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太宗实行的制度改革中还有一个值得介绍的是制定了路官制度。他把全国分成十几个路,分设安抚司(负责兵民之政)、转运司(负责财政)、常平司(救济)等,称其长官为“使”。
这个制度把以前由藩镇掌握的权力分散,分别直属中央政府,并且一般三年任期,然后调任他地。结果使得官僚们搞不成独立王国。而且,“路”并非“州”的上级,州也直属中央管辖,“知州事”官名就含有中央政府官职的意思,名义上是被临时派到地方替代皇帝管理地方的,实质上是跟汉代的太守相同的一个地方官。实际上当时人把知事常常雅称为“太守”。统治地方的官僚在制度上属于中央官僚,这在各个层面对这些官僚的意识都产生了影响。甚至中央宰相有时被派到重要地方任知州都不含左迁之意,这对朝廷统治渗透到地方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太宗除了印刷佛教大藏经以外,还开始大规模编纂书籍。主要成果为,术语出典集成《太平御览》、逸话奇闻集成《太平广记》、诗文集成《文苑英华》,与真宗(第三代皇帝)时编纂的截止到唐五代的政治文书《册府元龟》,合称“北宋四书”。这些书籍中引用的许多原书今日都已不存,所以作为了解宋代以前政治、文化的重要资料,至今还被重视。真宗时代,把冯道刊行的儒家经典注释进行修订,重新刊行,并分发到全国的学校。此事我们在第七章论述印刷文化的时候还要论及。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