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司马懿随军,他向曹操进言说,刘备在益州还没有站稳脚跟,现在又率兵东下,与孙权争夺荆州。如果我们趁机进兵益州,刘备势必瓦解。但曹操也许因为在荆州吃够了苦头,无意再战,他说:“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实际上,曹操这时与孙权之间战局紧张,根本无力攻蜀。汉中局势已定,曹操即率主力东归。曹操一举攻克汉中,使成都陷入恐慌,为对付曹操,刘备不得不匆匆与孙权讲和,同意平分荆州。这一年的十一月,张鲁也投降了曹操。

失去了汉中,益州就等于失去了北边的大门,随时有可能遭到曹操的攻击。刘备对此十分忧虑。而这时,曹操留在汉中的守将张郃果然南下,向巴郡的宕渠发起进攻。刘备派张飞率兵赴宕渠迎击,迫使张郃撤回汉中。此后的四年里,曹操又派出夏侯渊、张郃、徐晃等与刘备在汉中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但是,战况逐渐向有利于刘备的方向发展。这是因为,建安二十一年(216)曹操由魏公被进一步册封为魏王,对曹操来说取代汉王朝已经到了最终阶段。曹操这时不仅面临种种国内矛盾,在东方与孙权的战争也僵持不下,对于汉中的得失他已经无力顾及了。

不过,就在这时,局势发生了重大的转折,孙权得知曹操被册封为魏王,于是转换方针,于建安二十二年与曹操联盟和好。这使得曹操消除了来自孙权的顾虑。第二年,也就是建安二十三年,曹操亲自率领大军进驻长安,指挥作战。但是,战局的不利已经无法扭转,曹军在定军山大败,主将夏侯渊也死于刘备老将黄忠刀下。建安二十四年三月,曹操由斜谷再次进入汉中,但这次刘备据险坚守,曹军死伤者不断增多,五月,曹操不得不命令全军撤退。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阅读 ‧ 电子书库

38 张飞像

刘备夺取汉中以后,为了与曹操对抗,自封为汉中王。当年汉高祖刘邦为项羽所迫来到汉中,以汉中为根据地实现了天下统一。国号的汉也正是取自于汉中的汉。掌握了汉中这块宝地,无疑极大地激发了刘备恢复汉室的热情。这成为刘备生涯最美好的一个时期(刘备迎来了他事业发展的顶峰期)。

曹操决定撤离汉中时,下达的口令是“鸡肋”,为什么是“鸡肋”,曹操的部下们都不解其意,只有杨修解开了这个迷,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曹操以鸡肋来比喻汉中,决定放弃这块地方。这看上去好像是曹操的一种自我解嘲,但实际上又不完全是自我解嘲。曹操打败张鲁之后,根据张既的提案把汉中的数万居民移往长安。后来统治汉中的杜袭施以仁政,又有八万多居民自主移往洛阳和邺都。因此,汉中到了刘备手里时,已基本上没有多少人在那里居住。

刘备在与曹操争夺汉中时,曾请蜀的学者周群预测成否,周群当时回答说:“当得其地,不得其民。”结果果然如周群所说,在人口激减的那个时代,人的价值甚至要远远大于土地,曹操感到自己已无力夺取土地的时候,就带走了那里的居民。留下来的荒无人烟的土地,的确成了食之无味的“鸡肋”。后来诸葛亮北伐时,汉中因人口不足导致军资粮草不足。诸葛亮于是在汉中设置军屯,促进生产。不管怎么说,刘备夺取了汉中,占领了包括汉中在内的整个益州,从而实现了三分天下的大业。

曹操对孙权——合肥的攻防

孙权迁都建业

合肥现为安徽省的省会,由长江下游的南京向西大约一百五十公里,位于巢湖之滨。巢湖有濡须水与长江相连,巢湖北部又有施水、淝水两河联结淮水,而位于淮、淝两水分歧点上的则是军事重镇寿春,寿春南有芍陂。由淮水向西北逆颍水而上可达颍川郡的许都,逆涡水而上则可到达曹操的故乡谯县。也就是说,从许都、谯县由水路可一气南下进入长江。因此,自寿春至合肥、巢湖一带一直是吴魏相争的主战场。

建安十三年冬,赤壁之战刚一结束,孙权就亲自率领大军包围了合肥,又命令张昭攻打合肥北边的当涂。孙权围城一月有余,无法攻破。后曹操援军赶到,孙权只好撤军。当时周瑜正在攻打江陵的曹仁,孙权想以包围合肥展开两线作战配合周瑜,但没有成功。在长江中游的荆州及下游的这一地区,孙权的两线作战已成为对曹作战的基本战略。

阅读 ‧ 电子书库

39 魏与吴主要战场

值得一提的是,合肥被孙权包围一个多月却能够坚守不破,是因为在此之前,扬州刺史刘馥积极营建整备,把原来是一座空城的合肥建设成繁荣的军事重镇。刘馥于建安十三年,也就是赤壁之战发生的那一年,死于合肥。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吧,《演义》里是这样写的:赤壁之战前夜,曹操与诸将饮酒,横槊作歌,歌中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句,刘馥认为这是不吉之言,曹操大怒,举槊便刺死了刘馥。让刘馥这样死确实很冤枉,但从这里可以看出,《演义》的作者在选择人物角色时,对《三国志》是作了相当研究的。

另外,估计也就是在这前后,曹操已经预料到孙权要向长江沿岸地区发动进攻,因此他决定把这一带的住民大量迁往北方。可是,事与愿违,曹操的这个做法引起当地住民的恐慌,十余万人东渡长江逃往孙权统治的江东。

当时曹操控制的长江西岸地区,除了合肥南边的皖城以外,几乎化为无人地带。由此可见,在孙权统治下的江东,百姓的生活要相对安定富庶一些。后来曹操又从汉中向内地大量移民,可能多少借鉴了这一次的经验。

建安十四年三月,曹操在谯县组织水军,七月曹操率军沿淮水、淝水南下合肥,在芍陂开设屯田,然后留张辽、乐进、李典三将防守合肥,自己回师谯县。刚才已经提到,合肥一带人口严重流失,曹操此行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设置屯田,储备军粮,积极备战。

孙权当然也已经意识到合肥一带将成为自己的下一个主战场,于是,建安十七年(212),与刘备在荆州的抗争刚告一段落,孙权就在长江南岸的秣陵修筑石头城,改秣陵为建业,把这里作为新的根据地。这就是现在的南京。

此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的东晋、宋、齐、梁、陈,五代十国的南唐,后来的明朝,以及近代的中华民国等都以南京为都。但南京的基础却是由孙权在这时奠定的。孙权又采纳吕蒙的提议在濡须水的长江入口濡须口修筑堡垒,这就是濡须坞。这样,曹操、孙权双方都做好了迎战对方的准备。

阅读 ‧ 电子书库

40 石头城 孙权在现在的南京最早建设的都城

谋臣荀彧之死

建安十七年十月,曹操终于决定出兵濡须口。出兵前,董昭建议曹操晋爵国公,但荀彧婉言表示反对,激怒了曹操。曹操派人给留在寿春的荀彧送去食品,荀彧打开食器,见里面空无一物,明白了曹操的意图,只好服毒自尽了。

荀彧是曹操手下首屈一指的谋臣。以官渡之战为代表,荀彧长期以来为曹操出谋划策,做出重大贡献。但荀彧又是出身颍川的名士,他对汉王朝的感情是特殊的。曹操企图晋爵国公,暴露了他篡夺汉王朝的野心。荀彧对此感到不安,而这种不安,也是曹操手下众多名士共同的感受。比如,后来做了魏的高官的钟繇、华歆、王朗等也都有同感,因此荀彧的死对他们的震动是可想而知的。但同时这件事也让他们醒悟到汉王朝的复活已是无法实现的梦想。曹操从濡须口撤军北还的第二年五月,果然被册封为魏公(魏王)。事已至此,当然不会有人站出来反对了。

生子当如孙仲谋

曹操率领四十万大军进攻濡须口,首战曹军击破孙权西阵(江西营)。但孙权的七万守军英勇善战,两军对峙,僵持不下。这时,战争已越年进入建安十八年。一天,曹操见孙权军阵容整肃,不禁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仲谋和景升分别是孙权和刘表的字,曹操当然很清楚,袁绍和刘表这两个人都是因为死后儿子们为争权反目成仇,最后自取灭亡,所以孙坚死后,曹操内心巴不得孙权兄弟也像袁绍、刘表的儿子们一样。但是孙权没能满足曹操的“期待”,而是成长为一个让曹操赞叹不已的英豪。

过了几天,孙权写信给曹操,信中写道:“春水方至,公宜速去。”(春天来了,河也涨水了,你还是快回去吧。)又在另一张纸上批注到:“足下不死,孤不得安。”(只要你不死,我就得不到安宁。)曹操见信大笑说:“孙仲谋不欺我也。”遂即撤军北还。这一年,曹操五十九岁,孙权三十二岁,两人年龄相差如同父子,对曹操来说终于遇到了好对手。

就在两军对峙中,孙权准备了一艘大船,亲自乘船到曹操营前侦察军情。曹军不断向船上放箭,孙权所乘大船的一边受箭开始倾斜,于是孙权叫船掉头,这回,船的另一边又受箭,船很快恢复了平衡。孙权这才下令回营。《演义》里有名的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实际上就是以此为原型写的。赤壁之战时,诸葛亮向周瑜立下军令状保证在三天之内准备十万支箭,然后准备了船只向曹军“借箭”,另外,刘备和曹操、孙权和刘备都彼此见过面,可是孙权和曹操两人却从没见过面。孙权和曹操最接近的场面,就是在这时。孙权乘船前来侦察,曹操在营中观望,距离虽远,说不定也曾彼此望见对方。这也完全是有可能的,“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的这句话就是一个证明。

阅读 ‧ 电子书库

41 逍遥津公园 安徽省合肥市。建安二十年孙权攻魏时败于魏将张辽的古战场。现为公园

两年后,建安十九年(214),曹操又一次出兵攻打孙权,但不获而归。但到了下一年的建安二十年,孙权趁曹操讨伐汉中领兵在外之机,率领十万大军进攻合肥。但是,曹操已预料到孙权的行动,早就做好了部署安排。合肥守将张辽奋勇抵抗,孙权不仅不能取胜,还险些在逍遥津丢了性命,幸亏有凌统救援,孙权才得以脱险。

孙权和曹操的最后冲突是在曹操当上魏王的第二年,也就是建安二十二年(217)的正月,曹操由巢湖东边的居巢出兵,再次攻打濡须口。这一次曹操又是一无所获,只好留曹仁、张辽驻守居巢,自己引军北还。经过四次交锋,始终不决胜负,说明孙权曹操双方谁也无法给对方以致命打击,真可以说是一对好敌手。孙权大概也认识到这一形势,他改变方针,派出使者与曹操讲和。孙权又一次把目标转向西方。这时,刘备正在汉中与曹操展开争夺战,荆州留关羽驻守。而就在这一年,一直发挥调解作用的鲁肃也不幸病逝。孙权意识到与曹操和好,再次夺取荆州的机会到了。这样,历史的舞台又回到了荆州。

荆州攻防

水攻樊城 关羽威名大振

刘备从汉中赶走了曹操,乘势继续向东进兵,他派孟达和养子刘封攻占了上庸。从上庸自汉水而下可达荆州北部。与此呼应,驻守江陵的关羽也率军北上,攻打汉水北岸的樊城(参照地图33)。刚当上汉中王的刘备这时正春风得意,恨不得能一举定乾坤。

樊城和襄阳隔汉水而望,是南北交通要道上的重要据点。后来在南宋时,蒙古军与宋军也在这里展开过长期的攻防战。襄阳本来是荆州的中心,荆州牧刘表以前就驻屯在这里。关羽率军先渡汉水向樊城发起进攻。樊城的守将是曹操的堂弟曹仁。曹仁派于禁和庞德在樊城北郊的出城驻扎。于禁是曹操亲手栽培的勇将,庞德过去曾是马超手下的名将。

阅读 ‧ 电子书库

42 现在的襄阳古城 樊城与襄阳面临汉水,自古即为交通要道,现在合并为湖北省襄樊市

时值建安二十四年(219)八月,天降大雨,汉水泛滥,樊城被水包围,有如陆上孤岛。关羽乘船猛攻,出城水没,于禁被迫投降。庞德被擒,宁死不屈,最后被杀。关羽又乘势攻下南岸的襄阳,把樊城封锁在包围圈里。樊城城外洪水已达城墙顶部,岌岌可危。

樊城告急,曹操立即调遣驻守汉中的徐晃赴樊城北部、南阳郡的中心宛城。可是,这时在南阳,因劳役繁重,民众多有不满,这之前已有守将侯音制造反乱刚被镇压。关羽围困樊城,南阳民众、土匪武装等也纷纷举兵响应,一时间,关羽威震华夏。对曹操来说,南阳一旦失去,许都必将受到威胁。万一关羽攻入许都劫走献帝的话,那曹操称霸天下的美梦就会化作泡影。曹操甚至一度商议是否要把献帝迁出许都,以避关羽兵峰。

曹操与孙权结盟

可是,关羽和刘备在这里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刘备一心只顾在益州、汉中扩大势力,忽略了与东方孙权的同盟关系。这和刘备一直过于依赖鲁肃的说服调解有很大关系。实际上孙权接回孙夫人就已经是一个断交的警告了,可是刘备却没有认真对待。而镇守荆州的关羽又是一个性格傲慢的人,孙权曾想给儿子娶关羽的女儿,关羽不但不许婚还大骂孙权使者。鲁肃死后,孙权在政策上已经开始变化,但关羽和刘备却全然不知。

鲁肃的后任吕蒙与周瑜想法相同,一贯主张赶走刘备,夺回荆州。他认为在北方与曹操继续抗争已意义不大,建议孙权不如攻打关羽夺回荆州。孙权认为吕蒙说的有道理,于是与曹操讲和。为麻痹关羽,吕蒙的计谋十分巧妙。吕蒙本来就多病,这次他假称病情恶化离开陆口。然后派年轻的陆逊接替他的职务。陆逊到任后,像过去鲁肃那样对关羽十分低姿态,甚至是加倍的殷勤。关羽因此轻看陆逊,放松了警惕,果然把配备在江陵与吴交界处的守备军调出增援樊城。关羽的后方因此空虚。

对曹操来说,与孙权和好虽然使他能调遣合肥兵力救援樊城,但援军不能立即赶到。司马懿等人给曹操献计,以割荆州南部给孙权为条件,让孙权从背后袭击关羽。这里因两者利害一致,所以同盟关系一拍即合。孙权马上写信给曹操表示愿意袭击关羽,又要求曹操替他保密。但曹操故意把孙权的信用箭射入樊城城内和关羽营中。得到消息,被关羽和洪水围困的樊城守军士气大振,而关羽对孙权的背叛却半信半疑,眼看樊城就要陷落,关羽又不忍放弃,关羽犹豫再三决定继续围城。这个决定使关羽后来陷入绝境。一切都在曹操算计之中。与孙权结成同盟,利用孙权袭击关羽,自己坐享渔翁之利,在这一点上曹操的战略是非常老谋深算的。

关羽之死与三国领土的确定

吕蒙为偷袭江陵做了周密策划,他挑选精兵藏在船舱里,又叫船夫装扮成商人,昼夜兼行,深入荆州。留守公安、江陵的分别是士仁和麋芳,这两人为关羽攻打樊城供给军资,关羽认为不够迅速,扬言回来后要处罚他们,因此他们对关羽心有不满。吕蒙一到,士仁和麋芳先后投降。关羽傲慢气盛在这里也害了自己。

听到江陵失守的消息,关羽急忙从樊城撤兵南归。在回江陵的路上,关羽几次派使者与吕蒙联系。直到这时关羽还不愿意相信孙权已经背叛了自己。吕蒙进入江陵后,对城内百姓,特别是出征樊城的将士家属厚加抚慰,又款待关羽的使者。使者回去告诉军中士兵。关羽手下将士得知家中平安,无意再战。这时,孙权也亲自进入江陵,一面致力于收揽人心,一面派陆逊占领江陵西边的宜都、夷陵,以防御益州的刘备。

关羽撤到江陵北边的麦城,自知大势已去。这时孙权派人向关羽劝降,关羽假装投降,从麦城突围逃走。但孙权早已安排朱然与潘璋截断了关羽的去路,关羽和儿子关平被擒,最终被斩杀。时值建安二十四年(219)十二月,关羽从樊城撤兵时,曹仁想趁机追击抓获关羽,但谋士赵俨劝他不要追,曹操也命令放走关羽。曹操的战略就是要让关羽和孙权互斗,自己坐享渔翁之利。可是,曹操的如意算盘落空了,他没料到关羽这么快就失败被杀,孙权这么不费力就取得了荆州。当然这都是吕蒙周密计划的结果。孙权把关羽的首级献给曹操,曹操内心虽然懊恼,最后还是如约封孙权为荆州牧。

阅读 ‧ 电子书库

43 关林 位于洛阳市。相传曹操埋葬关羽首级之处。明清代备受崇拜,扩建有拜殿等

关羽被杀不久,吕蒙也因旧疾发作医治无效而死。到了第二年,建安二十五年的正月,曹操也病死。这两个人的死都发生在关羽死后不久,虽然纯属偶然,但无疑给人们也带来了某种暗示。在《演义》里,不仅吕蒙和曹操被关羽冤魂附体死于报应,连朱然和潘璋后来也在夷陵之战中被赵云和关羽的次子关兴所杀。实际上,朱然和潘璋后来还活了很多年。《演义》里还有一段写关羽冤魂不散飘落玉泉山与老僧普净再会的场面。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在汜水关曾被普净救过一命。这次关羽又受普净指点而开悟。不过,这段故事可能应该是在关羽崇信比较盛行的唐代以后才出现的。普净以及关羽的忠实部下周仓都是虚构的人物。

关羽死后,孙权掌握了整个荆州南部,后来的魏、蜀、吴三国的领土基本上是在这个时候确定的。孙权取得荆州成为这次战争的最大获利者。为达到目的,他放弃了与刘备的同盟关系,与曹操联手,更进而向魏称臣纳贡表示服从,但这只不过是一种表面上的服从,对孙权并没有什么损失。而对曹操来说,令吴、蜀互斗,自己乘其敝的企图虽然落空,但与孙权讲和使他从既要对付刘备又要对付孙权的东西两线作战里解脱出来,能够腾出手来处理内政,给曹丕在第二年称帝即位创造了条件。损失最大的就是刘备了,他不仅丢了荆州,还失去了关羽,刘备当上汉中王还没得意几天,就挨了曹操、孙权的联合的当头一棒。早知如此,还不如当初就把荆州还给孙权,这显然是刘备在战略上的重大失误。可是,刘备不仅没能从这次失败中吸取教训,而是失去冷静,做出错误判断,招致了夷陵之战的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