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主要人物略传
禹
传说中夏王朝的始祖。尧、舜当政时期,发生洪水,禹的父亲鲧奉命治水,却遭失败。禹继承父业,治水成功,即著名的“大禹治水”神话。春秋时代中期的青铜器“秦公簋”的铭文中已有关于禹的记述,由此可知,禹的存在早在春秋时代就已广为人知。同属春秋时代的“叔夷钟”及“叔夷镈”的铭文中也出现禹和夏王朝的记述。然而此时禹尚未被看作夏王朝的始祖。在战国时代,各诸侯为显示其正统性,才开始把禹与夏王朝的始祖联系在一起。此说得以完善成立应当是在汉朝。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汤王
消灭夏王朝最后的国君桀,成为商王朝最初的国君。
甲骨文称其为“大乙”,被证实为实际存在的君王。据记载,商汤灭夏王朝后建都于亳。今河南省偃师商城即西亳的观点较为可信。一些学者因此认为,距离偃师商城仅六公里的二里头遗址应该是夏王朝的国都斟鄩。
中丁
商王朝的第十代国君。据《史记》记载,商朝中期中丁之后,因王位继承问题发生了兄弟之争,乱世延续了九代。在此期间,商朝统治范围内的诸部落首领也停止了朝拜。随着商王朝势力的衰退,中丁把国都从亳迁至隞。学界认为,商王朝前期的国都亳即郑州商城。从该遗址可看出,迁都之时曾有动乱发生。遗址的窖藏之中,埋藏着大量青铜彝器,诸如巨大的方鼎等王室祭器。这些青铜器窖藏应为紧急避难之用,然而其后商王朝并未将之再度取出。另一方面,关于隞的位置,有学者认定是郑州郊外发现的小双桥遗址。
盘庚
商王朝的第十九代国君。据《古本竹书纪年》记载,盘庚将国都迁至殷。根据《史记·项羽本纪》的记载以及考古学研究成果,殷位于今安阳小屯的观点已成定论。另一方面,根据考古学的年代推算,也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盘庚迁都的位置应该是在殷墟近旁的洹北商城。
武丁
商王朝第二十二代国君。殷的甲骨文即始于武丁的时代。从文中内容来看,可知该时期商王朝曾为镇压北方异族进行了战争。另外,甲骨文中还可见妇好为武丁之妻的内容。1976年在殷墟发现了第五号墓,发掘出土的青铜彝器的铭文中有妇好的名字。因此断定该墓的墓主为武丁之后妇好。历史记载的实名与遗迹考古学调查达成了一致,这样的事例非常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