道:「你哪知兵革一起,東吳上百萬生靈將遭塗炭。曹兵人馬多我十倍不止,抵抗只是白送性命。」

魯肅急道:「以東吳之險固,主公之英明,公瑾之英雄,曹操未必得志。公瑾豈可如此灰心?」他望了一眼諸葛亮,發現他在冷笑,詫異道:「江東和荊州唇齒相依,現形勢急迫,先生為何曬笑?」

諸葛亮道:「非是曬笑。只是突然想起一計,可以讓天下生靈免遭塗炭之災,而江東也可借此苟延殘喘。」

魯肅奇怪道:「先生有何良策,何不快快講來?」

諸葛亮笑道:「只怕公瑾將軍不肯。」

周瑜也有點好奇,道:「若能保全江東和百姓安危,我周瑜就算殺身而死,也在所不惜,又怎會不肯?」

諸葛亮道:「也不要將軍殺身,只是對將軍個人微有所損。」周瑜越發奇怪:「此話怎講?」

諸葛亮道:「實在不好開口,恐怕將軍怪罪。」

周瑜道:「先生放心,只要對我東吳社櫻百姓有利,我絕不怪罪。」

諸葛亮無奈道:「那就恕在下唐突了。將軍明日察明你家主公,派一葉扁舟和一介之使,護送二人去江陵獻給曹操,曹操必定大喜退兵。」

周瑜道:「用哪二人,可退百萬之眾?」

諸葛亮道:「江東少此二人,如大木飄一葉,太倉減一粟耳。」

周瑜道:「請先生明示。」

諸葛亮道:「亮居隆中之時,聽說曹操曾在漳河岸邊修築一台,名叫銅雀台,極為壯麗,又廣選天下美女充物其中。曹操早年和太尉喬玄交好,喬玄有二孫女流落江東,皆有國色,曹操以照顧故舊孫女為借口,曾發誓道:有朝一日蕩平海內,當娶此二女,置之銅雀台上,以娛晚年,雖死無憾。亮也知道,此二女早已分別嫁給了孫討逆將軍和公瑾將軍。但昔年范盆獻所愛西施給吳王夫差,免去吳國大難。將軍忠君體國,豈可不加效仿。」

周瑜的臉上露出怒色,但強自按捺,追問道:「先生不是取笑罷,曹操既然和喬玄交好,則於二喬為大父輩,怎麼好意思又公開宣稱要娶她們?」

諸葛亮笑道:「曹操本好色之徒,向來不管名教倫理。收降張繡時,姦淫張繡之嫂;擊破袁紹後,也欲霸佔袁紹之媳。況且曹操雖和喬玄交好,實屬忘年之交,年齡比喬玄小得多,頂多算二喬的父執之輩罷。」

周瑜臉上怒色轉熾:「先生可有證據?」

「當然。」諸葛亮道,「曹操幼子曹植,才華橫溢,落筆成文,不加點竄。曹操建成銅雀台後,曾經命令他作《銅雀台賦》,賦中正說了曹操這個意思。」周瑜道:「此賦先生能記得嗎?」

諸葛亮道:「我愛其文辭華美,曾竊記在心,至今猶未能忘。」

周瑜道:「煩請先生誦之。」

諸葛亮於是曼聲吟道:

從明後而嬉遊兮,登層台以娛情。

見太府之廣開兮,觀聖德之所營。

建高門之嵯峨兮,浮雙闕乎太清。

立中天之華觀兮,連飛閣乎西城。

臨漳水之長流兮,有玉龍與金鳳。

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

俯皇都之宏麗兮,瞰雲霞之浮動。

欣群采之來萃兮,協飛熊之吉夢。

仰春風之和穆兮,聽百鳥之悲鳴。

天雲垣其既立兮,家願得乎雙逞。

揚仁化於宇宙兮,盡肅恭於上京。

帷桓文之為盛兮,豈足方乎聖明?

休矣!美矣!惠澤遠揚。

翼佐我皇家兮,寧彼四方。

同天地之規量兮,齊日月之輝光。

永貴尊而無極兮,等君壽於東皇。

御龍旗以遨遊兮,回妾駕而周章。

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享而民康。

願斯台之永固兮,樂終古而未央!

周瑜勃然大怒,大罵道:「曹賊欺我太甚。」

諸葛亮急忙站起,勸慰道:「亮就知道將軍不肯,所以開始不肯說,將軍非要亮說,亮無可奈何,只好答允。不過亮竊以為,將軍既然為國為民,忠心可昭日月,如今捨棄妻子即能保住東吳,義何吝焉?當年匈奴屢侵漢朝疆界,漢帝不惜以公主和親匈奴,以求安寧;范蠡為救越國,獻上所愛西施給吳王夫差,傳為佳話。將軍……」

周瑜舉手恨聲道:「先生不要再說了,我周瑜與老賊勢不兩立。」諸葛亮道:「事須三思,免致後悔。」

周瑜道:「我承故去的孫討逆將軍重托,豈有屈身投降曹操之理?剛才所言,不過試探先生而已。我在都陽,日日未嘗忘卻荊州局勢,恨不能插翅飛回京口,勸說主公抗曹。現在主公終於召我回京,得遂所願,雖刀斧加頸,抗曹之志不滅。先生請助我一臂之力,共商破曹良策。」

魯肅大喜:「我就知道公瑾不會辜負我在主公面前的推薦。」諸葛亮道:「若蒙不棄,自當效犬馬之勞。」

周瑜道:「來日面見主公,便議起兵。我先回去歇息了。」說著起身便走。魯肅笑道:「現在路上宵禁,你怎麼回去。」

周瑜一想,確實如此,他懊喪地拍拍腦袋:「看來只有在你家待一晚了,我們好久不見,正好連床夜話。」

魯肅哈哈大笑:「你願意,拙荊還不願意呢。我帶諸葛先生來,早就向主公請來了符節,可以在宵禁時分行走。」說著遞給周瑜一枚上面刻有齒紋的竹板,也就是過往關卡的憑證。

周瑜一把奪過符節,大笑幾聲,也不說話,逕直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