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跨越胡汉之壁垒

苻坚的时代

冉魏的兴亡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我们在上一章审视了结束从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混乱局面、成功使中国再度恢复统一的西晋,经历了短暂的和平之后又分崩离析,陷入比以前的社会动荡更为激烈、波及范围更广的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混乱局势。同时我们也详细地论述了造成这一混乱的其中一大原因,即这个时期各民族相互之间错综复杂的憎恶情绪。

这种憎恶最集中地体现在冉闵之乱前后所发生的各民族之间的大虐杀中。冉闵出身汉族武将家庭,其父是后赵(由羯族所建立的五胡十六国之一)皇帝石虎的养子,因此他使用羯族的姓,称自己为石闵。冉闵智勇双全,深受石虎的喜爱,在后赵的诸将中有重要的地位。石虎去世后,他帮助石遵登上帝位。然而,石遵违背诺言,没有立他为太子,于是冉闵便杀掉石遵而改立石鉴。不料这次由于石鉴又要杀他,冉闵便认定羯族的人不足为信,将后赵王族几十人统统杀掉,自己即位当上了皇帝。

冉闵以大魏为国号,都城与后赵一样设在邺,于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少见的汉族政权诞生了。据说冉闵利用汉族对胡族的反感,对胡族施行大虐杀,将多达二十万的胡族尸首遗弃城外,任由狼群啃食。在这次对胡族的大虐杀中,但凡高鼻梁、蓄胡子的具有胡族相貌的人不分胡汉一概被杀,其影响波及四方,乃至演化成数百万的胡族在各地互相残杀的局面。因此中原地区的人们无法从事农耕,盗贼横行,大饥荒爆发。

随后冉闵的军队被羌族姚襄的军队大败,战死的士兵多达十万。冉闵政权内部陷入混乱,招致鲜卑慕容部建立的政权前燕乘虚南进。352年,冉闵兵败,被前燕军活捉后被杀。

冉闵之乱是由于民族之间的憎恶而引发的一场真正的悲惨灾难,然而通观五胡十六国时期,历史在此到达了拐点,从混乱、崩溃渐渐向收敛、统一的方向转变。此后,各族之间的憎恶渐趋缓和,历史朝着胡汉融合的方向发展。

最初上场的主角是鲜卑慕容部所建立的前燕政权,以及氐族所建立的前秦政权。随后不久又经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政权的继承,永嘉之乱以来政局混乱几乎持续一个半世纪之久的华北地区,在北魏第三代皇帝太武帝时期(439)再次实现统一。

本章我们将论述从跌入混乱谷底的时期向华北再度统一的方向发展的这段历史过程。

苻坚的登场

五胡之一的氐族当时是生活在现中国陕西省和甘肃省的一个民族,他们以长安以西的武都、略阳为根据地,以杨氏、苻氏、吕氏等豪族为中心,势力不断增强,建立了前秦、后凉等政权。其中前秦是氐族的族长苻健在后赵石遵的时期从其麾下脱离出来独立后、领导其父苻洪的部下于351年建立的政权。

前秦定都长安,逐渐发展为一股强大的势力,与后赵瓦解后鲜卑慕容部在华北建立的前燕东西二分。苻坚是苻健之弟苻雄的儿子,生于338年,由于在苻健之后继承帝位的苻健之子苻生多行残虐之事,苻坚将其铲除,自己即帝位。

苻坚即位之后,立即着手治理内政,订立法制,抑制工商,奖励农耕,并兴修连接首都长安和地方的道路,对学问实施保护和奖励的措施。国力得以充实,文化获得发展。相传苻坚年幼时向祖父苻洪提出希望跟从老师读书的请求,祖父听后又惊又喜,说道:“汝戎狄异类,世知饮酒,今乃求学邪!”便准许他跟随老师学习。

这里所说的学问当然是汉族的学问,这段逸事本身不免让人觉得其中反映了基于汉族的歧视意识。在苻坚的时代,他推行了诸如提拔汉族士大夫、保护学问等与此前胡汉严重对立的华北地区大为不同的融和政策。

另外与此同时,对外苻坚于370年讨灭了雄踞华北一方的鲜卑慕容部创建的前燕,376年灭掉了前凉,进一步吞并了在北方不断扩大势力的鲜卑拓跋部,一时成功地统一了华北地区。

苻坚的政策

苻坚有汉学的修养,从即帝位时起便采用了汉族传统的治政方针施政,在此过程中,协助其施政的汉族士大夫王猛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这种胡族君主与汉族谋士相配合的形式,前有羯族的石勒与汉族的张宾,后有北魏时期的太武帝与崔浩,而苻坚与王猛之间的亲密程度,可说是前述二者所不可比拟的。

有一次,氐族人、功臣樊世当着众人责备王猛说:“吾辈与先帝共兴事业,而不预时权;君无汗马之劳,何敢专管大任?是为我耕稼而君食之乎!”这些言语表达了统治汉族地区的胡族将汉族当成为胡族耕作的奴隶,以及对不得不接受汉族出身的王猛差遣的不满。而王猛当即反唇相讥:“方当使君为宰夫,安直耕稼而已。”考虑到当时胡汉的势力关系,王猛这么说可是非同小可的。果然,樊世大怒,“要当悬汝头于长安城门,不尔者,终不处于世也”。王猛将这件事向苻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