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的最后

高中三年我并不太认真,本来高中以前比妹妹大了两个学年,但现在变成一同入高中,又会同一年毕业;亲朋好友问起来,虽然还是理直气壮的回答他们,但心里就是不太好意思。

在高中时很混,一混就混过了三年,比较值得一提的事我常常在参加征文或作文比赛,原因是当初没有经济来源,只好到处找有高额奖金的征文比赛来参加,并且会先研究好大慨有多少人参加,拿到名次的机率有多少;说真的,拿到第一名的次数还蛮多的,不仅靠此赚了一笔钱,跟奖金猎人一样;又能拿着受奖通知跟学校请公假,有些在外地颁奖的,还可以多请几天,就这样,到了台湾好多地方去玩,高中时对此简直就是乐此不疲。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都说越到高年级越皮,可真的一点都不假,就拿一件小事来说好了,学校规定七点四十分前要到校,迟到就要罚站到升旗完才能进教室。但是我还是几乎天天迟到,后来索性迟到就干脆在学校旁边的早餐店吃早餐看完报纸等升完旗再进校门;进了校门再直接去警卫室前登记写下自己的名字,免得看纠察队的那些脸色心烦;后来又大胆一点,虽然警卫就坐在正前方,但填写登记本时就欺负他那个角度看不到我填什么,就假装作个写字的样子,其实什么都没写;再后来,脸皮更厚更无耻了,走进校门后连去警卫室登记都不,就直接朝着警卫室的反方校教室的方向走,尽管被后警卫大声得叫站住站住,还是以坚毅的步伐头也不回得往教室走去。对我来说,不这样干,要是天天被记迟到,我想我大慨还没到毕业就操行被扣到不合格退学了。

不只是脸皮越来越厚,就连生活上也越来越懒。在三年级上学级之前,每天早上都会听到妈妈的大叫「快起床要来不及了!」;结果下学期之后,早上已经睡到七点半了,才听到妈妈懒懒的问「你今天想不想去学校喔?」到了高三我的读书跟别人不太样,变得不太爱听老师上课讲的,反正在学校就是从早上睡到下午放学,中间难得起来吃个饭或看看报纸跟同学瞎扯一下,总之,就给人一种自暴自弃的感觉;不过晚上一回家,精神可来了,就开始读书,其实并不是真的那么想读,只是因为家里有线电视坏掉了,妈妈索性不修;再加上那时候还没有电脑及网路,除了读书外根本也没其它事做,为了打发时间就开始读书啦!

考前最后一个月,我跟妹妹一起都报名了外面补习班的 ”考前冲刺班”,也是在台北车站附近,七点半就要到,每天早上挺早就要出门。说也奇怪,我就是不喜欢跟妹妹一起去,非要分开走。不过说起来,比起我;妹妹的高中三年更不注重学科了,因为是音乐班的缘故,所以术科比较重要;尤其她又在那种活动特多的学校,玩得简直就是不亦乐乎,只要术科够强,再加上一些些的学科能力,通常就能 ”ko胜”。妹妹的主修是长笛,但她也不是从小就学长笛,是上了初中后半路出家,从钢琴改学长笛的。之前说过,从小我们两个都是学钢琴的,但是我在上初中后因为老师太严格,恨透钢琴,所以放弃了;妈妈只好把希望都寄托在妹妹身上,学什么乐器啦!参加合唱团啦!花大钱买一整套音乐百科全书或古典 CD之类的,钱都舍得洒;其实那一代的父母只要有些钱,总是会送小孩去学音乐;可能有这种情结的原因,到现在,她还是处心积虑得要帮我找个会弹钢琴的媳妇。

反正,我们两个终于成为了 ”同学”,不过在四百人的教室里,我坐一角;她坐一角,不相往来,只有晚上十点下课后跟她一起回家。考前冲刺班的课程安排是非常紧凑的,通通都是各科名师来上课,几乎是把高中三年的课程通通很有系统菁华得讲过一次,并且隔天就考过这些内容。反正到了最后,想说已经来不及,基本上我已经不太去读课本内容了,就是一直不断得做模拟试题来练习。唉….没想到高中又玩了三年,等到有兵役压力才知严重性。

后来有一天,我突然把浓密有点长的头发通通剃光了,六根清静。一个大光头出现在教室里,引起全班一阵轰动;从讲台上看过去一片黑压压的,突然有一个光头,那是多明显呀!

所以也变成老师常常点名问问题的对象。

大学联考是在每年的七月一二三日,第一天是文科考试,第二天是共同科考试,第三天是理科考试;看报名那一组就考那一天,有些强人可以横跨文理科;但弱者如我,只能在文科的边缘挣扎而已。

果不其然,我的作文又拿了接近满分,但也救不了我的分数;侥幸让我捞到一间学校来读,唯一遗憾的是,我本来是想读历史的,但分数不够,只好去读哲学了。就这样,学业,反而是高中回忆里面最微薄的部分,大部分课本知识,与联考一起随风飘逝

高中“三民主义课”

在当时台湾的高中课程学科设计,除了国文英文数学,文组学历史地理;理组学物理外学外,还有一个很特别的课程是两个组都要学的─三民主义课。即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所创之民族、民权、民生的学说;说实在的,这类政治思想的课程教了几十年,刚开始不免有为政治服务的意图,但在台湾越来越开放的时代,课程的编排不得不随着越来越多变化。

在大陆同样要上类似的政治课,可以说在过去都是官方意识形态的结果,不同的是大陆仍不时强调这个官方口号,可说是马克思主义倒底有其「家学渊源」,其生命力依旧畅旺,论述者也依然不断;台湾则已经懒得再去提及,虽然过去有庞大教学阵容,毕竟受到现实所限,未能接轨于国际的进步论述。所以啦!当时很多教三民主义的老师可都是”三民主义研究所”,简称”三研所”的硕士生毕业的;不过你想,孙文所著三民主义的专著都已亡佚,现在看到的都只是他有关三民主义的演讲稿而已,这样居然也能发展成一套学说而加以研究,真是不得不佩服那些加以”阐述发展”的学者了。

而高中三民主义的确是一门很死,非常需要记忆力去硬背起来的学科,因为在联考里,这门科目是要考申论题的;但所谓申论题也不是 ”纾发己意”的申论,而是假申论之名,其实有标准答案要填写的默书之实,简直就是集填鸭教育的最大成。所以啦!在当时大家都习惯把三民主义课本”分解”,拆成一章章重新装订黏好,变成薄薄的 ”易读本”,随时随地也都能拿出来背。补习班居然也有开三民主义的课程,专门教你怎么去背,怎么去写才会拿高分,而发明了一堆奇奇怪怪的口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明明就是标准答案,按课本内容写出的,偏偏就还是要给你扣个一两分,因为,申论题是不可能满分的。还好,后来全部改成选择题来考,简直就是可喜可贺。

说也奇怪,明明就是三民主义,但是课文里蒋公说的话永远都是比国父还多,套用句现代一点的语汇说,就是「消费」孙中山吧;并且课文里每说到一个理论,就会有这种格式出现:「首先」是国父说,「其次」是蒋公说,「进而」是经国先生说,「然后」是李总统说,简直就堪比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编排方式;并且其间穿插着编者好心使用的连接词,内容繁杂,各种标点符号:冒号、上引号、下引号及挪抬,让人看得眼花潦乱。

可说是,只要高中三民主义学得好,背得好,将来专门帮政府写政令文书都易如反掌。不过在那已经开放一阵子的社会里,课程再这样继续编排下去,实在不符合时代性,所以课程也出现了些简单的西方政治哲学、历史哲学发展;比较政治、政府运作、自由民主之类的,反正,不管怎么写,最后一定会有个结论:三民主义优于共产主义。

后来,三民主义在联考中改成只考选择题了,学生的负担减轻了很多,但台湾的学生受到三民主义课程的影响如此的深远,因此信手捻来都能说出些有的没的,前几年网络上就有轰动一时的恶搞小说《铁拳无敌孙中山》,用港漫里《天子传奇》的模式,中山亦由一个文弱书生,变成一位身负惊世绝学的真命天子,而里面的招式,当然就都是引用些孙文学说的名词,比如说五拳宪法:行正拳 (行政)、雳法拳 (立法)、丝发拳 (司法)、烤世拳 (考试)、奸铡拳 (监察) ;三明主义:明拳(攻击)、明足 (轻功)、明身 (内功)等招式,当然啦!还出现了一堆其它人物,最后故事还发展成共残神掌毛泽东与穿林北腿蒋中正的大对决,什么跟什么呀!乱七八糟的。

后来三民主义研究所要开始转型,慢慢改名成如 ”国家发展研究所”、”中山所 ”之类的,研究的内容也越来越偏向多元化的国家政治与社对的研究,好像三民主义背负着什么原罪一样,深怕留着这个名字,就没有人想要来读。