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一)有关整个隋唐史的参考文献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通史、概论

近年来,以隋唐时代为中心的通史等概论性质的论著多有出版,而且,还有不少以袖珍文库本等形式不断再版。这些论著各有各自的特点,都是了解隋唐时代值得参考的文献。这里仅就笔者所涉猎的范围,从中选择一些比较通行的论著列举如下。

(1)石田幹之助、田中克己,《大唐之春》,《大世界史》第4卷,文艺春秋,1967年。

(2)山田信夫编,《波斯与唐》,《东西文明交流》第2卷,平凡社,1971年。

(3)塚本善隆编,《唐与印度》,《世界历史》第4卷,中央公论社,1974年。

(4)日比野丈夫,《华丽的隋唐帝国》,《图说中国历史》第4卷,讲谈社,1977年。

(5)尾形勇,《东亚的世界帝国》,《插图版世界历史》第8卷,讲谈社,1985年。

(6)宫崎市定,《亚洲史概说》,中央公论社,1987年。其后收入《宫崎市定全集》第18卷,岩波书店,1993年。

(7)宫崎市定,《大唐帝国——中世纪的中国》,中央公论社,1988年。其后收入《宫崎市定全集》第8卷,岩波书店,1993年。

(8)陈舜臣,《中国的历史》第7卷《隋唐之兴亡》,平凡社,1981年。

(9)藤善真澄编,《亚洲的历史与文化》第2卷《中国史—中世纪》,同朋舍出版,1995年。

(10)冈崎文夫,《隋唐五代史》,平凡社东洋文库,1995年。

(11)池田温等编,《世界历史大系·中国史2·三国至唐》,山川出版社,1996年。

(12)布目潮沨、栗原益男,《隋唐帝国》,讲谈社学术文库,1997年。

(13)砺波护、武田幸男,《隋唐帝国与古代朝鲜》,《世界历史》第6卷,中央公论社,1997年。

(14)尾形勇、岸本美绪编,《中国史》,《新版世界各国史》第3卷,山川出版社,1998年。

(15)熊本崇编,《中国史概说》,白帝社,1998年。

(16)外山军治,《隋唐世界帝国》,《中国文明的历史》第5卷,中央公论社,2000年。

(17)堀敏一,《中国通史——作为研究课题来加以观察》,讲谈社学术文库,2000年。

(18)爱宕元、富谷至编,《中国历史》上,昭和堂,2005年。

 

专业性较强、并且涉及整个隋唐史的著作

 

(19)《岩波讲座世界历史》,《古代》第5卷,岩波书店,1970年。

(20)《岩波讲座世界历史》,《古代》第6卷,岩波书店,1971年。

(21)桦山紘一等编,《岩波讲座世界历史》第9卷,《中华的分裂与再生:3—13世纪》,岩波书店,1999年。

(22)谷川道雄编,《战后日本的中国史论争》,河合文化教育研究所,1993年。

(23)谷川道雄编,《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的基本问题》,汲古书院,1997年。

(24)D崔瑞德编,《隋唐史(589—906)》,《剑桥中国史》第3卷,英文版,剑桥大学出版,1979年;中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25)山根幸夫编,《中国史研究入门》上、下册,山川出版社,1983年。

 

(二)与本书各章相关的文献

 

第一章(隋史)

 

(26)浜口重国,《隋朝的天下一统与君权的强化》、《关于所谓隋朝废除乡官事》,同氏《秦汉隋唐史之研究》下册收录,东京大学出版会,1966年。

(27)宫崎市定,《九品官人法研究:科举前史》,同朋舍,1974年。另见《宫崎市定全集》第6卷,岩波书店,1992年;以及中央公论社,1997年。

(28)谷川道雄,《隋唐帝国形成史论》,筑摩书房,1971年;增补版,1998年。

(29)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三联书店,1956年(再版)。

(30)阿瑟·F·莱特著,布目潮沨、中川努译,《隋史》,法律文化社,1982年。

(31)山崎宏,《中国中世纪佛教之展开》,清水书店,1942年。

(32)牧田谛亮,《宝山寺灵裕传》,《中国佛教史研究》第1卷,大东出版社,1981年。

(33)气贺泽保规,《隋仁寿元年(601)的学校削减与舍利供养》,《骏台史学》第111期,2001年。

(34)西本照真,《三阶教之研究》,春秋社,1998年。

(35)藤善真澄、王勇,《天台之流传——从智顗到最澄》,山川出版社,1997年。

(36)宫崎市定,《隋炀帝》,中央公论社,2003年。

(37)谷川道雄、森正夫编,《中国民众叛乱史1·秦—唐》,平凡社东洋文库,1978年。

(38)金子修一,《隋唐的国际秩序与东亚》,名著刊行会,2001年。

 

第二章(唐前半期)

 

(39)布目潮沨,《隋唐史研究——唐朝政权的形成》,东洋史研究会,1968年。

(40)布目潮沨,《〈贞观政要〉的政治学》,岩波书店,1997年。

(41)内藤乾吉、大阪市立大学法学会编,《中国法制史考证》,有斐阁,1963年。

(42)筑山治三郎,《唐代政治制度之研究》,创元社,1967年。

(43)气贺泽保规,《则天武后》,白帝社,1995年。

(44)砺波护,《隋唐的佛教与国家》,中央公论社,1999年。

 

第三章(唐后半期)

 

(46)外山军治,《颜真卿——刚直的生涯》,创元社,1964年。

(47)藤善真澄,《安禄山——觊觎皇帝宝座的男人》,中央公论新社,2000年。

(48)藤善真澄,《隋唐时代的佛教与社会——在弹压的夹缝之中》,白帝社,2004年。

(49)船越泰次,《唐代两税法研究》,汲古书院,1995年。

(50)青木场东,《唐代财政史研究(运输编)》,九州大学出版会,1996年。

(51)堀敏一,《唐五代变革时期的政治与经济》,汲古书院,2002年。

(52)藤本胜次译注,《中国印度见闻录》,关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1976年。

(37)谷川道雄、森正夫编,《中国民众叛乱史1·秦—唐》,平凡社东洋文库,1978年。(前揭)

 

第四章(律令制、日常生活、岁时文化)

 

(53)仁井田陞,《唐令拾遗》,东京大学出版会,1964年(复刻)。

(54)仁井田陞、池田温等编,《唐令拾遗补》,东京大学出版会,1997年。

(55)中村裕一,《唐令逸文之研究》,汲古书院,2005年。

(56)滋贺秀三编,《中国法制史——基本资料之研究》,东京大学出版会,1993年。

(57)关尾史郎,《从西域文书所见到的中国史》,山川出版社,1998年。

(58)桑原骘藏,《支那的孝道、尤其是从法律上所见到的支那的孝道》,《桑原骘藏全集》第3卷收录,岩波书店,1968年。

(59)池田温,《中国古代籍帐研究——概观·录文》,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1979年。

(60)池田温编,《中国礼法与日本律令制》,东方书店,1992年。

(61)池田温,《敦煌文书的世界》,名著刊行会,2003年。

(62)榎一雄编,《敦煌的历史》,《讲座敦煌》第2卷,大东出版社,1980年

(63)堀敏一,《均田制研究——中国古代国家的土地政策与土地所有制》,岩波书店,1975年。

(64)日野开三郎,《唐代租庸调研究》1—3,自行出版,1974年、1975年、1977年。

(65)唐代史研究会编,《律令制——中国、朝鲜的法与国家》,汲古书院,1986年。

(66)中村乔,《中国的年中行事》,平凡社选书,1988年。

(67)中村乔,《中国岁时史研究》,朋友书店,1993年。

(68)李斌城等,《隋唐五代社会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69)刘晓峰,《古代日本对中国岁时文化的容受》,桂书房,2002年。

 

第五章(武后、女性)

 

(70)外山军治,《则天武后——女性与权力》,中央公论社,1966年。

(71)崔令钦、孙棨著,斋藤茂译注,《教坊记·北里志》,平凡社东洋文库,1992年。

(72)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1928年初版),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再版。

(73)邓小南主编,《唐宋女性与社会》上、下册,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

(74)山崎纯一,《女四书·新妇谱三部书全释》,明治书院,2002年。

(75)大泽正昭,《唐宋时代的家族·婚姻·女性——强势妇女》,明石书店,2005年。

(76)井波律子,《百花缭乱·女性们的中国史》,NHK人间大学,1998年。

(77)高世瑜著,小林一美、任明译,《大唐帝国的女性们》,岩波书店,1999年。

(78)原田淑人,《唐代的服饰》,(财团)东洋文库,1970年。

(79)岸边成雄,《唐代音乐的历史研究·乐制篇》上、下册,东京大学出版会,1960年、1961年。

(80)斋藤茂,《妓女与中国文人》,东方书店,2000年。

(81)盐卓悟、河村晃太郎编,《译注太平广记妇人部》,汲古书院,2004年。

 

第六章(城市、丝绸之路)

 

(82)石田幹之助,《长安之春》,平凡社东洋文库,1967年(增补版)。

(83)足立喜六,《长安史迹之研究》,东洋书林,1983年(重印)。

(84)佐藤武敏,《长安》,“世界史研究丛书”8,近藤出版社,1971年。后收入讲谈社学术文库,2004年。

(85)徐松撰,爱宕元译注,《唐两京城坊考——长安与洛阳》,平凡社东洋文库,1994年。

(86)京都文化博物馆编,《长安——绚丽辉煌的唐都》,角川书店,1996年。

(87)小野胜年,《中国隋唐长安·寺院史料集成》,《史料篇·解说篇》,法藏馆,1989年。

(88)《花都·长安——前往唐代的跨时间旅行》,《月刊しにか》,大修馆书店,1996年第9期。

(89)妹尾达彦,《长安的都市计划》,讲谈社,2001年。

(90)渡边信一郎,《中国古代的王权与天下秩序——来自日中比较史视点的观察》,校仓书房,2003年。

(91)桑原骘藏,《隋唐时期往来于支那的西域人》,《桑原骘藏全集》第2卷收录,岩波书店,1968年。

(92)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三联书店出版,1957年。

(93)魏明孔,《隋唐手工业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年。

(94)刘玉峰,《唐代工商业形态论稿》,齐鲁书社,2002年。

(95)张泽咸,《唐代工商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96)阎崇年,《中国都市生活史》,文津出版社,1997年。

(97)日野开三郎,《唐代邸店研究》正、续集,《日野开三郎东洋史学论集》第17卷、18卷,三一书房,1992年。

(98)伊濑仙太郎,《中国西域经营史研究》,严南堂书店,1968年。

(99)岛崎昌,《隋唐时代的东土耳其斯坦研究——以高昌国史研究为中心》,东京大学出版会,1977年。

(100)池田温编,《敦煌的社会》,《讲座敦煌》3,大东出版社,1980年。

 

第七章(军事、兵制)

 

(101)浜口重国,《从府兵制到新兵制》,《秦汉隋唐史研究》上,东京大学出版会,1966年。

(102)谷霁光,《府兵制度考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

(19)菊池英夫,《府兵制度的展开》,《岩波讲座世界历史》,《古代》5,岩波书店,1970年,(前揭19)。

(103)何永成,《唐代神策军研究——兼论神策军与中晚唐政局》,台湾商务印书馆,1990年。

(104)气贺泽保规,《府兵制研究——府兵兵士及其社会》,同朋社,1999年。

(20)栗原益男,《安史之乱与藩镇体制的展开》,《岩波讲座世界历史》,《古代》6,(前揭20)。

(51)堀敏一,《唐末五代变革时期的政治与经济》,汲古书院,2002年,(前揭51)。

(105)日野开三郎,《唐代藩镇的支配体制》,《日野开三郎东洋史学论集》第1卷,三一书房,1980年。

 

第八章(圆仁、旅行、佛教)

 

(106)杉本直治郎,《阿倍仲麻吕传研究——朝衡传考》,育芳社,1940年。

(107)古濑奈津子,《遣唐使所见到的中国》,吉川弘文馆,2003年。

(108)小野胜年,《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之研究》全4卷,铃木学术财团,1964年、1967年、1969年。

(109)E·O·赖肖尔著,田村完誓译,《圆仁的唐代中国之旅——〈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研究》,讲谈社学术文库,1999年。

(110)青山定雄,《唐宋时代的交通及地志地图研究》,吉川弘文馆,1963年。

(111)程喜霖,《唐代过所研究》,中华书局,2000年。

(112)砺波护,《唐代的过所与公验》,《中国中世纪的文物》,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1993年。

(113)日比野丈夫、小野胜年,《五台山》,平凡社东洋文库,1995年。

(114)爱宕元,《唐代地域社会史研究》,同朋舍出版,1997年。

(115)东野治之,《遣唐使与正仓院》,岩波书店,1992年。

(116)东野治之,《遣唐使船——在东亚的视域之中》,朝日新闻社,1999年。

(117)玄奘撰,水谷真成译,《大唐西域记》,“中国古典文学大系”22,平凡社,1971年。

(118)荒川正晴,《绿洲国家与沙漠商队交易》,“世界史小丛书”62,山川出版社,2003年。

(119)早岛镜正等,《印度思想史》,东京大学出版会,1982年。

(120)金冈秀友、清水乞,《密教——最后的佛教》,“亚洲佛教史·印度编”4,佼成出版社,1974年。

(121)阅读 ‧ 电子书库田茂雄,《新中国佛教史》,大东出版社,2001年。

(122)冢本善隆,《石经山云居寺与石经大藏经》,《冢本善隆著作集》第5卷,大东出版社,1975年。

(123)气贺泽保规编,《中国佛教石经研究——以房山云居寺石经为中心》,京都大学学术出版会,1996年。

 

第九章(东亚诸国)

 

(124)护雅夫、神田信夫编,《北亚史》,“世界各国史”12,山川出版社,1981年(新版)。

(125)护雅夫,《古代土耳其民族史研究》1,山川出版社,1967年。

(126)石见清裕,《唐的北方问题与国际秩序》,汲古书院,1998年。

(127)森安孝夫编,《中亚出土文物论丛》,朋友书店,2004年。

(128)《“移动与交流”——2003年夏季研讨会特集》,《唐代史研究》第7卷,2004年。

(129)佐藤长,《古代西藏史研究》上、下,东洋史研究会,1958年、1959年。

(130)山口瑞凤,《吐蕃王国成立史研究》,岩波书店,1983年。

(131)藤泽义美,《西南中国民族史研究——南诏国历史研究》,大安,1969年。

(132)滨田耕策,《渤海国兴亡史》,吉川弘文馆,2000年。

(133)武田幸男编,《朝鲜史》,“世界各国史”17,山川出版社,1985年。

(134)李成市、早乙女雅博编,《古代朝鲜的考古与历史》,雄山阁,2002年。

(135)东潮、田中俊明编,《高句丽的历史和遗迹》,中央公论社,1995年。

(136)西嵨定生,《古代东亚世界与日本》,岩波书店,2000年。

(137)李成市,《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世界史小丛书”7,山川出版社,2000年。

(138)西嵨定生,《6—八世纪的东亚》,《岩波讲座日本历史》第2卷,岩波书店,1962年。

(139)堀敏一,《中国与古代东亚世界——中华世界与诸民族》,岩波书店,1993年。

(140)堀敏一,《东亚之中的古代日本》,研文出版,1998年。第十章(文化)

(141)兴膳宏编,《为了学习中国文学的人们》,世界思想社,1991年。

(142)小川环树,《唐诗概说》,“中国诗人选集”别卷,岩波书店,1958年。

(143)小川环树编,《唐代的诗人——传记》,大修馆书店,1975年。

(144)高岛俊男,《李白与杜甫》,讲谈社学术文库,1997年。

(145)平冈武夫,《白居易——生涯及其岁时记》,朋友书店,1998年。

(146)松浦友久编,《校注唐诗解释辞典》,大修馆书店,1987年。

(147)松浦友久编,《(续)校注唐诗解释辞典(附)历代诗》,大修馆书店,2001年。

(148)植木久行,《唐诗的风景》,讲谈社学术文库,1999年。

(149)入谷仙介,《王维研究》,创文社,1976年。

(150)米泽嘉圃,《中国绘画史研究:山水画论》,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1961年。

(151)铃木敬,《中国绘画史》上,吉川弘文馆,1981年。

(152)镇江市博物馆、陕西省博物馆编,《唐代金银器》,文物出版社,1985年。

(153)池田温翻译、补注,《西安何家村发现的唐代窖藏文物》,《史学杂志》卷81—89,1972年。

(154)冈崎敬,《中国的考古学:隋唐篇》,同朋舍出版,1988年。

(155)樋口隆康编,《世界的巨大遗迹9·古代中国的遗产》,讲谈社,1988年。

(156)气贺泽保规等编,《中国的正仓院法门寺地下宫殿的秘宝“来自唐朝皇帝的礼物展”图录》,新澙县立近代美术馆、朝日新闻社、博报堂,1999年。

(157)《布目潮沨中国史论集》下卷,唐史篇2、中国茶史篇,汲古书院,2004年。

(158)藤枝晃,《文字的文化史》,讲谈社学术文库,1999年。

(159)西胁常记译注,《史通内篇》,“东海大学古典丛书”,东海大学出版会,1989年。

(160)西胁常记编译注,《史通外篇》,“东海大学古典丛书”,东海大学出版会,2002年。

(161)内藤湖南,《支那史学史》,《内藤湖南全集》第11卷收录,筑摩书房,1969年。

 

末章(唐宋变革、贵族制)

 

(162)内藤湖南,《内藤湖南全集》第10卷,筑摩书房,1969年。

◆《内藤湖南全集》第10卷中收录有《支那上古史》、《支那中古的文化》、《支那近世史》。

 

(附记)

 

以上所列举的参考文献,主要是迄今为止曾给笔者以许多知见及启迪,在写作本书过程中直接参考过的相关研究成果,并且相对而言是以近年来出版的日文论著为主。因而,其中一定遗漏了不少本来应该提及的论著。另外,我原来计划围绕以上列举出来的各个研究成果与本书内容的关联之处,分别加以个别评价介绍,但由于涉及面较大,最后没有进行这项工作。在本书中,我基于自己的视角和学术关注点,努力地对于隋唐时代的特质及其时代进行了勾画。由于水平及能力所限,究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接近并揭示出这一时代的本质,我自己也没有自信。然而可以说,我以上述诸先行研究成果作为宝贵的指南,并已经将其充分消化融汇进了本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