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封建社会特有的自给自足经济”这种概念上的成见不同,宋代社会所有阶层都是以交换经济为前提而生活的。虽然粮食基本上可以在近距离的贸易圈得到满足,但是食盐和茶叶等却需要长途运送。政府看到其中的甜头,采取了专卖政策,给商品加上了远远超出成本的税金。同样的,许多日用品也都是特定地方生产,由此形成了进行全国流通的自发性组织。直到现在还存在的“行”就是其同行组织中的一种。而最远距离的商品交易,则是国际贸易。如果说唐朝主要是通过丝绸之路同西方进行陆路交易的,那么宋朝的贸易则主要靠的是船舶和海港。

大贸易港——广州、泉州、明州

南海贸易据点——广州、泉州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如果说镇是最小的贸易城市,那么最大规模的贸易城市就是贸易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三个贸易港是广州、泉州、明州。

广州位于连接大海和珠江的河口部,自从唐代以来就作为南海贸易的据点得到发展。因为没有直接面向外海,所以是一个天然良港。秦朝的时期已经置有南海郡。虽然经过黄巢的清剿,但是公元917年南汉在此建都称帝后竟还君临五十余年。五代时期的后汉在选定国号的时候完全没有意识到南方的这个独立国,说明南汉处于与中原隔绝的地理空间。南汉也在设立当初就没有逐鹿中原的意图,只是享受着自己国内的和平和安定。

宋朝在开宝四年(971)接收此地后,以广州为广南东路中心城市作为统治中心,设置管理交易、征收关税的市舶司。华中生产的商品运送到广州,以此地为交易窗口向南亚方面出口。宋朝三百年间,广州一直作为巨大的贸易都市持续繁荣。但是其背后的珠江三角洲却因为宋代的技术能力还不足以开发,所以与唐代一样,是一个未开发地区的孤立城市,像后来东南亚出现的好几个城市一样,只不过是一个贸易转运港而已。珠江三角洲被真正开始开发,广东在农业生产上也占有重要地位,那是明代以后的事。

蒙古人统治初期,从意大利来到中国并长期居住的马可·波罗用华丽辞藻赞叹的可惜并不是广州。他赞为世界最大港口的是“Zaiton”。经过众多研究人员的研究,二十世纪初期就已经得出结论,“Zaiton”就是现在的泉州。这样表记可能是取自泉州名产刺桐。

泉州是福建南部的一个海港。严密地说应该在从海口沿晋江上溯几公里的地方。泉州虽然隶属福建,但是从这个名称即可看出,福建也是源于北部闽江中流的建州与河口地区的福州的开发,而泉州在唐代也只不过是沿海的一个平凡的港湾城市而已。十世纪闽国南北分裂后,成立了以此港口为据点的事实上的独立政权,该政权采取了奖励贸易的政策。但是在被宋朝吸收后,福建路的政治、文化中心主要还是在福州。

阅读 ‧ 电子书库

95 宋代泉州内陆交通图(苏基朗《唐宋时代闽南泉州史论稿》)

泉州的发展始于熙宁五年(1072),均输法的负责人、转运使薛向进谏设置市舶司。在此之前,当时的知州蔡襄已经在朝向东部的街道上修建了洛阳桥,开始整备基础设施。经过一些反复,元祐二年(1087)终于设置市舶司。到了南宋时期,尝到船运巨额税收的甜头,不断庞大的皇室的一半左右都移住到这里,同时设置了管辖该地的南外宗正司(西外宗正司为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