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废除

1991年,中华民国废止了《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这个运行了四十几年的奇怪法令。这个法令原来是当初国共内战时,以当初的政治实况是共产党发动叛乱,造成国家危害,因此政府令全国总动员于这个紧急状况时动用全部的资源,以支持国防军事活动,平息叛乱。在这个情况下,当时的国民大会在不变更《宪法》条文之下,制定了《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并且在"动员勘乱时期"这条法令具有优于《宪法》之位阶。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因为有这条暧昧不清的法令,政府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来解释它,以利自己的统治所需;使得几十年来的政治及社会发展气氛中,都处在这条法令的阴影之下。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这么说好了,在这个法令废止以前,中华民国政府会称对岸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是 "共匪",因为就是中国大陆的土地目前只是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所窃占;在法令废止之后,中华民国政府放弃中国大陆土地是被共匪所窃占的说法,承认中共政权,从此之后不再称 "共匪"而改称"中共"。

所以,中华民国的前四十三年,都还在那片秋海棠上渡过,突然间,却好像醒来发现自己只是在个蕃薯小岛上一样。

拿些例子来说,前面有说过,过去有许多 "唾弃共匪暴政起义来归"的"反共义士",他们一驾机或劫机投奔自由,政府马上赏一个官位又可领黄金;但《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一废止后,大陆人劫机来台,叫劫机犯,依国际公法判刑,刑满还要遣送回大陆。在90年初期,一直不断有大陆民航机被劫持来台湾,无形中造成了很多次的直航。当时就有所谓阴谋论的说法,这些民航机多次被劫持,其实这些飞机都有空照的任务,否则怎么会分别从北中南进入领空并降落在各处机场。

离题了,总之,这条法令的废除是相当具有意义的,不但表示政治发展慢慢回到宪法正轨,连带得许多不符合体制的组织处室黑机关都一并废除。

这两年警备总部和"人二室"都相继废除,警备总部在前面已经大慨提过了,这边就提提"人二室"吧!关于人二室,以前的大学老师曾经讲过一个笑话,是这样的:有一次在某校,老师在讲台上讲美国的总统大选,写了一个 "民"代表民主党;写一个"共"代表共和党,老师指讲台上的"共"说他赢了;指着 "民"说他输了;刚好窗外走过的一个人听到,第二天这位老师就消失了。

过去台湾的各级行政机关或校园里有一特殊的处室─人二室,对公务人员来说,这是个让人印象不太好的单位,表面上「人二」里的人也是公务员,也有正式编制;但实际上,他们又不归工作单位的首长管,人员都是调查局空降下来的。这个处室的工作就是负责行政机关或校内师生的政治侦防,思想检查考核工作,因此可说是当初每个人都会有份 "档案"伴随着你一生,你到那里就跟到那里。

小学的时候就有这么一次,我到了老师的办公室里,老师几个正在聊着政治八挂,聊得正开心,突然间话题一转,变成了风马牛不相干的国泰民安,政府英明哈哈哈之类的,桌上的自立晚报(当初比较开民的报纸)也被赶紧收了起来,原来是”维安秘书”走过来了。

所以啦!在校园里负责人二的 "维安秘书",可说是大家都不喜欢他但又不敢得罪他,怕被记上一笔,对考核及升迁产生影响,权力非常大。因此自从人二室废除后,可说是对校园内思想言论自由的进步起了很大的作用。

至于警备总部,那更是动员勘乱时代下的产物,他的任务包山包海,从前线支援到后方维安都包办,其实任务有点像警察,但又有政治侦防的功能,由于国民党非常害怕共产党的思想渗透,对于可疑共党份子或言论,一向采取「宁可错杀一百」的毁灭性扑杀心态,因此管理层面最广泛深入,任务无所不包的警总便成为政府最方便有效的管理工具。

警总最令人诟病的业务就是对于台湾地区的人民思想与言论管制;前面也曾说到,「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小警总」就是指台湾长期处于这种政治环境下,思想言论都会先 "自我检查"一番,每个人心里多少都有些压力。因此,随着《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的废除,警总这种不符合宪法规定的黑机关也跟着要一并撤除,其实它背后的意义是非常大的,不仅代表政府未来再也不能依自己好恶来对民众进行拘补,也代表政治体制慢慢回到宪法精神的正轨。

91年的一月,海湾战争爆发,全台上下的人都很关心,但与其说是关心,不如说更多人把它当成茶余饭后的娱乐话题在讨论。许多人都知道,CNN是在这次一战成名的,因为这是世人第一次可以即时看到战场实况,因此许多人根本是守在电视前看报导的。在学校里,因为没有电视,所以一到下课时间,一堆学生也跑到老师办公室外面,围着看电视里的报导;对于联军及伊拉克两方的态势,飞毛腿飞弹或爱国者飞弹,每个人都好像是专家一样可以说得头头是道另一件事是苏联解体,当时已经是暑假了;那一天,我跟爸爸在外地玩,夏天的热让我在车上昏昏欲睡的;突然听到广播中传来苏联解体的新闻,头好像被炸了一下立马醒过来,不太敢相信。

台湾这两年的几个新闻也让人印象深刻,最让文艺青年惋惜不已的是作家三毛的自杀;三毛的文章我是没看过太多的,但从小也看着她翻译的漫画─《娃娃看天下》长大的;许多女同学为了她的死,好一阵子愁容满面,茶不思饭不想的。后来我大一点时再看这部由南美漫画家季诺的作品,颇有欧式风格的,人物造型个性极其简约苍白,好像就跟随处可见的云云众生一样没有个性,许多桥段的隐喻,比较作品当时南美洲的政治气氛,再比对这部漫画刚出版时的台湾,其实都有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心照不宣。当时三毛在生前写的最后一首歌词「说时依旧」,由林慧萍所演唱,也成为当时的畅销曲,读者只能透过这首歌,去怀念这位一向给人乐观独立感觉的女作家在比较重大的政治新闻方面,政府成立了国统会及海基会,希望能以对等的立场与中国大陆展开各方面的接触及谈判,这也促成了 93年的辜汪会谈(汪辜会谈)。另一件事,这几年间,一些欧美国家开始出售先进武器给台湾,比如美国的 F16 法国的幻象 2000拉法叶舰等,其中后来影响最大的是拉法业舰军售案; 93年发生的海军军官尹清枫命案,牵扯出全球最大的军售弊案,连带的后来,相关事件人或追查者,不分国籍,纷纷神秘死亡,故事简直可追死亡笔记本般离奇;可说是台湾二十年来最大也最神秘的旋案。

其实在国中这种阶段,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大都还是受到家庭的影响;因为台湾政治气氛的逐渐开放,老师们也比较敢在课堂上发表些意见,当然不同老师会有不同的政治取向,但顾忌家长的抗议,大多也都不敢太明讲,因此在课堂上也常会"偷渡"一些政治思想给同学。

「各位同学,我们都是生长在台湾对不对?那生长在这块土地上是不是要好好爱这块土地,学这块土地的语言呢?你们大家都知道长江黄河的长度跨过那些省,可是你们知不知道浊水溪的长度?能不能排列出台湾从北到南的县市名呢.....」「我们国家现在正全力发展经济,大家是不是都希望过上好生活;可是你们看,现在那么多人在街头游行,浪费那么多社会成本,要是刚好有人赶时间或救护车被堵在中间那该怎么办...」「现在那么多人说要直选总统,可是同学们大家也知道,你看美国总统也是间接选出的,国家要稳定,总统还是应该间接选才对 ...」(现在想想这个老师真是欺骗我们无知,本质明明就不同)「你们看看,你们想被对面那个政府统治吗?要是能在台湾尾装马达,我就把台湾开到太平洋正中央了...」印象深刻的是有个音乐老师,有一次上课时教了我们唱一首好像儿歌的歌曲。

「乌鸦黑,乌鸦白,乌鸦是黑还是白,你说乌鸦黑我说乌鸦白,乌鸦是黑还是白」这首歌的曲调是用台语民谣《雨夜花》来唱的,而《雨夜花》歌词开头是「雨夜花,雨夜花…..」用台语读起来刚好就跟“乌鸦黑”谐音,所以当时只觉得这首歌还蛮有趣的。

没想到过了几年后,再另一个电视节目里面,主持人提到了这首歌,我才知道原来是以前一些政治犯编出来讽刺司法黑白不分的戏谑歌,并不是我唱得字面意义那么简单,那这位老师到底是为什么教我们唱这首歌呢?

老师喜欢隐晦或直接得发表一些自己的意见。当然,大陆的朋友很习惯的会将台湾的政治光谱简单得二分为非蓝即绿,这样分是过于粗略了,至少在民国八十年代初那段时间还没有这种区分;又或者说,台湾的政治发展到了现在大多数群众,虽然心里有政治取向,但并不深;只要公民们觉得那一个政党或候选人能带给他们好处或前景,就支持他们;当然这也是二十几年来不断的自我学习结果。

反正,国中生的确是有一些初步的政治思考,但我觉得可能是当时台湾学生长期受到填鸭式教育下"标准答案"的影响,再加上看得不够多,思考过于粗略,也常常流于二分,非黑即白,容不下其它人的政治价值观。

那几年国民党党争得非常严重;先是二月政争告一段落后,李登辉用了军人出身的郝柏村任行政院长。对于这件事的意件,同学们大部份都是从家里听来的,不外乎就是军人干政之类的;另外有些同学就反驳啦!郝柏村的强势作风,让社会治安改善了很多,果然还是应该军人来做这些事才对。

李登辉─郝伯村的搭挡被称为"李郝体制",李登辉当时说他们是"肝胆相照"合作无间。

不过李登辉老谋深算,当然会料到用郝柏村引来的反对声浪;当时李登辉已经掌握了党政大权,只剩下军方还未掌握,因此他延用了非主流派的郝柏村任行政院长,一方面堵住非主流派的口,另一方面藉此架空郝在军中的影响力,最后才是治安改善的原因。

等到李登辉觉得他已经可以控制军方,那也不需要郝柏村了,因此开始将他的权力架空,郝柏村自认受辱,不干了。到此,肝胆相照变成肝胆俱裂。之后,李登辉启用了乖乖牌的连战担任行政院长。

为此,同学们也开始会讨论这些话题,但大多流于表面没有自己思考过,因此聊一聊,发现聊不下去后也闹得不欢而散。套句最近台湾网路的流行语说:「你的王道不等于我的王道!」不过当时大家都不懂得这一点,真是一群脑残国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